笑春风吧 关注:206贴子:57,924

我收藏的音乐贴的链接,希望能通过音乐来交朋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摇滚乐
http://www.popmusic.net.cn/course/music/01/03.htm
这篇不太长,我还是贴出来吧.


1楼2005-11-23 19:44回复
    较多地使用变体和弦,会使音乐的调性发生游移,这种调性游移的和声手法在大型的古典音乐作品中用得比较多,但是在结构短小、曲调简单的流行歌曲中却是极为少见的。
    "披头士"还善于将各种非"功能"性的调式化和声语汇用于创作中,使作品的和声呈现出丰富、清新、奇特的面貌。如《为凯特先生的善行》(Being for the benefit of Mr.Kite)中的第一句,除了IIm、V 两个和弦属于C大调,其余三个和弦均来自同主音小调(例33)。

    (4) 音色与配器
    "披头士"在节奏、曲式、和声等音乐技术上的创新固然重要,但对普通听众来说,最为吸引他们的可能还是音色的运用。
    从演唱上看?quot;披头士"最主要的音色是人声。主唱约翰·列农和保罗·麦卡特尼都有着较强的音色变化能力。在《昨天》(Yesterday)、《漫长而曲折的道路》(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中,麦卡特尼的声音温柔而抒情;在《哦,亲爱的》(Oh,darling)和《为什么不在路上这么做》(Why don't we do it in the road)中,他的声音又变成传统的"节奏布鲁斯"式的喊唱风格。再如列农在《缀满钻石的天空中的露西》(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中采用了一种懒洋洋的"迷幻式"唱法,但有时候他的声音却非常干净,有时也变得非常的粗犷。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披头士"的阵容为主音吉他、节奏吉他、贝斯和鼓。但是,他们在制作唱片时,经常加入其他的乐器以加强作品的织体结构。如:
    《昨天》(Yesterday)中运用了弦乐四重奏;
    《埃莉诺·里格比》(Eleanor Rigby)中运用了弦乐八重奏;
    《你得藏起你的爱》(you've go hide your love away)中运用了长笛;
    《因为》(Because)中运用了古钢琴;
    《潘尼小巷》(Penny lane)中运用了短号;
    《黄色潜水艇》(yellow submarine)中运用了铜管乐队;
    《为凯特先生的善行》(Being for the benefit of Mr.Kite)中运用了管风琴和低音口琴; 
    《蜂蜜馅饼》(Honey pie)中运用了双簧管;
    《生活中的一天》(A day in the life) 中运用了管弦乐队。
    除了常规的西洋乐器外,"披头士"还在歌曲中运用了许多印度的民族乐器。如: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中的西塔尔琴(Sitar);
    《拥有你,失去你》(Within you,Withuot you)中的塔布拉鼓(Tabla)和迪尔鲁巴琴(Dilruba)等。
    为了丰富作品的表现力,"披头士"的歌曲中还时常融入各种自然音响。如:
    《回到苏联》(Back in the U.S.S.R.)中飞机的轰鸣声;
    《早上好,早上好》(Good morning,Good morning)中的鸡叫声以及各种动物的鸣叫声;
    《黑鸟》(Black bird)中的鸟鸣声;
    《黄色潜水艇》(Yellow submarine)中的各种嘈杂声等等。
    "披头士"在音乐手法上的创新,对当时和后来的摇滚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披头士"在摇滚乐历史上被誉为"最伟大的乐队",他们授之无愧。 

    3、"滚石"和其他乐队
    随着"披头士"在1964年第一次登上美国大陆取得成功以后,英国其他摇滚乐队也纷纷来到摇滚乐的故国演出。摇滚乐已不再是美国的专有产品。在后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摇滚乐的有些重要倾向是由美英两国共同建立,甚至是从英国首先开始的。
    如前所述,"披头士"的音乐中既有温和的一面,又有粗犷的一面。它反映了麦卡特尼和列农两人不同的创作个性,但也多少启示了日后访美的英国摇滚乐,以至整个摇滚乐的两大类型,即,一类比较温和、精美,很少反叛性;另一类更加粗犷、猛烈,发展了主流摇滚中的强劲风格。可能由于披头士早期的可爱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一般人都把"披头士"当作是前一种摇滚乐类型的代表,而把英国另一个重要的摇滚乐队"滚石"当作是后一种摇滚乐类型的代表。

    "滚石"(The Rolling Stones)乐队
    "滚石"乐队是由主唱迈克尔·贾格尔(Michael Jagger,生于1943年)和吉他手兼创作者凯思·理查德(Keith Richard,生于1943年)为核心于1961年成立的。他们俩人都对节奏布鲁斯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又吸收了布莱恩·琼斯(Brian Jones,吉他手)、比尔·怀曼(Bill Wyman,贝司手)和查理·沃茨(Charlie Watts,鼓手)共5人,并以布鲁斯歌手马迪·沃特斯的一首歌曲《滚石》(Rolling Stone)作为乐队的名称。
    


    11楼2005-11-23 19:47
    回复
      五、迷幻摇滚

      1963年约翰逊继任总统后,继续扩大越南战争,使美国人民陷于严重的分裂之中。有些青年人开始另找出路,他们离开家庭和社会来到北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因为西海岸是"新美国",代表了新思想、新道路和另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旧金山的海特-阿什伯利(Haight-Ashbury)地区,是嬉皮士经常出入的地方,这些地区的主要活动是"吸毒"、自由的性生活、爱情-和平的哲学,以及音乐。据统计,当时约有500-1500个摇滚乐队在那里演出。与此同时,在那里发出了一种新的声音,他们通过耀眼的色彩、频闪的灯光、电子装备、幻灯、电影、图画、油漆、招贴而产生致幻体验,以提高摇滚乐的兴奋作用。荒唐的或色情的打扮、气球和飘带,进一步增加了这种视觉的刺激,这就是所谓的"旧金山声音"。
      1、"旧金山声音"
      "旧金山声音"(San Francisco sound),有时也被称作迷幻摇滚(Psychedelic Rock)或"酸性摇滚"(Acid Rock)。像民谣摇滚一样,迷幻摇滚的概念不是很容易界定的。单纯的从音乐上看,它和其他摇滚乐的区别不是那么清楚。 
      大体上来说,首先,它与吸毒有着紧密的联系。虽说过去的摇滚乐已经如此,但不像旧金山那些乐队,吸毒已成为它们重要的表现主题。在迷幻摇滚超现实主义的歌词中,原先的双关语已经不用,而是明白无误地直接表现如痴如醉的致幻意境。迷幻摇滚经常由演员本人在迷幻药物影响下产生出来,或重现自己在吸毒状态下扭曲的体验。比如有些歌手在演唱中经常体现出一种懒洋洋的吸毒后的感受。就像有人所说,"LSD"有着很强的力量,它使服用者产生一种可信的图景或幻景,歪曲他们的时间感觉、触觉、味觉、听觉和推理的能力,它改变了音乐家对声音的感觉,也改变了他们想表达的内容,以及他们想表达的方式。这个时候,乐曲可能持续时间长一些,特别是器乐(如吉他)会有长时间的即兴表演,就像通常所说:时间已经失去意义。它的速度比硬摇滚稍慢,缺乏力量,有时候还会结合一些东方音乐的成分。
      其次,迷幻摇滚现场演出的音量提高到了新的强度。虽说摇滚乐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安静的音乐,但是现在,他们利用种种电声设备,把音响扩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最后,演奏这种音乐的整个场景也经常是"迷幻"的,如同旧金山的舞厅所显示的那样,五光十色的色彩和闪烁的灯光,尽量使人从视觉上产生药物诱发出来的体验。与此相一致,演员的服装和发式也是千奇百怪,越反常越好。
      60年代以后,迷幻摇滚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甚至到80年代,有些英国乐队还不时地在复兴这种风格。

      2、旧金山乐队
      60年代后半期,旧金山地区活跃着很多乐队和歌手,其中以"杰斐逊飞机"乐队、"感恩而死"乐队和詹尼斯·乔普林为代表。

      "杰斐逊飞机"(The Jefferson Airplane)乐队
      "杰斐逊飞机"乐队是由男歌手马特·巴林(Marty Balin)于1965年建立起来的摇滚乐队,共6人。起先他们在俱乐部演奏一些民谣摇滚和披头士的歌曲,后来与RCA唱片公司签约,发行专辑《杰斐逊飞机起飞》(Jefferson Airplane Takes Off ,1966)但销路不佳。
      不久,他们采用了迷幻摇滚风格,与吸毒文化相联系,而且由于吸收了一位女歌手格瑞斯·斯利克(Grace Slick,1939年出生),情况才发生了变化。1967年,他们的第二张专辑《超现实主义枕头》(Surrealistic Pillow)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因此,"杰斐逊飞机"被称为嬉皮士时代"旧金山声音"最主要的代表,成了美国最负盛名的摇滚团体之一。"杰斐逊飞机"随后发行的迷幻摇滚专辑,如《万物之冠》(Crown Of Creation,1968)、《志愿者》(Volunteers,1969)、《吠叫》(Bark,1971)等,也都很受欢迎。虽然其中没有一首单曲进入"最佳十首",但对旧金山很多乐队来说,这是很寻常的。他们不在乎排行榜,甚至有的还把"上榜"看作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70年代初,"杰斐逊飞机"的人员又有变动,其骨干除斯利克外,还有保罗·坎特纳(Paul Kantner )。他们改名为"杰斐逊(星际)飞船"(Jefferson Starship)。1975年巴林("杰斐逊飞机"的创立人,后离队)回到乐队。过了三年,巴林和斯利克都退出"杰斐逊飞船"(斯利克于1982年重新加入),乐队风格转向硬摇滚。最初的老队员中只剩下坎特纳一人。最后,连坎特纳也离开了,根据他的诉讼结果,乐队被要求去掉名称中?quot;杰斐逊",改名为"(星际)飞船"(Star Ship)。尽管如此,"飞船"于80年代后期仍不时地取得成功。
      


      15楼2005-11-23 19:48
      回复

        3、旧金山以外地区
        旧金山海特-阿什伯利地区的生活方式,不断吸引着年轻人的到来,但是新来的人当中,有很多人"对曾经是该地区力量源泉的乌托邦理想并没有多少兴趣,更有兴趣的是能够吸毒,免费吃饭,听摇滚乐,尤其是性革命"。随着时间的推移,犯罪、吸毒、紧张的种族关系等,都带来了麻烦。1968年,市政府禁止再在那里举行音乐会演出,于是聚集的人逐渐离去。 
        旧金山是迷幻摇滚的中心,但在美国其他地区的乐队也受到它的影响,发展起迷幻摇滚风格,另外在英国也有一些乐队发展起迷幻摇滚风格,如"小面孔"(Small Faces)、"交通"(Traffic)、"平克·弗洛依德"(Pink Floyd)等。其中最主要的乐队和个人是吉姆·莫里森和"门"乐队以及吉米·享德里克斯。

        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和"门"(the Doors)乐队
        吉姆·莫里森,1943年出生于佛罗里达,20岁时进入洛杉矶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与同学曼·扎里克(Man Zarek)等一共4人组成乐队"门"。曼·扎里克曾在芝加哥音乐学院上学,受过古典钢琴训练。据莫里森解释,乐队起名"门"是因为"在门里和门与门之间,有些事是知道的,有些事是不知道的"。1966年,他们与埃利克特拉(Elektra)唱片公司签约,发行专辑《门》(The Doors),其中一首歌曲《点燃我的欲火》(Light My Fire,例36)获排行榜之首,随后几年里又发行了几张专辑如《奇怪的日子》(Strange Days)、《等候太阳》(Waiting For Sun)、《平静的游行》(The Soft Parade)等也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门"乐队的音乐继承了以布鲁斯为基础的主流摇滚风格,曲调简单,音域不宽,有很多重复,有时还带点爵士味道。吉姆·莫里森的演唱夹着尖叫和哭喊,常常因感情剧烈而全身抽搐(《平静的游行》例外,它奇怪地转向温和摇滚,使用了弦乐和铜管)?quot;门"的歌词经常围绕着死亡、暴力、性的威胁等,几乎没有任何乐观向上的内容,体现了"迷幻摇滚中比较黑暗的一面"。吉姆·莫里森除了作为乐队的主唱和歌曲作者在音乐方面进行活动外,还出版了两本诗集,导演了一部电影,与人合写电影剧本等。
        早在洛杉矶加州大学时,吉姆·莫里森就已开始吸毒,到60年代末的时候,吸毒和酗酒已成为他的严重问题。1969年3月在迈阿密举行的音乐会舞台上,他因喝得太多,竟然拉开皮裤的开裆,作出下流动作。这件事成了一个丑闻,他因此被逮捕,"门"也成了洛杉矶摇滚乐队中最不体面的一个团体。1971年,莫里森推出他的最后一张专辑《洛杉矶女人》(L·A·Woman)后,移居巴黎,同年7月,被人发现因沉溺于吸毒而造成心脏麻痹死在住所的浴盆里,时年27岁。
        吉姆·莫里森死后,"门"的其他成员,作为三人小组继续录制了几张专辑,于1973年解散。"门"所使用的节俭的音乐语言,绝望的歌词和挑战性的姿态对70年代末的朋克摇滚(Punk Rock)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吉米·享德里克斯(Jimi Hendrix)
        吉米·享德里克斯,1942 年出生于西雅图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自学吉他,参加各种业余乐队,后来曾先后作为背景吉他手与B·B·金、小理查德等著名歌手一起演出。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吉他演奏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他习惯左手弹琴,演奏手法很不"正规",包括用右手姆指按弦来产生某些和弦等。
        1966年,享德里克斯在朋友的鼓励下来到英国演出,在那里遇到了两名英国音乐家,组成三人乐队"吉米·享德里克斯体验"(Jimi Hendrix Experience),获得了巨大成功。他们于1967年在蒙特利流行音乐节和1969年在伍德斯托克摇滚音乐节上的精彩演出使他们赢得了更多的观众。
        从1967年开始,吉米·享德里克斯便利用多轨道录音,有控制地反馈、振动以及通过颤动手臂、拔动弹簧开关等来获得各种特殊效果。此后,他对即兴演奏越来越感兴趣,常与爵士音乐家迈尔斯·戴维斯一起合作。在此期间,他开始服用致幻药物,并曾因携带海洛因而被捕。 
        1969年,他在纽约格林威治村建立了自己的录音棚"电女子国",开始录制自己的另一张专辑。没想到的是1970年9月因过量服用安眠药死于伦敦。
        今天,我们再听吉米·享德里克斯的音乐,也许觉得并不新鲜,因为他的风格和方法已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在70、80年代的硬摇滚和重金属中。但是没有他,就没有后来人。


        17楼2005-11-23 19:48
        回复
          70年代初,乡村摇滚作为一场音乐运动受到了很多人的高度重视。以"老鹰"(The Eagles)乐队和琳达·龙斯塔特(Linda Ronstadt)为首的乡村摇滚艺术家取得了巨大成绩,他们成功地将乡村音乐和他们带有个人特征的轻摇滚和流行风格相结合。其实,乡村摇滚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这种音乐本身是否在商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而是在于这种音乐对于其他音乐或艺人的影响。
          乡村摇滚的主要乐队和个人有"乐队"(The Band)乐队、琳达·龙斯塔特、威龙·詹宁斯(Waylon Jennings,出生于1937年)、"克罗斯比,斯蒂尔斯,纳什和?quot;(Crosby,Stills,Nash & Young)组合和"老鹰"乐队等。下面,重点介绍一下"老鹰"乐队和琳达·龙斯塔特。
          "老鹰"(The Eagles)乐队原是龙斯塔特的伴奏乐队,共5人,由歌曲作家、主唱兼鼓手唐·亨利(Don Henley,生于1947年)和歌手兼键盘手格伦·弗雷(Glenn Frey,生于1948年)于1971年建立。1972年,他们推出第一张专辑《老鹰》,使用了清净的和声,类似于"沙滩男孩"那样的歌词,被认为是一支很有吸引力的乡村摇滚乐队。第二张专辑《无赖》(Desperado,1973),离开了原先对享乐主义的赞颂,但风格仍是乡村摇滚,配器更加丰富。第三张专辑《在边界上》(on the Border,1974)中的《我的最爱》(Best of My Love)使他们第一次获得了排行榜冠军。第四张专辑《那些夜晚中的一个晚上》(one of those nights,1975),音乐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如《震惊过去之后》(After the thrill is gone)、《好莱坞圆舞曲》(Hollywood Waltz)和《说谎的眼睛》(Lyin' Eyes)是70年代乡村摇滚的典型例子。可是《魔法师的旅程》(Journey of the sorcerer)很像艺术摇滚,其中的曼陀林音色使人想起蓝草音乐(Bluegrass)。另外,有些歌曲,如《幻像》(Visions)、《那些夜晚中的一个晚上》等,很少显示乡村音乐的影响,更接近于一种不那么强劲的主流摇滚风格。第五张专辑《加利福尼亚旅馆》(Hotel California,)或许是他们最好的专辑,销量达到5百万张。同名主打歌曲《加利福尼亚旅馆》(例39)成了整个70年代的传唱金曲,其中也有强劲的硬摇滚歌曲,如《快车道里的生活》(Life in the fast lane)。实际上,从这张专辑开始,"老鹰"已经逐渐离开了乡村摇滚风格。1981年"老鹰"解散,成员们各奔东西。其中以唐·亨利的成绩最为突出。
          琳达·龙斯塔特(Linda Ronstadt)于1946年出生于亚利桑那州的一个音乐家庭中,具有墨西哥血统,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18岁时,参加洛杉矶的一个民谣演唱组,以后又曾和著名的"老鹰"乐队合作,担任主唱。1974年离开"老鹰"乐队,开始了独唱生涯。她的嗓音圆润丰满,演唱风格丰富多样。70年代是琳达艺术生涯的高峰期,她成为当时乡村摇滚的代表人物之一。1975年,荣获格莱美最佳女歌手奖。1976年,琳达进行欧洲巡回演出,使其成为国际明星。该年,她的一首《心潮滚滚》(Heart Like A Wheel)被评为十佳唱片之冠,使她再次获得格莱美奖。此后,琳达还参加了许多轻歌剧、歌舞剧的演出,她大胆开拓,曾用通俗唱法演唱歌剧。1990年,因与男歌手阿隆·奈维尔(Aaron Neville)合作的二重唱《无需知道太多》(Don't Know Much)又获格莱美最佳二重唱奖。


          20楼2005-11-23 19:49
          回复
            这篇还是摇滚
            http://www.rockyear.com/article/d_yueping.asp?id=952


            27楼2005-11-23 19:56
            回复
              对话摇滚乐(二)
              如果,不把音乐仅仅当作是感官的欣赏,那么,要真正欣赏音乐,就有必要了解一些音乐之外的东西。上一期中,章雷和王晓峰谈到的帮助理解摇滚乐的诸多方面,在他们以后的对话中会尽量涉及。 

              二、“猫王”与浑沌之初的50年代 

              A :章 雷 B:王晓峰 

              A: 我们可以简单地回顾一下50年代的摇滚乐。这一时期。真正的摇滚乐并不多,50年代是民歌、乡村乐、布鲁斯和爵士乐大融合,并逐渐形成摇滚乐的时期。众所周知,那是“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列大放异彩的时代,他被认为是摇滚乐史上的第一位英雄,有“摇滚歌王”的美称。 

              B :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猫王”可算得上最典型的例子,他的音乐在今天看来也许算不上摇滚乐,但他对摇滚乐的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即他以一个白人身份把带有种族色彩的黑人节奏布鲁斯音乐“介绍”给白人。5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相当严重,而摇滚乐来自黑人音乐,一方面许多白人青少年非常喜爱这种黑人音乐,另一方面传统的种族观念又使整个白人社会抵制这种音乐,这种矛盾日益明显。但黑人节奏布鲁斯音乐却以星火燎原之势遍及白人青少年和蓝领阶层。单纯的压抑,抵触已不能解决这一矛盾了。于是聪明的唱片商看出了这个矛盾中隐藏着潜在市场,即如果有一个漂亮的白人歌星来演出黑人音乐,便能受到公众的接受和欢迎。而来自孟菲斯市卡车司机埃尔维斯.普雷斯列凭着他漂亮的容貌、性感的扭胯动作和富有磁性的歌喉,一眼被唱片公司相中。他的音乐既能让白人接受,又富有音乐潜质。唱片公司一举将其捧红。成为摇滚乐史上的第一位超级歌星。其实,他的绝大部分歌曲并非他本人制作,而是他人代为捉刀,可谓“君子动口不动手”,而且“猫王”的风格多变,从激烈的摇滚乐到优美的爱情歌曲,从圣诞歌曲到夏威夷民歌他都表演得淋漓尽致。一方面可看出他演唱的才能,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唱片公司把他当成了摇钱树,给唱片公司带来滚滚红利。“猫王”生前出过几十张专辑、选集,风格不一,水平也参差不齐,着说明,“猫王”作为一个超级歌星,他可以征服无数歌迷,却不能左右他的音乐风格,这也许是他的悲剧所在吧。 

              A : 事实上,“猫王”并未从音乐上发展了摇滚乐,虽然他“赋予摇滚乐以生命”,但他的成就在于打破了摇滚乐的种族界限,并使社会承认了摇滚乐的存在。他的社会效应比音乐更让人感兴趣,甚至在他死后多年,仍有人去编造一些“猫王”仍生存于今世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他名气、形象的膜拜。相反,当时真正给摇滚乐注入新鲜血液的摇滚歌星,却被“猫王”的光辉所湮没。如黑人歌星查克.贝瑞、小理查德、“胖子”多米诺,白人歌星杰瑞.李.刘易斯、布迪.霍利等。他们把摇滚乐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尤其是查克.贝瑞,真正称得上第一位摇滚艺术家,摇滚诗人。早在1956年,他就唱出了“超越贝多芬,把这个消息告诉柴可夫斯基”这一历史预言,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摇滚乐对人类的影响已超过了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等古典音乐家。 

              B:查克.贝瑞的歌大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当时青少年青春期焦虑和受挫心理及他们希望摆脱父母的羽翼,树立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生活的迫切愿望,他的魅力在于他的歌曲是直接面向白人青少年听众的,唱出他们对学校、工作和家长的反叛,他还演唱了充满了刺激和欢乐的生活、飞车、跳舞、少年的初恋等等。他的歌反映了50年代第一代受摇滚乐影响的青少年的群体形象。直到今天,他的歌仍有生命力,依然有人在翻唱他的作品。遗憾的是,摇滚乐出现没几年,根基尚浅,遇到意外事故便突然夭折。1959年2月3日,布迪.霍利在巡回演出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这一天被看作“摇滚乐的消亡日”。同年,又有其它第一代摇滚歌星因种种原因相继离开歌坛。摇滚乐真的消亡了。 

              A: 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解释,即摇滚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摇滚乐(Rock & Roll)仅仅属于50年代,而广义的摇滚乐(Rock)是指从“甲壳虫”出现的摇滚乐的通称,Rock & Roll不等于Rock。但由于语言翻译障碍,中文只能通称“摇滚乐”。 

              B: 随着“甲壳虫”的出现,摇滚乐进入了60年代便像瘟疫一样在欧美蔓延,美国著名音乐评论家史蒂夫.庞德(Steve Pond)曾用一个词来形容60年代的摇滚乐,那就是“危险”。他说:“当时普莱斯利的屁股,‘甲壳虫’的头发都成了人们小题大做的话题。”因为整个60年代西方都处于危机之中,越战的爆发、古巴导弹危机、东西方核冷战,马丁.路德.金的人权斗争、肯尼迪总统被暗杀、嬉皮士风潮、毒品的泛滥、加洲大学学生的骚乱等等。社会的动荡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危机给摇滚乐的表现带来新的主题,他们在震耳欲聋中如梦初醒,却又走向另一个迷途,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才气与反叛精神改变着整个世界的流行文化,动摇着社会延袭下来的陈规陋习。这一时期出现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歌星有:“甲壳虫”、“滚石”、“谁人”、“奇想”(The Kinks)、鲍勃.迪伦、吉米.亨德里克斯、埃里克.克莱普顿、“莱德.泽普林”、“大门”、贾尼斯.乔普林、“感恩而死”(Grateful Dead)等等。他们都以不同的风格和方式代表着60年代的摇滚乐。 

              严格来讲,“猫王”并不仅仅属于50年代,在60年代,他也还是拥有绝对多的听众。但相对来讲,他在50年代的商业成就更为显著。由于他的成功,而湮没了一批探索、发掘摇滚乐而在商业上作出牺牲的摇滚实践者。但是,在60年代涌现出的一批真正摇滚艺术家却又湮没了“猫王”的光彩。因此。60年代是真正摇滚时代的开始。


              29楼2005-11-23 19:57
              回复
                对话摇滚乐(五) 
                尽管摇滚乐脱胎于黑人的节奏布鲁斯音乐,但在摇滚乐的发展过程中,简单的黑人节奏布鲁斯形式已不能容纳与表达摇滚乐那不可约束、恣意扩张的精神,那么用什么来赋于这种精神以有形的血肉,用什么来满足摇滚的表现欲呢?摇滚乐队早期的基本阵容,除了主唱歌手外,就是主音吉他、低音吉他和鼓手。那么,除了人声之外,6根弦的吉他自然就成了摇滚艺术家手中的武器。在60年代,摇滚乐得以蓬勃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摇滚乐作为一种音乐,大的表现力上升到了更加丰富、更加完美的境地。而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当时出现的那几位杰出的吉他大师。他们将吉他从以前以伴奏为主的地位,提升到了具有独立表现力和主唱歌手同等的位置。从而使摇滚精神在他们的吉他上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60年代:吉他大师大显身手的时代 

                A:章 雷 B:王晓峰 A: 60年代摇滚乐坛中出现过一个“上帝”…… 

                B: “Clapton IsGod”(克莱帕顿是上帝)。没错,当时在伦敦的大街小巷的墙上到处涂着这样的标语。他是摇滚乐史上第一位吉他偶像,是整个60年代最伟大的吉他演奏家之一。整整一代吉他手都妒忌和模仿艾立克·克莱帕顿精力充沛、扣人心弦的独奏。 

                A: 克莱帕顿组建的“奶油”乐队的第一张专辑《新鲜的奶油》(Fresh Cream),的确相当精彩。据说在当时这支超级组合是无与伦比的。他们那种白人摇滚——布鲁斯风的作品,继承发展了摇滚和布鲁斯的优点,开创了一代新风。 

                B:象很少的白人歌星一样,克莱帕顿深深理解隐藏在布鲁斯背后的激情,尽管他不能完全表达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克莱帕顿的全部职业生涯可以看作是对一种布鲁斯新形式的探索,使他能从个人角度出发表达布鲁斯的主要情感——恐惧、孤独、愤怒和幽默。“奶油”乐队的建立使他做到了这一点,他的确找到了一种最符合他个性的布鲁斯,它是当时最快、最响、最无法抵抗的布鲁斯基调的摇滚乐,使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他们充满激情的现场表演更为人们津津乐道。“MyGeneration”中那句“我想在我变老之前死去”所表现出来的冰冷、令人窒息的绝望,使人不寒而栗。而“Tommy”另一个意义在于它比“甲壳虫”的传世之作《佩帕军士孤独心灵俱乐部乐队》问世还要早。汤显得才是真正摇滚歌剧的创始人。 

                A:说到吉米·佩奇,他的吉他演奏不如克莱帕顿富有诗意,不如吉米·亨德里可斯颓废,不如汤显得富有韵律,但在60年代的吉他巨匠中,只有他才能与亨德里可斯相媲美。他展现了一个音乐家实用主义技巧——他从不玩得过火。他的大部分独奏,明显的体现出他的风格与他公开承认的所受的影响成相应的比例:奥蒂斯·鲁什(OtisRush)深沉复杂的布鲁斯基调,英国民歌手伯特·简斯克(BertJansch)精美的原声效果等等。但佩奇最明显的特征仍是失真。为了避免“清楚的音色”,他总是摇晃着吉他,弹奏出浑浊的泛音,显然这是与录音的基本准则相违背的,但与罗伯特·帕朗特同样失真的尖叫相辉映,却创造出了绝妙的效果。佩奇的另一个成就在于他把布鲁斯与硬摇滚结合得非常完美,使布鲁斯音乐又走向了一个新的境地。 

                B: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莱得·泽普林”是最后一支嬉皮士乐队,在摇滚迷创造了一批颓废者,这就很难使局外人对他们的成就报以掌声,但他们确实以他们的天才精练了摇滚艺术的灵魂——逃避现实。他们1971年推出的名作《天堂的阶梯》(Stairway To Heaven)成了一代人的圣歌。在这首歌里,佩奇演绎了两中相对的音色。开始,他的原声吉他和帕朗特异常甜美的歌声表达了一种纤细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佩奇增加了力度,逐渐加入各种乐器。最后演绎成一首史诗般的摇滚歌曲——帕朗特的叫伴随着佩奇阵阵狂野的吉他,响亮、失真,达到了本曲的高潮,这种跌宕起伏,就象但丁在构架他的《神曲》,精彩绝伦。 

                A:从各个角度来讲,《天堂的阶梯》是佩奇成就的象征,他企图在最精美幼稚的歌词和最狂野的怒吼中建立一种平衡,用这种前所未有的复杂结构和内心影响来传递逃避现实的信息。这首歌就是今天听起来依然十分有力。 
                


                32楼2005-11-23 19:59
                回复
                  • 211.136.23.*
                  我来插一脚,冰山 有把我们原来的恰恰贴上来好不?       雾似枫紫


                  34楼2005-11-23 20:00
                  回复
                    对话摇滚乐(七) 

                    ★英国迷幻摇滚和“第二次浪潮” 

                    如上所述“甲壳虫”乐队是英国较早玩迷幻摇滚的乐队之一,在他们中后期作品中,迷幻成份逐渐增加;而“滚石”不属迷幻摇滚乐队,但他们在1967年的专辑《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中同样出现了迷幻成份。 

                    英国迷幻摇滚的另一部份则来自“不列颠第二浪潮”中一些摇滚乐队。如果把Beatles、Rolling Stone等在60年代初横扫美国、震惊世界称为不列颠的“第一次浪潮”,那么Houies、Move、Pink Floyd、Small Faces、Traffic等乐队的出现就是“第二次浪潮”了。他们都或多或少染指迷幻摇滚,在演绎迷幻音乐上各具特色。 

                    其中Pind Floyd乐队集迷幻音乐之长,风格多样,其代表作是首张专辑《Pind Floyd》,但英国迷幻摇滚气数不长,这与后来的禁毒法令有关。 

                    ★“嬉皮”动动与旧金山迷幻摇滚 

                    美国的迷幻摇滚与“嬉皮”运动是密不可分的。“嬉皮”运动是50年代“垮掉一代”的一个变种延续,是反主流的理想主义。“嬉皮”运动以旧金山为中心,发展到后期便背离初衷,其中之一是纯粹的享乐主义,成了绝对的“自我中心主义”。摇滚影响嬉皮士,嬉皮士参与摇滚。 

                    美国的迷幻摇滚同英国相比,比较偏重于传统的民谣/布鲁斯,旧金山迷幻摇滚的代表是Jefferson Airplane和Grateful Dead。 

                    Jefferson Airplane成立于1966年,他们的第一首单曲“Somebody to Love”是反战的,他们的另一首单曲“White Rabbit”是吸毒的体验。作为旧金山第一支嬉皮迷幻乐队,他们扮演着先锋的角色,在音乐中加入合成器,开创了电子实验音乐,他们的著名专辑《Sorrealist Pillow》是一部难得的佳作,1970年乐队解体。 

                    Grateful Dead出现稍晚一些,他们的音乐实验色彩不强,他们不管市场销量如何,只凭兴趣唱歌并注重临场即兴发挥。乐队拥有世界上最狂热、最忠实的乐迷,漂洋过海、参加乐队的第一场演出。 

                    旧金山地区的嬉皮运动和迷纪摇滚所煽动的不仅仅是性、暴力及犯罪,还过分渲染毒品,营造迷幻气氛。因此,随着嬉皮运动的结束,迷幻摇滚也随之破灭。 

                    ★走进地狱之门Jim Morrison 

                    由于Jim Morrison是美国著名“The Doors”乐队的灵魂人物,他生于1943年,读大学时结识键盘手Ray Manzarek,The doors就此诞生。1967年首张专辑《The doors》出版,好评如潮,其中“Light my fire”被看成是新一代人的赞歌;另一首出色的作品是长达12分钟的“The End”,表现的是一个疯狂、杀父、乱伦的故事,调子阴沉、压抑,让人窒息,Morrison以一种冷漠、毫无感情色彩的声音半吟半唱来演绎。第二张专辑《Strange Day》显示同样的风格,悲哀、无奈、孤寂绝望。Morrison是一个诗人、音乐家、歌星乃至天才;他也是一个疯子、心理变态者,甚至是个流氓,他始终是争议极大的摇滚歌星。 

                    由于Jim Morrison的极度放纵,1971年7月他在巴黎寓所的浴室里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他和他的“The Doors”乐队共录了8张专辑。 
                    Jim Morrison关上了60年代摇滚乐最后的大门……


                    37楼2005-11-23 20:01
                    回复
                      对话摇滚乐(八) 

                      ★群雄纷起的70年代 
                      70年代初的这段时间是摇滚史上的重要转折点,首先是60年代的著名歌星、乐队出现了变化,使摇滚格局出现新的局面。布赖思·琼斯、吉米·亨德里克斯、詹妮斯·乔普琳、吉姆·莫里森先后去世;“甲壳虫”乐队解散;“滚石”除了1972年那张《游荡在闹市街道》之外,在70年代显得平淡无奇。这些英雄的没落给摇滚歌坛的后人留下了广阔空间,于是群雄纷起,各霸一方。另一方面,由于摇滚的繁荣,商业性逐渐显露,因而70年代也充斥一些无聊的东西。 

                      60年代的摇滚乐的威力是它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流行文化,它的最大特点是其反叛性;进入70年代,摇滚狂热的反叛有所收敛,相对多了些颓废和玩世不恭。70年代摇滚乐在形式上有了更多的实验色彩,摇滚乐概念不再是“节奏布鲁斯+乡村乐+民谣”了,艺术家现在尽可能地把古典音乐、电子乐和第三世界音乐加进摇滚乐中,或改变、避开传统摇滚形式,因而有了纯摇滚先先锋音乐之分。 

                      ★曼哈顿的摇滚世界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的曼哈顿有不少艺术家与摇滚乐手在这里开辟了先锋音乐实验田。The Velvet Underground便是先锋音乐的先锋,他们的音乐毫无商业价值,乐队似乎对噪音更感兴趣。1967年他们录制了第一张先锋音乐的唱片《The Velvet Underground》,在这里小提琴和吉他制造了最难听的、最剌耳的噪音,乐队主唱Lou Reed的演唱似乎与音乐毫无关系,他们打破了民摇、乡村音乐和摇滚乐的形式而重新诠释,他们是朋克音乐的先驱。在乐队存在的3年多时间里,共录制了4张专辑,这也许是美国最早的“非主流音乐”(Alternative Music) 

                      1969年以后,在纽约的百老汇中央饭店“莫塞尔艺术中心”俱乐部活跃着著名的 New York Dolls乐队,他们与David Bowie、Kiss等并称为70年代华丽摇滚的代表。这是支十分古怪的乐队,他们以女性化的装扮,滑稽有趣的表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New York Dolls是70年代中期纽约朋克的主要倡导者,后来促进了“新浪潮”运动在世界的传播。 

                      1975年百老汇街的CBGB酒吧用于摇滚乐队的演出场所,从这里走出了许多出色的乐队和乐手。美国朋克的先驱之一Patti Smith便 是其中之一,她将摇滚乐的民粹主义与自己充满诡秘色彩的诗歌结合在一起。另一支称得上最纯粹的概念摇滚乐队是Ramones,他们的音乐吸收了重金属的节奏,追求音乐粗糙短小。他们的反叛思想对朋克摇滚影响很大。1976年Ramones出版了第一张专辑,在美国影响不大,却点燃了英国朋克之火,两个月后英国刮起了朋克旋风。 

                      在曼哈顿出现的这些摇滚乐队尽管在商业上并无太大成功,但他们对社敏锐的触角,超前的意识以及良好的音乐素质,使他们的音乐引发和带动了当时某一流派或某种风格的形成。


                      38楼2005-11-23 20:01
                      回复
                        雾似枫紫 好!我没有了,我留的都是链接,楼一没有了,就都没有了.


                        39楼2005-11-23 20:03
                        回复
                          • 211.136.23.*
                          哦,你继续上课,我再问问别人,看看有没人保存了…谢谢你啊!长见识        雾似枫紫


                          40楼2005-11-23 20:05
                          回复
                            雾似枫紫 我可不敢上课,我只是把我手里的资料贴出来吧.你的东西没有了,我也遗憾,诶!遗憾太多了.

                            这个是欧美经典单曲赏鉴,里面有不少优秀的曲子可以下载来听
                            http://enpf.chinabroadcast.cn/community/forums/1/103405/ShowPost.aspx#103405


                            41楼2005-11-23 20:09
                            回复
                              • 211.136.23.*
                              呵呵,重头开始吧  我们都别想了哈   继续贴音乐吧 大家都喜欢,楠看见也会很高兴的    雾似枫紫


                              43楼2005-11-23 2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