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日,西北大学坠亡大二学生时某的事情,在网上争论热度一路走高。据了解,这位坠亡大学生在作弊被抓之后,曾经在考场上哭了20分钟,后来便纵身一跳。
事件背景回顾
6月6日,山西中北大学大二学生时某在补考的时候存在作弊行为,在被监考老师发现后,没收了手机和试卷,之后时某就在座位上面哭了20分钟左右,期间一直有挠头、擦汗、哭泣等坐立不安的行为。
2点56分,时某给母亲发微信说“对不起,不要想我,我配不上”等等话语,母亲察觉到孩子的不正常,随后联系了班主任,班主任表示孩子正在参加考试,情况正常。然而不久后,时某的母亲就被告知孩子跳楼的消息。据悉,在当天下午2点58分的时候,有学生经过9号教学楼的时候,发现有人跳楼。
该学生就此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事件引发的反思
整个事件大致过程如此,时某纵身一跳算是解脱了,然而留给父母的是什么呢?
所有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身体背负着他,心里满载着他,在历经十月怀胎之苦,以及生产之痛后,将他带到这人世间。他的到来是这个家庭所有的希望和未来。父母将所有的爱小心翼翼倾注在他的身上,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只为他的未来拥有一个光明的前程。父母不求他报恩,仅希望他健康快乐地长大。然而当下的结果却是他的纵身一跳得以解脱,父母却要去面对余生漫长的回忆和痛苦,这孩子何以如此狠心?
越是过去的贫苦人民,越能承受这世界和生活带来的各种磨难,要知道苦难从未真正离开过他们,然而他们却能保持“生的欲望”,与这“不公”、“不平”的世界去搏斗去反抗,因为对他们而言,活着太不容易,而“死”又太容易,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反之在物质生活丰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却变得脆弱不堪,遇到点挫折就想用“死”的方式去解决。都说现代社会人的生存鸭梨山大,仔细分析,又有哪个年代的人不存在巨大的生存压力呢?压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而已。
那么为什么现代社会培养出的孩子,大多数在面对挫折或压力或逆境时,竟然如此脆弱?
在现代家庭中,一种情况是:由于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改善,大多数孩子们都过上了“小皇帝”、“小公主”般的贵族式生活。然而生活条件的改善并没有伴随精神世界的富足。父母视你“心肝宝贝”,真的就把你宠成了“野蛮”和“任性”的“小霸王”,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盖世气概。如此“放纵”的教育环境培养出来的是“自私”、“自负”的一代人,一切以自己为中心,自认为“一切都是要顺我意的”,稍微遇到些不满意,就耍性子摆脸子,甚至想不开,导致悲剧......,试问这天底下,除了无奈的父母能容忍你,其他人是否还有义务陪你“玩”到底?
另一种情况是:家庭经济拮据,父母从早忙到晚,官方的回答是:不是爸妈不关心你,而是实在太忙。“不挣钱,哪能供你读书?”听起来很在理。然而,任何事情只要想去做,办法总比困难多。每周父母任一方抽一点时间来陪孩子说说话,像朋友之间那样,真的那么难么?过于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以及父母的“零”陪伴,只会导致孩子在人前卑微,不善于交流甚至恐惧与他人的交流,思想的闭塞和禁锢导致孩子与社会群体的分离式“生存”,只想活在自己的封闭式小世界里,没有交流,没有沟通,没有思想的碰撞和腾飞,没有情绪的输出通道和排解对象。一旦遇上什么困境或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主动寻求帮助的能力,没有与他人沟通协商的能力,久而久之的心理情绪积压,留给他的选择又如何能光明呢?
家和学校是两个重要的培育摇篮
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身边的人和事,就是我们成长的土壤和辅料。
为人父母,是需要承担家庭生活的所有压力,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是不易。可上天可曾饶过谁?天下父母其实都一样,都背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但孩子的成长是家庭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事项。我们既不能将孩子宠上天,但也不能将孩子忽视到尘埃。衣食住行不少,精神食粮富足,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状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陪伴他们,同时我们自身也需要去学习,学会如何当一个称职的父亲/母亲,如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充分扮演好一个“严格的导师”、“前进的灯塔”以及“知心的朋友”。
为人师者,在孩子的心目中,自有家长不可替代的作用。古话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足可以证明为人师者的重大意义。在此次时某的悲剧中,学生作弊,老师没收试卷,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教不严师之惰,这也说明了该老师面上的责任做到了。然而面对学生在教室哭了20分钟左右,老师却少了那份责任和敏感度。如果当时老师对学生多一份用心,看到学生的情绪失控后及时对其做好必要的情绪梳理,可能结果又不一样了。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得从内心真正爱学生,真正关心学生,才能真正为学生解决根本性问题,而不只是停留于“面”上的责任,却对学生的“真实需求”熟视无睹,那教育的意义又何在呢?
时某的悲剧不是个例,而是现代学生的普遍问题,他们中的很多人,在遇到困难时,选择是五花八门,有的选择放任不管,有的选择在家闲置,有的选择深山隐居,有的选择自杀躲避,而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我想更应该不断地输送给他们:顺风顺水的人生固然美好,但没有谁的人生可以保证一辈子的顺畅。我们时刻要做好“失去一切”和“随时奋战”的心理准备,这就是人生本来的模样。例如最近刚刚去世的澳门赌王何鸿燊,从小家庭条件优渥,但在13岁那年遭遇家庭的变故变得一贫如洗,认识到世态炎凉的他,并没有选择堕落或轻生,而是奋发图强,日夜苦读,终于考上了香港大学。自助者天助,因为他的勤奋和努力,好的机会也在向他靠近,从此他的人生开挂模式开启。他的一生留给子女后代的又岂止是5000亿的资产呢?更多的是“何鸿燊式”的传奇人生经历和精神,是这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承认,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何鸿燊先生这样经历逆转成为人生赢家,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掌舵好自己的人生航线,一路遇狂风也好,遇暴雨也好,遇晴空也好,遇日丽也好,我们总能坦然我们的心态,“一切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积极而认真地面对我们终将面对的人和事。心中有太阳,雨天也晴朗!
事件归咎到底是谁的责任?
时某的事件,目前学校和学生家长已达成和解,也算告一段落。
如果非要给此事件定个责任划分,我个人定义为:
时某自己承担60%的责任,对于一个年满20岁的大学生而言,自己有义务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应有的责任和后果。长大并不只是表示身体的成熟,更多地表示孩子心智的成熟,孩子本身得懂得生活的不易,懂得人生有风平浪静,就会有波涛汹涌。孩子得懂得感恩,感谢身边的亲人、朋友和老师、同学,感谢所有给过自己帮助和爱的人。孩子得懂得处世之道,人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请坚持住人生的梦想和信念,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用自己的理性去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如果说人生这趟旅程,起点是由父母决定,终点是由上天决定,那么沿途的过程是由自己掌握,且行且珍惜。
时某的父母承担30%的责任,孩子成长至今,家庭教育的占比是最高的,孩子的意志力脆弱以及对待挫折的处理方式,和父母平时的行事举止、态度,以及家庭引导和教育,无不息息相关。“子不教,父之过”。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有个孩子在奔赴刑场前,和自己母亲最后道别时,狠狠地咬下母亲的一只耳朵,埋怨母亲在他不懂事的时候不严加管教,放纵他的行为以致早早断送了他的生命。母亲非常后悔,以为那才是“爱”,却不知正是这样的“爱”却成了他儿子的刽子手。
时某的学校承担10%的责任,抛开失察之责而言,我更多想说的是老师这份天职的神圣性。“十年栽树,百年育人”。育人本就是一个长期工种。仅凭一份“责任心”还远远不够,如果没有对学生的那份热爱,我们的教育又如何真正让沙漠长出绿洲,让小树苗长成参天的大树。所以教育的本质,在我看来,是“爱的付出和延续”。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学生每年平均自杀人数高达16万人,这样的数据何其吓人!因此在此也是呼吁社会及天下任职父母者、教育工作者,请加强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成长,用“心”教他们,用“爱”陪他们!
事件背景回顾
6月6日,山西中北大学大二学生时某在补考的时候存在作弊行为,在被监考老师发现后,没收了手机和试卷,之后时某就在座位上面哭了20分钟左右,期间一直有挠头、擦汗、哭泣等坐立不安的行为。
2点56分,时某给母亲发微信说“对不起,不要想我,我配不上”等等话语,母亲察觉到孩子的不正常,随后联系了班主任,班主任表示孩子正在参加考试,情况正常。然而不久后,时某的母亲就被告知孩子跳楼的消息。据悉,在当天下午2点58分的时候,有学生经过9号教学楼的时候,发现有人跳楼。
该学生就此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事件引发的反思
整个事件大致过程如此,时某纵身一跳算是解脱了,然而留给父母的是什么呢?
所有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身体背负着他,心里满载着他,在历经十月怀胎之苦,以及生产之痛后,将他带到这人世间。他的到来是这个家庭所有的希望和未来。父母将所有的爱小心翼翼倾注在他的身上,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只为他的未来拥有一个光明的前程。父母不求他报恩,仅希望他健康快乐地长大。然而当下的结果却是他的纵身一跳得以解脱,父母却要去面对余生漫长的回忆和痛苦,这孩子何以如此狠心?
越是过去的贫苦人民,越能承受这世界和生活带来的各种磨难,要知道苦难从未真正离开过他们,然而他们却能保持“生的欲望”,与这“不公”、“不平”的世界去搏斗去反抗,因为对他们而言,活着太不容易,而“死”又太容易,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反之在物质生活丰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却变得脆弱不堪,遇到点挫折就想用“死”的方式去解决。都说现代社会人的生存鸭梨山大,仔细分析,又有哪个年代的人不存在巨大的生存压力呢?压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而已。
那么为什么现代社会培养出的孩子,大多数在面对挫折或压力或逆境时,竟然如此脆弱?
在现代家庭中,一种情况是:由于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改善,大多数孩子们都过上了“小皇帝”、“小公主”般的贵族式生活。然而生活条件的改善并没有伴随精神世界的富足。父母视你“心肝宝贝”,真的就把你宠成了“野蛮”和“任性”的“小霸王”,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盖世气概。如此“放纵”的教育环境培养出来的是“自私”、“自负”的一代人,一切以自己为中心,自认为“一切都是要顺我意的”,稍微遇到些不满意,就耍性子摆脸子,甚至想不开,导致悲剧......,试问这天底下,除了无奈的父母能容忍你,其他人是否还有义务陪你“玩”到底?
另一种情况是:家庭经济拮据,父母从早忙到晚,官方的回答是:不是爸妈不关心你,而是实在太忙。“不挣钱,哪能供你读书?”听起来很在理。然而,任何事情只要想去做,办法总比困难多。每周父母任一方抽一点时间来陪孩子说说话,像朋友之间那样,真的那么难么?过于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以及父母的“零”陪伴,只会导致孩子在人前卑微,不善于交流甚至恐惧与他人的交流,思想的闭塞和禁锢导致孩子与社会群体的分离式“生存”,只想活在自己的封闭式小世界里,没有交流,没有沟通,没有思想的碰撞和腾飞,没有情绪的输出通道和排解对象。一旦遇上什么困境或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主动寻求帮助的能力,没有与他人沟通协商的能力,久而久之的心理情绪积压,留给他的选择又如何能光明呢?
家和学校是两个重要的培育摇篮
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身边的人和事,就是我们成长的土壤和辅料。
为人父母,是需要承担家庭生活的所有压力,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是不易。可上天可曾饶过谁?天下父母其实都一样,都背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但孩子的成长是家庭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事项。我们既不能将孩子宠上天,但也不能将孩子忽视到尘埃。衣食住行不少,精神食粮富足,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状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陪伴他们,同时我们自身也需要去学习,学会如何当一个称职的父亲/母亲,如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充分扮演好一个“严格的导师”、“前进的灯塔”以及“知心的朋友”。
为人师者,在孩子的心目中,自有家长不可替代的作用。古话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足可以证明为人师者的重大意义。在此次时某的悲剧中,学生作弊,老师没收试卷,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教不严师之惰,这也说明了该老师面上的责任做到了。然而面对学生在教室哭了20分钟左右,老师却少了那份责任和敏感度。如果当时老师对学生多一份用心,看到学生的情绪失控后及时对其做好必要的情绪梳理,可能结果又不一样了。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得从内心真正爱学生,真正关心学生,才能真正为学生解决根本性问题,而不只是停留于“面”上的责任,却对学生的“真实需求”熟视无睹,那教育的意义又何在呢?
时某的悲剧不是个例,而是现代学生的普遍问题,他们中的很多人,在遇到困难时,选择是五花八门,有的选择放任不管,有的选择在家闲置,有的选择深山隐居,有的选择自杀躲避,而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我想更应该不断地输送给他们:顺风顺水的人生固然美好,但没有谁的人生可以保证一辈子的顺畅。我们时刻要做好“失去一切”和“随时奋战”的心理准备,这就是人生本来的模样。例如最近刚刚去世的澳门赌王何鸿燊,从小家庭条件优渥,但在13岁那年遭遇家庭的变故变得一贫如洗,认识到世态炎凉的他,并没有选择堕落或轻生,而是奋发图强,日夜苦读,终于考上了香港大学。自助者天助,因为他的勤奋和努力,好的机会也在向他靠近,从此他的人生开挂模式开启。他的一生留给子女后代的又岂止是5000亿的资产呢?更多的是“何鸿燊式”的传奇人生经历和精神,是这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承认,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何鸿燊先生这样经历逆转成为人生赢家,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掌舵好自己的人生航线,一路遇狂风也好,遇暴雨也好,遇晴空也好,遇日丽也好,我们总能坦然我们的心态,“一切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积极而认真地面对我们终将面对的人和事。心中有太阳,雨天也晴朗!
事件归咎到底是谁的责任?
时某的事件,目前学校和学生家长已达成和解,也算告一段落。
如果非要给此事件定个责任划分,我个人定义为:
时某自己承担60%的责任,对于一个年满20岁的大学生而言,自己有义务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应有的责任和后果。长大并不只是表示身体的成熟,更多地表示孩子心智的成熟,孩子本身得懂得生活的不易,懂得人生有风平浪静,就会有波涛汹涌。孩子得懂得感恩,感谢身边的亲人、朋友和老师、同学,感谢所有给过自己帮助和爱的人。孩子得懂得处世之道,人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请坚持住人生的梦想和信念,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用自己的理性去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如果说人生这趟旅程,起点是由父母决定,终点是由上天决定,那么沿途的过程是由自己掌握,且行且珍惜。
时某的父母承担30%的责任,孩子成长至今,家庭教育的占比是最高的,孩子的意志力脆弱以及对待挫折的处理方式,和父母平时的行事举止、态度,以及家庭引导和教育,无不息息相关。“子不教,父之过”。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有个孩子在奔赴刑场前,和自己母亲最后道别时,狠狠地咬下母亲的一只耳朵,埋怨母亲在他不懂事的时候不严加管教,放纵他的行为以致早早断送了他的生命。母亲非常后悔,以为那才是“爱”,却不知正是这样的“爱”却成了他儿子的刽子手。
时某的学校承担10%的责任,抛开失察之责而言,我更多想说的是老师这份天职的神圣性。“十年栽树,百年育人”。育人本就是一个长期工种。仅凭一份“责任心”还远远不够,如果没有对学生的那份热爱,我们的教育又如何真正让沙漠长出绿洲,让小树苗长成参天的大树。所以教育的本质,在我看来,是“爱的付出和延续”。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学生每年平均自杀人数高达16万人,这样的数据何其吓人!因此在此也是呼吁社会及天下任职父母者、教育工作者,请加强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成长,用“心”教他们,用“爱”陪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