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曾给安溪(铁观音发源地)乡亲写过信
“王永庆是我们玉湖村人。”
“王永庆是我们长坑村人。”
当记者向安溪县(铁观音发源地)有关方面求证王永庆的祖籍地是安溪哪里时,长坑乡的两个村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且还各自搬出了族谱对证,说是族谱上都有关于王永庆祖上的记载。这让记者一时糊涂了。
记者首先来到大山里的长坑乡玉湖村,村老年协会会长王两旺搬出了厚厚一叠清光绪年间的《清溪玉湖王氏族谱》,翻开族谱,有一行字赫然入目:“进魁移居淡水 嗣子天来”。74岁的王两旺说,天来是王永庆的曾祖父,按辈分,天来是十七世,王永庆是二十世。
而长坑村老支书王新春搬出的族谱中,也记载有“天来”这个人的名字,而且称其儿子叫仲水,父子移居上府虎山(即今永安一带)。王新春称,这对父子很有可能就是后来迁居台湾淡水的王永庆祖上。但两本族谱中,记者均没看到“林谨”这一名字,因此无从判断。有人说,可能那个年代这两人是同名不同人。
因为这两个村关于“天来”这个人的考证,最终都还没得到王永庆及其家族的确认,因此至今尚无定论。
王永庆写来亲笔信
王两旺告诉记者,这十几年来,有许多来自台湾的客人到玉湖村,询问了解有关祖上迁往台湾的情况,虽然对方没明确说是为王永庆的祖籍地考证而来,但谈话中均谈及这些内容,还看过族谱。有一回,他问其中一位客人,对方回答说“相认是迟早的事”。2004年王永庆回到安溪时,因为停留时间短暂,没能来到长坑确认此事,留下遗憾。
在记者翻看族谱的过程中,王新春还有些神秘地告诉记者:“我这里有一封王永庆的亲笔信。”他给记者看了信,还有当时寄信来的信封。这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王新春说,他于1993年11月13日给王永庆写了一封信,提出考证王先生祖籍地一事,并寄上有关资料。信中说,参考资料如果被否定,请当即焚烧,如果翔实,万望回复。
当年11月28日,王永庆先生给王新春复信,信用电脑打字,繁体字,落款有“永庆用笺”四字。信中说,木有本,水有源,念本思源,乃吾国人之传统孝道。他说他小时候听先辈口述,虽知祖上来自福建安溪,“但何乡何村,则无详悉”。因事务繁忙,忽略乡情,深感疚憾,并表示“来日公务得暇,或当择机探源也”。随信,王永庆还寄来了挂历和一本他的作品《生根·深耕》。书里,王永庆亲笔书写“新春宗亲惠鉴,王永庆敬赠”等字样。
昨日,王新春捧出这些珍藏的珍贵资料,不无遗憾地说:“如今他走了,来不及了。”摇头叹息后,他复又补充说,不管王永庆是安溪哪里人,这些书信都将成为珍贵的史料,成为他浓浓思乡情的见证。
记者从安溪县台办获悉,2004年,王永庆回到家乡安溪时,除了去特教学校外,还实地考察了安溪的传统支柱产业茶叶基地,参观了茶都安溪茶叶批发市场,并品尝了家乡声名远播的铁观音。可惜,他没能再次回来.(此文系转载)
“王永庆是我们玉湖村人。”
“王永庆是我们长坑村人。”
当记者向安溪县(铁观音发源地)有关方面求证王永庆的祖籍地是安溪哪里时,长坑乡的两个村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且还各自搬出了族谱对证,说是族谱上都有关于王永庆祖上的记载。这让记者一时糊涂了。
记者首先来到大山里的长坑乡玉湖村,村老年协会会长王两旺搬出了厚厚一叠清光绪年间的《清溪玉湖王氏族谱》,翻开族谱,有一行字赫然入目:“进魁移居淡水 嗣子天来”。74岁的王两旺说,天来是王永庆的曾祖父,按辈分,天来是十七世,王永庆是二十世。
而长坑村老支书王新春搬出的族谱中,也记载有“天来”这个人的名字,而且称其儿子叫仲水,父子移居上府虎山(即今永安一带)。王新春称,这对父子很有可能就是后来迁居台湾淡水的王永庆祖上。但两本族谱中,记者均没看到“林谨”这一名字,因此无从判断。有人说,可能那个年代这两人是同名不同人。
因为这两个村关于“天来”这个人的考证,最终都还没得到王永庆及其家族的确认,因此至今尚无定论。
王永庆写来亲笔信
王两旺告诉记者,这十几年来,有许多来自台湾的客人到玉湖村,询问了解有关祖上迁往台湾的情况,虽然对方没明确说是为王永庆的祖籍地考证而来,但谈话中均谈及这些内容,还看过族谱。有一回,他问其中一位客人,对方回答说“相认是迟早的事”。2004年王永庆回到安溪时,因为停留时间短暂,没能来到长坑确认此事,留下遗憾。
在记者翻看族谱的过程中,王新春还有些神秘地告诉记者:“我这里有一封王永庆的亲笔信。”他给记者看了信,还有当时寄信来的信封。这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王新春说,他于1993年11月13日给王永庆写了一封信,提出考证王先生祖籍地一事,并寄上有关资料。信中说,参考资料如果被否定,请当即焚烧,如果翔实,万望回复。
当年11月28日,王永庆先生给王新春复信,信用电脑打字,繁体字,落款有“永庆用笺”四字。信中说,木有本,水有源,念本思源,乃吾国人之传统孝道。他说他小时候听先辈口述,虽知祖上来自福建安溪,“但何乡何村,则无详悉”。因事务繁忙,忽略乡情,深感疚憾,并表示“来日公务得暇,或当择机探源也”。随信,王永庆还寄来了挂历和一本他的作品《生根·深耕》。书里,王永庆亲笔书写“新春宗亲惠鉴,王永庆敬赠”等字样。
昨日,王新春捧出这些珍藏的珍贵资料,不无遗憾地说:“如今他走了,来不及了。”摇头叹息后,他复又补充说,不管王永庆是安溪哪里人,这些书信都将成为珍贵的史料,成为他浓浓思乡情的见证。
记者从安溪县台办获悉,2004年,王永庆回到家乡安溪时,除了去特教学校外,还实地考察了安溪的传统支柱产业茶叶基地,参观了茶都安溪茶叶批发市场,并品尝了家乡声名远播的铁观音。可惜,他没能再次回来.(此文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