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村中古街巷民居大部分保持了历史原貌,古色古香,无声无息诉说当年辉煌;村中现存三个古庙规模宏大,古风烁烁,向人们传承着千年文化信息。
临村中大街有一大庙,现为粮站(粮站的历史至少也有几十年了)。小时候曾多次从粮站经过,却不知进去看看。当有这种意识时,时间已过去几十年。进得庙中,甚是宽敞,可容几百人集会。如此大的空间在晋东南古庙中实属罕见(也许这就是它被选中作粮站的原因,晾晒粮食非常方便)。整个大庙为两进院落,山门和戏楼合为一体,中央偏后为正殿,塑像早已不存,里面粮食堆积如山。正殿和两厢的梁架斗拱都被包起来,看不到真实面貌。正殿两侧有琉璃影壁,虽遭严重破坏,但从现存的痕迹仍可想象它们完好时的精美。从正殿两侧可进入后院。向一些人打听此为何庙,建于何时,都不知晓。后据了解,该庙叫天齐庙,为高都东岳庙的歇脚庙。天齐庙,实际上也就是东岳大帝庙或泰山庙。泰山为五岳之尊,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之地,也是万物发祥之地。所以说,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历代帝王对泰山神都是推崇备至,唐玄宗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宋代晋为“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帝”,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代又恢复为东岳泰山神。泰山神,有金虹氏说、太昊说、盘古说、天孙说、黄飞虎说等。至于金村天齐庙中原来供奉的哪一位,就不得而知了。既然该庙称为“天齐庙”,创建年代最迟也在明代之前。
出粮站继续前行,村中一大庙赫然凸现眼前,门楼匾额上书“玄碧宫”,但有铁将军把门,无法入内得见其真面目。大庙雄伟壮观,气势不凡,从外观看,应为一进三院,建筑风格为明清时代。从庙名可知它是一座道教宫观,里面应供奉真武大帝之类。走到村北,又见一庞大的古庙,庙名显庆寺。据《晋城县志》载,显庆寺始建于后赵,堪称千年古庙。古庙曾长期为金村中学所占用,学校搬走后,濒于荒废。近年来,一南方来的僧人重修显庆寺,使古寺再度焕发青春。虽然没有修旧如旧,但能对荒废的古庙进行修葺,已经很不错了。去时,古庙正在修缮之中。庙中存古碑多块,如有时间仔细研读,则不仅可弄清寺庙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了解当时的一些历史文化信息。根据一般先有村后有庙的原则,金村应在显庆寺建造之前就有了,乃是当仁不让的千年古村。金村三座古庙建筑风格迥异,特色鲜明,形成较为完整的神庙系统。另外,村中还有一古戏楼,应是寺庙的附属物。只不过寺庙已不存,独有戏楼留世。
在古代,大都村村有庙,有的一村就有庙宇数座。从这个意义讲,金村有几座古庙并不稀奇。但在古迹寥寥的今天,金村除有古迹可寻外,又有三大庙存世,就显得极其珍贵了。不仅金村如此,和金村相邻的背阴等村也有多处庙宇,金村镇府城村更是有国宝玉皇庙和关帝庙名扬四海……单从一个小小的金村镇就可看出,晋城古韵是多么深厚。晋城现存仅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木制结构古建就达46处,占全国同时期基本保存完好古建的三分之一,超过了整个南方地区的总和,居全国之冠。此言不虚。进一步讲,山西保存完好的古建占全国的70%以上,而晋东南保存完好的古建占山西的70%以上,有些甚至是古建中的孤品。物以稀为贵。这也就是晋东南古建吸引全国乃至海外专家学者游人纷至沓来考察观光的原因,也是晋东南古建在全国特别牛气的原因。
村中还保存着几条古街巷和大片古民居。古街巷路面上斑斑驳驳的青石说明其年代的久远,高大巍峨的古宅显示出当年的人丁兴旺。各条小巷都有名字,记忆最深的一条名为“太和巷”。在古街巷中惬意游走,仿佛回到明清。如果要拍一部明清时代的电影,这里的古街巷是很好的外景,几乎不加任何修饰就可开拍。我十分惊诧于这里的古建至今仍保留了原滋原味的文化元素或信息。只是时间仓促,走马观花,留下些许遗憾。如能深入细致地对这里的民风民俗进行访察,会使千年古村更加生动和鲜活。从历史上看,晋城长期为经济文化繁盛之地。金村向来为晋北重镇,是通往长治、太原的必经之路。尤其是明代泽商崛起后,金村势必成为泽商南来北往的重要商道。遥想当年,金村的大街上应该是店铺林立,客栈处处,马帮驼队往来频繁,商贾不绝于道。明代沈思孝所著《晋录》有云:“平阳(今临汾)、泽(今晋城)、潞(今长治)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在晋商发展史上,泽潞商帮的发迹远早于晋中商人,领全国商界风骚至少300年。如今,洛阳、开封等地还存有泽商参与创建的泽潞会馆、山陕会馆等。金村作为当时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说不定,在其古街巷中,就曾走出过叱咤风云的富商大贾。即使今天,金村所处地理位置仍给它的发展带来便利。老长晋公路、长晋二级路、长晋高速公路等都从金村镇经过,铁路方面有重要的煤炭集运站——晋城北站设在金村镇所属的孟匠村。在前些年撤乡并镇中,金村乡、水东乡、铺头乡合并为新的金村镇,金村的实力和重要性更是大增。
好一个古韵丰厚之金村!不虚此行!
下面说些题外话,我老家为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东六庄大队钱庄村。多年来,我一直想弄清它的来历,但找不到任何资料。希望知情人提供线索。金村镇东六庄是王疙瘩、张疙瘩、刘疙瘩(现称王庄、张庄、刘庄)、圪针庄、郝窑、钱庄。其中,几个村名都特土气,唯有钱庄显得富态、喜气。任何村名得来都非空穴来风。我推测钱庄在古代就是一个钱庄或商铺之类的地方。村中并无钱姓,由姓得村名可排除。郝窑可能古代有窑址。至于王疙瘩等村名则毫无探究的意义。钱庄紧依经济发达的大村——金村,历史上作为一个钱庄是极其可能的。此外,整个晋城带匠的地名特别多,如孟匠、谢匠、侯匠、岳匠、孔匠……不胜枚举!“匠”或为工匠,或为作坊、匠户,总之与经济有关。这应是历史上晋城经济繁荣的反映。原先的晋城县或晋城市郊区现称泽州县多有不妥,因为历史上泽州府辖地就相当于现今的整个晋城市,就好比中国包括山西省,却在山西省设了一个“中国市”。许多有识之士已注意到这一点。
临村中大街有一大庙,现为粮站(粮站的历史至少也有几十年了)。小时候曾多次从粮站经过,却不知进去看看。当有这种意识时,时间已过去几十年。进得庙中,甚是宽敞,可容几百人集会。如此大的空间在晋东南古庙中实属罕见(也许这就是它被选中作粮站的原因,晾晒粮食非常方便)。整个大庙为两进院落,山门和戏楼合为一体,中央偏后为正殿,塑像早已不存,里面粮食堆积如山。正殿和两厢的梁架斗拱都被包起来,看不到真实面貌。正殿两侧有琉璃影壁,虽遭严重破坏,但从现存的痕迹仍可想象它们完好时的精美。从正殿两侧可进入后院。向一些人打听此为何庙,建于何时,都不知晓。后据了解,该庙叫天齐庙,为高都东岳庙的歇脚庙。天齐庙,实际上也就是东岳大帝庙或泰山庙。泰山为五岳之尊,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之地,也是万物发祥之地。所以说,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历代帝王对泰山神都是推崇备至,唐玄宗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宋代晋为“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帝”,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代又恢复为东岳泰山神。泰山神,有金虹氏说、太昊说、盘古说、天孙说、黄飞虎说等。至于金村天齐庙中原来供奉的哪一位,就不得而知了。既然该庙称为“天齐庙”,创建年代最迟也在明代之前。
出粮站继续前行,村中一大庙赫然凸现眼前,门楼匾额上书“玄碧宫”,但有铁将军把门,无法入内得见其真面目。大庙雄伟壮观,气势不凡,从外观看,应为一进三院,建筑风格为明清时代。从庙名可知它是一座道教宫观,里面应供奉真武大帝之类。走到村北,又见一庞大的古庙,庙名显庆寺。据《晋城县志》载,显庆寺始建于后赵,堪称千年古庙。古庙曾长期为金村中学所占用,学校搬走后,濒于荒废。近年来,一南方来的僧人重修显庆寺,使古寺再度焕发青春。虽然没有修旧如旧,但能对荒废的古庙进行修葺,已经很不错了。去时,古庙正在修缮之中。庙中存古碑多块,如有时间仔细研读,则不仅可弄清寺庙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了解当时的一些历史文化信息。根据一般先有村后有庙的原则,金村应在显庆寺建造之前就有了,乃是当仁不让的千年古村。金村三座古庙建筑风格迥异,特色鲜明,形成较为完整的神庙系统。另外,村中还有一古戏楼,应是寺庙的附属物。只不过寺庙已不存,独有戏楼留世。
在古代,大都村村有庙,有的一村就有庙宇数座。从这个意义讲,金村有几座古庙并不稀奇。但在古迹寥寥的今天,金村除有古迹可寻外,又有三大庙存世,就显得极其珍贵了。不仅金村如此,和金村相邻的背阴等村也有多处庙宇,金村镇府城村更是有国宝玉皇庙和关帝庙名扬四海……单从一个小小的金村镇就可看出,晋城古韵是多么深厚。晋城现存仅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木制结构古建就达46处,占全国同时期基本保存完好古建的三分之一,超过了整个南方地区的总和,居全国之冠。此言不虚。进一步讲,山西保存完好的古建占全国的70%以上,而晋东南保存完好的古建占山西的70%以上,有些甚至是古建中的孤品。物以稀为贵。这也就是晋东南古建吸引全国乃至海外专家学者游人纷至沓来考察观光的原因,也是晋东南古建在全国特别牛气的原因。
村中还保存着几条古街巷和大片古民居。古街巷路面上斑斑驳驳的青石说明其年代的久远,高大巍峨的古宅显示出当年的人丁兴旺。各条小巷都有名字,记忆最深的一条名为“太和巷”。在古街巷中惬意游走,仿佛回到明清。如果要拍一部明清时代的电影,这里的古街巷是很好的外景,几乎不加任何修饰就可开拍。我十分惊诧于这里的古建至今仍保留了原滋原味的文化元素或信息。只是时间仓促,走马观花,留下些许遗憾。如能深入细致地对这里的民风民俗进行访察,会使千年古村更加生动和鲜活。从历史上看,晋城长期为经济文化繁盛之地。金村向来为晋北重镇,是通往长治、太原的必经之路。尤其是明代泽商崛起后,金村势必成为泽商南来北往的重要商道。遥想当年,金村的大街上应该是店铺林立,客栈处处,马帮驼队往来频繁,商贾不绝于道。明代沈思孝所著《晋录》有云:“平阳(今临汾)、泽(今晋城)、潞(今长治)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在晋商发展史上,泽潞商帮的发迹远早于晋中商人,领全国商界风骚至少300年。如今,洛阳、开封等地还存有泽商参与创建的泽潞会馆、山陕会馆等。金村作为当时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说不定,在其古街巷中,就曾走出过叱咤风云的富商大贾。即使今天,金村所处地理位置仍给它的发展带来便利。老长晋公路、长晋二级路、长晋高速公路等都从金村镇经过,铁路方面有重要的煤炭集运站——晋城北站设在金村镇所属的孟匠村。在前些年撤乡并镇中,金村乡、水东乡、铺头乡合并为新的金村镇,金村的实力和重要性更是大增。
好一个古韵丰厚之金村!不虚此行!
下面说些题外话,我老家为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东六庄大队钱庄村。多年来,我一直想弄清它的来历,但找不到任何资料。希望知情人提供线索。金村镇东六庄是王疙瘩、张疙瘩、刘疙瘩(现称王庄、张庄、刘庄)、圪针庄、郝窑、钱庄。其中,几个村名都特土气,唯有钱庄显得富态、喜气。任何村名得来都非空穴来风。我推测钱庄在古代就是一个钱庄或商铺之类的地方。村中并无钱姓,由姓得村名可排除。郝窑可能古代有窑址。至于王疙瘩等村名则毫无探究的意义。钱庄紧依经济发达的大村——金村,历史上作为一个钱庄是极其可能的。此外,整个晋城带匠的地名特别多,如孟匠、谢匠、侯匠、岳匠、孔匠……不胜枚举!“匠”或为工匠,或为作坊、匠户,总之与经济有关。这应是历史上晋城经济繁荣的反映。原先的晋城县或晋城市郊区现称泽州县多有不妥,因为历史上泽州府辖地就相当于现今的整个晋城市,就好比中国包括山西省,却在山西省设了一个“中国市”。许多有识之士已注意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