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城的垃圾堆里不仅有希腊经典古籍,而且所扔纸草量之巨大,50万张(纸草卷)呢,一个非古埃及一线城市的生活垃圾堆,竟然不比亚历山大图书馆逊色呢!
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长,怎么就没有想到上这个古埃及三线城市的生活垃圾堆里淘出希腊经典古籍呢?何必再煞费苦心地从希腊人那里骗取手抄本呢!
文明的传承靠的就是书籍,在古代,抄写一本书籍是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心血的,更何况纸莎草纸造价不低廉且比现代纸厚多了,抄写一本书籍是要花很多的钱买很多张纸草纸,并且,还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手工抄写,靠手工抄写多不容易啊,这样的辛苦付出得到的昂贵书籍,谁会舍得拼命地往垃圾堆里扔?为何不传给后代、或捐给图书馆?
比如,亚里士多德的300万字著作共需要5000张草纸,这样的书籍,谁家会舍得扔出去?如果不是放在墓地里厚葬时的陪葬品,而是被平民当成垃圾扔出去!太可惜了。。。。
俄克喜林库这座城市的居民如此地富有和奢侈浪费呀,不仅有扔重要文件和书籍的爱好,而且还是书写在并不廉价的纸草上。
这些纸草当年它们被扔进垃圾堆里的时候可都是完整无缺的(又不是碎片),而且出土时的状态是“层层紧紧挤压”着堆放的,根本不像是散户人家随心所欲地“零散”扔入垃圾堆时的凌乱无章状态,而是一次性大量地“整体”被装卸扔入垃圾堆的感觉!2-3万人口的城市怎会拥有如此巨量的纸草用量?历经2000年风沙,还有50万件!除非是超越亚城图书馆级别的。
另外,无论是贝多芬年代还是现代,都是有印刷品的时代。在没有印刷品的古代,手抄本的珍稀程度是远大于现代的印刷版的书的
那个亚里士多德,且不说他自己写的那套原版作品早已不见踪影(这个可以理解嘛!),就在他身后三百年里的任何手抄版的书籍,现代人也没人能见得到!
古代的手抄书多到想扔就扔的地步?西方考古是否发掘出大量的公元前的古代手抄书?对应于中国,手抄版竹简书可是有身份有文化的古人很珍贵的陪葬品。
俄城,发现的基本都是所谓古希腊文字著作片段,换句话说罗马人来了以后也不用拉丁文的,呵呵。
植物纤维的保存最好的条件恰恰是合适的温度与湿度,干燥环境导致纤维脱水,温差湿度变化导致碳化,反而更加难以保存。墨迹亦然。
1986年甘肃天水市附近的放马滩古墓葬中出土西汉初文帝、景帝时期(公元前179年到前141年)的绘有地图的麻纸,出土时类似一小片土渣,经现代技术手段才发现是地图残片,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
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长,怎么就没有想到上这个古埃及三线城市的生活垃圾堆里淘出希腊经典古籍呢?何必再煞费苦心地从希腊人那里骗取手抄本呢!
文明的传承靠的就是书籍,在古代,抄写一本书籍是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心血的,更何况纸莎草纸造价不低廉且比现代纸厚多了,抄写一本书籍是要花很多的钱买很多张纸草纸,并且,还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手工抄写,靠手工抄写多不容易啊,这样的辛苦付出得到的昂贵书籍,谁会舍得拼命地往垃圾堆里扔?为何不传给后代、或捐给图书馆?
比如,亚里士多德的300万字著作共需要5000张草纸,这样的书籍,谁家会舍得扔出去?如果不是放在墓地里厚葬时的陪葬品,而是被平民当成垃圾扔出去!太可惜了。。。。
俄克喜林库这座城市的居民如此地富有和奢侈浪费呀,不仅有扔重要文件和书籍的爱好,而且还是书写在并不廉价的纸草上。
这些纸草当年它们被扔进垃圾堆里的时候可都是完整无缺的(又不是碎片),而且出土时的状态是“层层紧紧挤压”着堆放的,根本不像是散户人家随心所欲地“零散”扔入垃圾堆时的凌乱无章状态,而是一次性大量地“整体”被装卸扔入垃圾堆的感觉!2-3万人口的城市怎会拥有如此巨量的纸草用量?历经2000年风沙,还有50万件!除非是超越亚城图书馆级别的。
另外,无论是贝多芬年代还是现代,都是有印刷品的时代。在没有印刷品的古代,手抄本的珍稀程度是远大于现代的印刷版的书的
那个亚里士多德,且不说他自己写的那套原版作品早已不见踪影(这个可以理解嘛!),就在他身后三百年里的任何手抄版的书籍,现代人也没人能见得到!
古代的手抄书多到想扔就扔的地步?西方考古是否发掘出大量的公元前的古代手抄书?对应于中国,手抄版竹简书可是有身份有文化的古人很珍贵的陪葬品。
俄城,发现的基本都是所谓古希腊文字著作片段,换句话说罗马人来了以后也不用拉丁文的,呵呵。
植物纤维的保存最好的条件恰恰是合适的温度与湿度,干燥环境导致纤维脱水,温差湿度变化导致碳化,反而更加难以保存。墨迹亦然。
1986年甘肃天水市附近的放马滩古墓葬中出土西汉初文帝、景帝时期(公元前179年到前141年)的绘有地图的麻纸,出土时类似一小片土渣,经现代技术手段才发现是地图残片,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