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吧 关注:41贴子:979

转:从匡超看中学教育的缺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匡超看中学教育的缺陷
原作者:巩真
昨日凤凰台“一虎一席谈”争论的主题是对北大推出“部分中学校长推荐制”的评价。其激烈程度大概仅次于关于“范跑跑”的那一次。
作为被南京某中学校长推荐的学生匡超的言谈举止,明确地反映出中国中学教育的缺陷。
在正方和反方的辩论中,匡超始终站在这项“新政”既得利益者的立场上维和着自己的利益,对当前中国教育的不公和北大“推荐制”对教育不公的加剧没有丝毫的认知。甚至当有人提出北大应当把招生向边远地区扩大时,这位综合素质第一的学生竟然轻蔑地大笑,说,这不是把北大变成了技校!在匡超的心中,那边的孩子是不配走进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的。殊不知像哈佛和耶鲁这类大学都一直对少数族裔和边远地区的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扩招”举措。否则怎么堪称“世界一流”?
最为精彩的一幕还在最后。当胡一虎用一再提醒和暗示的语气问匡超:(大意是)如果有教育条件差的学生更需要一个进北大的机会是,你的态度是什么?
这一刻,全世界都屏住呼吸,期待从这个优秀生身上看到一点仁慈。
不,匡超断然地拒绝了这个弱者(即便是假象的)的恳求,没有丝毫的犹豫。这位明知自己“即使不被推荐也有99%的把握上北大”的学生说,他还需要这份被推荐的“荣誉”。
然而,正是这个回答毁了他想要的那个“荣誉”。
匡超的言谈暴露出我国中学教育中缺少一种关于“中立”原则,或者叫“客观性”立场的教育。摆脱自身所处利益、地位和文化的限制,站在一个“第三者”的超脱视角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不仅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也是社会公正和良知的必备的基石。
但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在因“综合素质”优秀而被推荐的学生身上看到这一点。这不能说不是我们中学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缺陷。



1楼2009-11-30 11:58回复
    • 221.6.41.*
    写得很好,教育,首先应是道德品行的教育。


    2楼2009-11-30 14:04
    回复
      首先LZ在误导读者,一虎明明是问 “既然你有能力去考,那么学校保送你对你而言的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言下之意是问把这样一个机会给匡超,匡超可以为这个社会带来些什么,而绝不是LZ所谓的“如果有教育条件差的学生更需要一个进北大的机会是,你的态度是什么?”,各位看官可以去看凤凰的视频重播,不知道LZ扭曲一虎问题的动机何在?
      其次,我不否认匡超在当时直播的环境下紧张了,话语没有衔接的很好,但是总体意思是很明白的,既然这个机会给我了,那我会拿这个机会当做一种荣誉去珍惜,努力不辜负这个机会。


      3楼2009-11-30 14:35
      回复
        这位作者把实际和理论给本末倒置,先自我用狭隘的心态揣测对方,YY出来一套上纲上线的理论,再把事实扭曲去引证他的理论。
        这里明显就是这样,一虎的问题本不是那样,但是作者首先主观上就对匡超有了批判,然后上纲上线到所谓中学教育的缺陷,接着就扭曲一虎的问题这个事实,好印着自己的歪理。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想问一下,各位看官有几个真的去看了一虎一席谈的那个视频?还是仅仅道听途说就在这里上纲上线的批判?


        4楼2009-11-30 14:39
        回复
          • 124.239.185.*
          匡超是S B,挺匡超的他的同学更是S B,无须解释,鉴定完毕


          6楼2009-11-30 20:13
          回复
            同意LZ


            7楼2009-11-30 20:13
            回复
              • 162.105.215.*
              1.楼主的论证先入为主,没有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2.某些人的谩骂只能表明自己的无知。


              9楼2009-12-01 04:43
              回复
                六楼是板壁,这连鉴定都不需要了


                IP属地:上海10楼2009-12-01 07:00
                回复
                  • 221.221.10.*
                  因为匡有“理想主义者”的气质,就被推荐到北大去迎合所谓北大的传统,王校长恐怕是表错了情。“舍我其谁”,“勇于担当”是不是对“理想主义”的理解有偏差。
                  向“只会唱反调”(PS:很会送帽子)的人要可操作的解决方案;要求质疑“改革”效果的人忽略“改革”的代价。将自己定位为“对现实不满意同时着手进行改变”的人(大意如此,PS:漂亮的帽子戏法)。
                  即便匡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为这项改革辩护,是他的权利,即便持反对意见者也不能剥夺。同时,匡也可以呼吁让所有的学校分享这项制度带来的机会,但那是北大和教育主管机构应考虑的是,是其他众多校长应当去争取的是,不是匡的义务。
                  当然,对一名高中生,不应当过于苛求了。从多个方面看,匡无疑是优秀的。但是,如此优秀的学生流露出出强烈的精英意识而不是平民意识,令我担心。
                  另外,似乎在场嘉宾及观众对30多所学校校长的人格与道德水准持绝对信任态度。但是,这项制度可能导致的暗箱操作也是非常值得警惕的,这同样会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尽管可能是微观的。


                  11楼2009-12-01 09:53
                  回复
                    但我想问,北大本身的定位是什么?
                    是给所有人上的么?
                    所以,根据自身能力定位即可


                    13楼2009-12-01 15:21
                    回复
                      • 218.104.200.*
                      他说的荣誉,是不是说全国推荐第一人是学校下达的任务他必须完成好?


                      14楼2009-12-01 15: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