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路狂奔,波澜壮阔的大通河、湟水河在兰州市西固区达川镇放缓了脚步,变得温柔起来,并在此将自己托付给了黄河,三条河汇合交融,形成盛景。
初夏的达川三江口景区,清风徐徐,芦苇荡漾。6月9日,摄影爱好者邓军驱车50公里,从兰州市区赶到此地,用相机记录下这里的美景。距他不远的河岸中央,三五成群的水鸟,在河面上时起时落,有的在芦苇丛里休息,有的捕食后振翅飞向远方……
随着兰西城市群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两地在保护母亲河,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通力合作,使得黄河沿线景观改善,各种珍稀鸟类也频频出现。达川,这个三河交汇的地方,因此焕发出新的光彩,这里居民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1
三江口
铺展秀美画卷
“2015年6只,2017年12只,2018年22只……天鹅就这样一年年多了起来,见到人也越来越胆大,和人也更能和谐相处了。”今年年近6旬的达照二是土生土长的达川镇岔路村人,家距河边不到1公里。最近,只要他有空,都会带着1岁多的孙子到河边的农家乐里玩耍。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河边的环境好了,河水更清了,水边的鸟儿也多了,到了初冬,连天鹅都成了常客。
如今,达川的河岸边,白堤掩映。沿岸的居民或是外来的游客每日或早或晚,在这里悠闲地散步、赏景、拍照……
黄河、湟水河和大通河汇入八盘峡库区后,继续向兰州方向流去。在三河汇流中间形成了一块陆地,因上面栖息着各种鸟类而得名鸟岛,其三面环水,一面与永靖盐锅峡河滨陆地相连。岛上植被茂盛,鸟类繁多。这里是野鸭、斑头雁的天堂,每年春天,八九千只野鸭、斑头雁等鸟类来到这里,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垒窝。到了产卵季节,岛上的鸟蛋一窝连一窝,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
西固区达川镇副镇长张炜介绍,三江口沿岸湿地总面积1000亩,主要有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湿地宽阔并具有典型性。目前,湿地内初步记录有鸟类11种,记录到湿地水鸟6种,占整个区域鸟类种数的54%。优势植被主要为芦苇群落,芦苇群落一望无垠,是兰州市最大的芦苇荡之一,春天芳草遍地,夏日绿波万顷,秋季芦花满天,隆冬百鸟酣栖,四季的自然景观各不相同,但都非常迷人。
芦苇荡漾、天鹅栖息。如今的达川,在兰州人的心中早已是桃花源般的存在了。
2
水清岸洁景美
在湟水河达川段二号码头,保洁员朵茂玉每天都将负责的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嫁到达川镇近30年的她不善言辞,但一说起这里的变化,却如数家珍。“过去黄河边全是上游漂来的朽木树枝和周边居民丢在河堤上的垃圾,到了夏天蚊虫多,味道也不好闻。这些年,经过治理,水更清了,河边景色也更美了。”
在达川镇养鱼的达勇财最近在疏通鱼塘、喂鱼,忙得不亦乐乎。自然风光宜人,游客纷至沓来,这两年,借助达川镇越来越红火的旅游势头,达勇财买上了私家车还在城里买了房。“空气好、景色好、生态好。”听到游客对家乡的夸赞,达勇财自豪极了。
保护生态,改善居住环境,责任如山,达川县为此全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今年以来,全镇栽种各种绿植树木1.5万株。同时,结合河长制开展“清四乱”活动,清理修复河道6000平方米,使河道环境恢复如初。基本实现了(水)面清、岸洁、景美的河塘景象。
3
“禁地”变景区
对于在黄河边长大的人,在河里游泳、捉鱼,在河滩上玩泥都是珍贵的回忆,达建国也不例外。达建国告诉记者,由于没有河堤,河水把岸边冲刷成了险滩,走在黄河边时常有掉到河里的危险,而且环境脏乱差,黄河边一度成为孩子们的“禁区”。
近年来,兰西两地共推环境污染协同治理、共筑区域生态屏障,联动实施区域生态绿化,合力共保碧水蓝天净土,合力推进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跨省界河流联防联治,母亲河出现了喜人的景致。
达朝鑫是达川镇湟水河上车村河段的一名村级河长。他的巡河范围为湟水河3.8公里左右,黄河5公里左右。捡拾垃圾、拍照存档,他风雨无阻。利用“河长APP”定位、拍照,他早已轻车熟路。在他看来,自从推行河长制以来,保护河流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责任,周边居民保护湟水河、黄河的意识都增强了,一旦发现有人偷倒垃圾,大家都会上前阻止。
正是经过这几年的治理,曾经的“禁地”早已成为风景秀丽的景区。
4
特色小城镇
活力四射
近年来,达川镇党委、政府逐步将达川建设成一座基础设施更加齐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更加完善,产业发展和布局日趋合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特色小城镇。
目前,三江口景区建有特色生态农业园,占地约12亩。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高新农业、苗木种植、园林景观、生态科技,以新、特、奇的形式倾力打造了一个集主题度假、山林休闲、园林观光、农业体验、亲水娱乐、乡村餐饮于一体的新概念乡村休闲度假体验园区。园区现已建成油菜花观景区、向日葵观景区、薰衣草观景区,种植了景观树和新、奇、特蔬菜100多个品种约6000株,还建有开心农场、瓜果采摘园、户外拓展及乡村旅馆等项目。
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达川,已成为兰州西大门上一座耀眼小镇。
初夏的达川三江口景区,清风徐徐,芦苇荡漾。6月9日,摄影爱好者邓军驱车50公里,从兰州市区赶到此地,用相机记录下这里的美景。距他不远的河岸中央,三五成群的水鸟,在河面上时起时落,有的在芦苇丛里休息,有的捕食后振翅飞向远方……
随着兰西城市群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两地在保护母亲河,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通力合作,使得黄河沿线景观改善,各种珍稀鸟类也频频出现。达川,这个三河交汇的地方,因此焕发出新的光彩,这里居民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1
三江口
铺展秀美画卷
“2015年6只,2017年12只,2018年22只……天鹅就这样一年年多了起来,见到人也越来越胆大,和人也更能和谐相处了。”今年年近6旬的达照二是土生土长的达川镇岔路村人,家距河边不到1公里。最近,只要他有空,都会带着1岁多的孙子到河边的农家乐里玩耍。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河边的环境好了,河水更清了,水边的鸟儿也多了,到了初冬,连天鹅都成了常客。
如今,达川的河岸边,白堤掩映。沿岸的居民或是外来的游客每日或早或晚,在这里悠闲地散步、赏景、拍照……
黄河、湟水河和大通河汇入八盘峡库区后,继续向兰州方向流去。在三河汇流中间形成了一块陆地,因上面栖息着各种鸟类而得名鸟岛,其三面环水,一面与永靖盐锅峡河滨陆地相连。岛上植被茂盛,鸟类繁多。这里是野鸭、斑头雁的天堂,每年春天,八九千只野鸭、斑头雁等鸟类来到这里,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垒窝。到了产卵季节,岛上的鸟蛋一窝连一窝,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
西固区达川镇副镇长张炜介绍,三江口沿岸湿地总面积1000亩,主要有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湿地宽阔并具有典型性。目前,湿地内初步记录有鸟类11种,记录到湿地水鸟6种,占整个区域鸟类种数的54%。优势植被主要为芦苇群落,芦苇群落一望无垠,是兰州市最大的芦苇荡之一,春天芳草遍地,夏日绿波万顷,秋季芦花满天,隆冬百鸟酣栖,四季的自然景观各不相同,但都非常迷人。
芦苇荡漾、天鹅栖息。如今的达川,在兰州人的心中早已是桃花源般的存在了。
2
水清岸洁景美
在湟水河达川段二号码头,保洁员朵茂玉每天都将负责的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嫁到达川镇近30年的她不善言辞,但一说起这里的变化,却如数家珍。“过去黄河边全是上游漂来的朽木树枝和周边居民丢在河堤上的垃圾,到了夏天蚊虫多,味道也不好闻。这些年,经过治理,水更清了,河边景色也更美了。”
在达川镇养鱼的达勇财最近在疏通鱼塘、喂鱼,忙得不亦乐乎。自然风光宜人,游客纷至沓来,这两年,借助达川镇越来越红火的旅游势头,达勇财买上了私家车还在城里买了房。“空气好、景色好、生态好。”听到游客对家乡的夸赞,达勇财自豪极了。
保护生态,改善居住环境,责任如山,达川县为此全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今年以来,全镇栽种各种绿植树木1.5万株。同时,结合河长制开展“清四乱”活动,清理修复河道6000平方米,使河道环境恢复如初。基本实现了(水)面清、岸洁、景美的河塘景象。
3
“禁地”变景区
对于在黄河边长大的人,在河里游泳、捉鱼,在河滩上玩泥都是珍贵的回忆,达建国也不例外。达建国告诉记者,由于没有河堤,河水把岸边冲刷成了险滩,走在黄河边时常有掉到河里的危险,而且环境脏乱差,黄河边一度成为孩子们的“禁区”。
近年来,兰西两地共推环境污染协同治理、共筑区域生态屏障,联动实施区域生态绿化,合力共保碧水蓝天净土,合力推进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跨省界河流联防联治,母亲河出现了喜人的景致。
达朝鑫是达川镇湟水河上车村河段的一名村级河长。他的巡河范围为湟水河3.8公里左右,黄河5公里左右。捡拾垃圾、拍照存档,他风雨无阻。利用“河长APP”定位、拍照,他早已轻车熟路。在他看来,自从推行河长制以来,保护河流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责任,周边居民保护湟水河、黄河的意识都增强了,一旦发现有人偷倒垃圾,大家都会上前阻止。
正是经过这几年的治理,曾经的“禁地”早已成为风景秀丽的景区。
4
特色小城镇
活力四射
近年来,达川镇党委、政府逐步将达川建设成一座基础设施更加齐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更加完善,产业发展和布局日趋合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特色小城镇。
目前,三江口景区建有特色生态农业园,占地约12亩。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高新农业、苗木种植、园林景观、生态科技,以新、特、奇的形式倾力打造了一个集主题度假、山林休闲、园林观光、农业体验、亲水娱乐、乡村餐饮于一体的新概念乡村休闲度假体验园区。园区现已建成油菜花观景区、向日葵观景区、薰衣草观景区,种植了景观树和新、奇、特蔬菜100多个品种约6000株,还建有开心农场、瓜果采摘园、户外拓展及乡村旅馆等项目。
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达川,已成为兰州西大门上一座耀眼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