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即一世,
日耗而夜不眠,
朝而不觉,
少失而老不为,
人生废!
今天学习这一个千古名句:“凡虚损之由,无非酒色、劳倦、七情、饮食所致”。仅从字面上看这句话,就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大家应该还记得昨天分享的句子——“当其时为正,非其时为邪”。如果再结合上今天这个内容,应该会有更深刻的认知。
昨天所讲的重点在“时”与“邪”,今天又要说两个很关键的字——就是“虚”和“损”。我们身体本源的不足为“虚”;我们身体所遭受到的一种伤害,为“损”,也称为“损失”。
这里讲到的虚和损,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办法绕开,也是我们自己人生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虚损之由”,意为我们究竟是受到什么样的东西,什么样的行为致使我们变得虚,然后倍受伤害。“之由”则是由来之意,也就是致使我们身体虚和损的一些因素。
这句话用了一个非常绝对的词,那就是“无非”。无非洒色、劳倦、七情、饮食所致。而且前面还加了一个字——“凡”,凡虚损之由,意为凡是导致我们身体变得“虚”的因素无非就是这几个。
洒色、劳倦、七情、饮食对身体是一种虚,还是损呢?
这里面所说的损,不管是酒色,还是劳倦,还是七情,还是饮食,叫过之而损。
如果没有把握到它的度,就肯定会对自身造成巨大的损伤。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酒色、劳倦、七情和饮食,这些对我们生活有没有帮助?它们都是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都离不开的东西。
其实致使我们虚损和伤害我们的事物,恰恰又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最近的人,最近的事,最普通、最平常的生活习惯。既能帮助我们,又能损伤我们,致使我们身体,空虚、乏度等等。
这就是中国的阴阳之道,祖宗所传承给我们的基因。我们在看任何一个事物的时候,首先要想到阴阳两面性,对立性。
比如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我们在吃食物的时候,食物也在吃我们,因为吃下去的东西都要经过我们的身体里的酶菌去分解,去消化它。
甚至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另外一个对立面一定都是存在的。所以任何一件事情,它必然是阴阳对立的,阴阳和合而至。
第一个方面是过,即平常生活中致使我们受损的事情。这些例子非常多,在此不做详解。
另外一个方面是不足而虚,是一种我们本源的不足。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节欲,节欲不是让我们完全戒掉致使身体虚的需求。
如果了解过道家的智慧思想,你会发现道家的思想是让我们节欲,而不是去禁欲,也没有让我们绝对的摒除基本的需求。道家所讲的理念都没有必须的、绝对的言论 ,即所谓的极端。
那么不足又是什么?不足就是我们没有满足过。比如劳倦,现在有多少人能够把自己的身体累到出毛病呢?
我在农村长大,亲眼目睹父母在地里干活儿,非常的累,那叫操劳。现在农村没有那么重的活儿,即体力上的这种劳损,这种情况越来越少,因而人们在体力上的劳动存在很大的不足。
今天的重点名词——虚和损,它是一对阴阳。不要把虚和损混在一起,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知道什么会致使我们虚损,是不足而虚,过之而损。
就以饮食而言,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人,因为不懂饮食,吃不到我们身体本身真正所需要的营养,就会致使我们身体的虚损,因而导致一系列的身体抵抗力,免疫力的问题,包括劳倦也是一样。
还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就是过之而损。就以吃饭而言,有很多人每天看似吃很多东西,但是却又没有吃到身体本身应该需要的东西。
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我们因为对饮食文化、中医文化的不了解,或者说是丢失,致使我们拼命地去做一些事情,却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最后累得半死。
我之前在讲孩子养生课程的时候有提到过,比如孩子渴了,如果你给他喝碳酸饮料可乐等,你看他当时喝了之后,感觉好像解渴了。其实这种喝法不仅没有解决渴的问题,而且还会导致身体的细胞更渴,想补水都补不进去。
同理,饮食也是如此。一些垃圾食品,零食之类,很多孩子特别喜欢吃,它不是满足身体饥饿的这一个目的,可怕的是很多孩子把零食当饭吃。
这个是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看似吃得很饱,但是身体真正所需要的东西,在零食里面确实很多都没有。既虚了身体,又损了身体。现代诸如此类的事情其实非常非常的多。
故而智慧的我们明白这些道理,我相信我们会逐渐进步,做的越来越棒,并且带动更多的人,特别是我们的家人、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说到习惯,我们古人最注重的,最为落地的,就是究竟哪一种思想能够跟我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跟我们的习惯完全的结合在一起,什么样的思想能够影响我们的习惯,那就是最为核心的文化传承。
我认为我们不要去坚持做一件事,比如说每天早上早起、揉腹等。当我们脑子里还有坚持的时候,我们早晚都会放弃,早晚都会放下,早晚都会失败。
因为坚持是对立、痛苦的,唯有化坚持为享受,为自动,那么这种习惯才会伴随我们一辈子,就会把这些文化变成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从而达到不为坚持而坚持,也没有感觉自己在坚持,而是自动运转,自动运行。
如果真的在我们的生命中,学习到这些文化,并且能跟我们的生活和习惯合而为一,不管面对酒色,还是劳倦,还是七情,还是饮食,我们都应该有一个非常好的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的素养。
素养,就是个人习惯,就是这个人做事的分寸尺度。
所以我更希望,能带领大家每天学习千古名句,按揉腹部等中医养生方法,一直能这样走下去。如果大家因为我的出现,从此每天都早晚揉腹,十指叩头,早起,学习,从而养成一个终身的习惯,是非常令人欣慰的风景。
我16岁拜师跟着道家的师父,随师修行。现在我身上还一直都有他们的一些痕迹,就是他们的一些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在我身上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无形中一直都存在着。
貌似在坚持着的一些事情,却是变成了我终身不可不做的习惯,这就真真正正地成为了传承者、继承者。
故而文化的传承,必须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来。中医所有的东西,以及给大家所讲的千古名句,我都在想如何把它们能变成我们生活、思想上的一部分,一种习惯。
这才是我们古人所希望看到的,活成中国人、活成传承者,而不是懂得、想要成为这样的人,而是真正活成、活出来!
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的读懂这里面的含义,活出自己,让我们自己活得真正的有质量。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祝各位活得自在,福慧双修。谢谢各位,我们明天见。

日耗而夜不眠,
朝而不觉,
少失而老不为,
人生废!
今天学习这一个千古名句:“凡虚损之由,无非酒色、劳倦、七情、饮食所致”。仅从字面上看这句话,就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大家应该还记得昨天分享的句子——“当其时为正,非其时为邪”。如果再结合上今天这个内容,应该会有更深刻的认知。
昨天所讲的重点在“时”与“邪”,今天又要说两个很关键的字——就是“虚”和“损”。我们身体本源的不足为“虚”;我们身体所遭受到的一种伤害,为“损”,也称为“损失”。
这里讲到的虚和损,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办法绕开,也是我们自己人生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虚损之由”,意为我们究竟是受到什么样的东西,什么样的行为致使我们变得虚,然后倍受伤害。“之由”则是由来之意,也就是致使我们身体虚和损的一些因素。
这句话用了一个非常绝对的词,那就是“无非”。无非洒色、劳倦、七情、饮食所致。而且前面还加了一个字——“凡”,凡虚损之由,意为凡是导致我们身体变得“虚”的因素无非就是这几个。
洒色、劳倦、七情、饮食对身体是一种虚,还是损呢?
这里面所说的损,不管是酒色,还是劳倦,还是七情,还是饮食,叫过之而损。
如果没有把握到它的度,就肯定会对自身造成巨大的损伤。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酒色、劳倦、七情和饮食,这些对我们生活有没有帮助?它们都是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都离不开的东西。
其实致使我们虚损和伤害我们的事物,恰恰又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最近的人,最近的事,最普通、最平常的生活习惯。既能帮助我们,又能损伤我们,致使我们身体,空虚、乏度等等。
这就是中国的阴阳之道,祖宗所传承给我们的基因。我们在看任何一个事物的时候,首先要想到阴阳两面性,对立性。
比如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我们在吃食物的时候,食物也在吃我们,因为吃下去的东西都要经过我们的身体里的酶菌去分解,去消化它。
甚至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另外一个对立面一定都是存在的。所以任何一件事情,它必然是阴阳对立的,阴阳和合而至。
第一个方面是过,即平常生活中致使我们受损的事情。这些例子非常多,在此不做详解。
另外一个方面是不足而虚,是一种我们本源的不足。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节欲,节欲不是让我们完全戒掉致使身体虚的需求。
如果了解过道家的智慧思想,你会发现道家的思想是让我们节欲,而不是去禁欲,也没有让我们绝对的摒除基本的需求。道家所讲的理念都没有必须的、绝对的言论 ,即所谓的极端。
那么不足又是什么?不足就是我们没有满足过。比如劳倦,现在有多少人能够把自己的身体累到出毛病呢?
我在农村长大,亲眼目睹父母在地里干活儿,非常的累,那叫操劳。现在农村没有那么重的活儿,即体力上的这种劳损,这种情况越来越少,因而人们在体力上的劳动存在很大的不足。
今天的重点名词——虚和损,它是一对阴阳。不要把虚和损混在一起,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知道什么会致使我们虚损,是不足而虚,过之而损。
就以饮食而言,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人,因为不懂饮食,吃不到我们身体本身真正所需要的营养,就会致使我们身体的虚损,因而导致一系列的身体抵抗力,免疫力的问题,包括劳倦也是一样。
还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就是过之而损。就以吃饭而言,有很多人每天看似吃很多东西,但是却又没有吃到身体本身应该需要的东西。
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我们因为对饮食文化、中医文化的不了解,或者说是丢失,致使我们拼命地去做一些事情,却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最后累得半死。
我之前在讲孩子养生课程的时候有提到过,比如孩子渴了,如果你给他喝碳酸饮料可乐等,你看他当时喝了之后,感觉好像解渴了。其实这种喝法不仅没有解决渴的问题,而且还会导致身体的细胞更渴,想补水都补不进去。
同理,饮食也是如此。一些垃圾食品,零食之类,很多孩子特别喜欢吃,它不是满足身体饥饿的这一个目的,可怕的是很多孩子把零食当饭吃。
这个是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看似吃得很饱,但是身体真正所需要的东西,在零食里面确实很多都没有。既虚了身体,又损了身体。现代诸如此类的事情其实非常非常的多。
故而智慧的我们明白这些道理,我相信我们会逐渐进步,做的越来越棒,并且带动更多的人,特别是我们的家人、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说到习惯,我们古人最注重的,最为落地的,就是究竟哪一种思想能够跟我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跟我们的习惯完全的结合在一起,什么样的思想能够影响我们的习惯,那就是最为核心的文化传承。
我认为我们不要去坚持做一件事,比如说每天早上早起、揉腹等。当我们脑子里还有坚持的时候,我们早晚都会放弃,早晚都会放下,早晚都会失败。
因为坚持是对立、痛苦的,唯有化坚持为享受,为自动,那么这种习惯才会伴随我们一辈子,就会把这些文化变成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从而达到不为坚持而坚持,也没有感觉自己在坚持,而是自动运转,自动运行。
如果真的在我们的生命中,学习到这些文化,并且能跟我们的生活和习惯合而为一,不管面对酒色,还是劳倦,还是七情,还是饮食,我们都应该有一个非常好的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的素养。
素养,就是个人习惯,就是这个人做事的分寸尺度。
所以我更希望,能带领大家每天学习千古名句,按揉腹部等中医养生方法,一直能这样走下去。如果大家因为我的出现,从此每天都早晚揉腹,十指叩头,早起,学习,从而养成一个终身的习惯,是非常令人欣慰的风景。
我16岁拜师跟着道家的师父,随师修行。现在我身上还一直都有他们的一些痕迹,就是他们的一些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在我身上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无形中一直都存在着。
貌似在坚持着的一些事情,却是变成了我终身不可不做的习惯,这就真真正正地成为了传承者、继承者。
故而文化的传承,必须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来。中医所有的东西,以及给大家所讲的千古名句,我都在想如何把它们能变成我们生活、思想上的一部分,一种习惯。
这才是我们古人所希望看到的,活成中国人、活成传承者,而不是懂得、想要成为这样的人,而是真正活成、活出来!
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的读懂这里面的含义,活出自己,让我们自己活得真正的有质量。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祝各位活得自在,福慧双修。谢谢各位,我们明天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