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损坏原因与热修创新探讨
我在鞍钢从事焦炉热修工作30多年,在反复实践与认识过程中,对炉体损坏原因和炭化室墙面挖补、炉底掉砖修复,蓄热室煤气管砖短路修整等等有着创新方法。
从每次挖补位置多发生在上升管口底部,燃烧室封顶区域和拆除碎砖块呈灰黑色分析,说明氨水流入炭化室长时间浸蚀墙面(硅砖耐急冷急热性能差),造成剥蚀碎裂出洞。这说明采用了高、低压氨水装置,检查喷嘴喷洒正常与否很重要,高压氨水是在桥管里喷射高压氨水,使上升管和炉顶空间产生较大吸力,及时把烟尘导入集气管内,这就要**作时避免装煤后忘关高压阀门,抽坏炉体及氨水进入炉内,低压氨水即循环氨水,由炭化室进入上升管的荒煤气温度达700℃左右,经桥管喷嘴连续喷洒75℃左右热氨水,由于热氨水蒸发吸热,使荒煤气温度迅速冷却到80-100℃,氨水喷洒最佳状态是呈雾状,这就要经常检查喷嘴是否喷射稳定。若发现不及时,则会呈伞状、呈柱状、呈散花状流入炭化室,这就是炉体损坏原因。
在高温干馏结焦过程中,煤气热解生成的石墨不断沉积在硅砖的细孔中,久之,形成与砖粘结很牢固的石墨层,铲除时极易把砖面粘掉变的更粗糙,促进石墨生成,在不断生成过程中,炭化室两侧墙面石墨会生成不均匀厚度。当这个差大到一定时,初始几次推焦过程中,由于差的存在,推焦头会对相应薄的一侧撞挤,造成隐性碎裂,立火道内少许掉皮,当石墨随着厚度进一步增大时(80-100mm),在推焦头周而复始巨大推力下,通过焦炭传导到已出现碎裂的墙面上,直至挤裂掉砖出洞,残存在墙面上左右撇砖,丁头砖茬口呈立火道内洞大,墙面洞小现象。给砌砖增加了难度,这种损坏多发生在炭化室1-2眼位置。
创新方法:由于砖层之间是沟舌结构,尽量少拆砖,保留原有强度,可用内衬法解决墙里洞大,墙面洞小,砌砖难问题。
在焦炉生产过程中,不管是开工不久或生产十几年的炉子都有把炉底砖推掉的经历。究其原因各不相同,焦炉砌体是薄厚不均的实体,热阻不同,各部位膨胀就不均匀,烘炉升温阶段,硅砖产生晶形转化膨胀在350-400℃左右,所以300℃阶段燃烧室砌体膨胀剧烈。斜道区以下砌体此时尚未达到这种程度,炉底砖属斜道第八层砖,而且斜道第三层起,每层都有膨胀缝和滑动层。所以,在升温阶段,控制不好每天最大安全膨胀率,就为斜道砖膨胀和滑动不到位埋下隐患,开工不久把炉底砖推掉,该有这个概率吧。
至于生产了十几年的焦炉,什么原因把炉底砖推掉了?在参加整炭化室炉底砖修复过程中,每次焦侧磨板都掉了,只剩下固定磨板的螺丝头,是否有这种可能,推焦头和滑靴常年周而复始的在炉底砖上摩擦,久之每块砖或每段之间都有磨损差。当推完焦推焦杆退回时,机缘巧合,滑靴磨损过薄时经过炉底最洼处,推焦头支点经过磨板下沿时,50吨巨大推力定能把磨板连根戗掉,顺势把炉底砖带掉,理论上讲有这个可能性。
炉底砖修复创新方法:与传统方法最大不同是当炉温降至800℃时,在炭化室外把炉底砖的五个面打上灰,用特制工具把砖平稳的送到位铺好。
在焦炉生产过程中,蓄热室边火道烧高炉煤气加热,立火道温度偏低,用焦炉煤气辅助加热时,发现蓄热室封墙窜火,小烟道单叉处有碎砖,扒开封墙观察,主墙围砖缺损,煤气管砖劈裂支撑上部管砖不至于塌落,这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控制好烘炉入口和出口温度有关吧。换言之,在干燥期烘炉废热气流经炉体上部后,湿度已近饱和,在继续流向炉体下部时,废热气遇到低温的砌体时,产生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珠,浸蚀砌体造成边蓄热室煤气管砖损坏短路。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吧。煤气管砖修整最大难点是,不能加工砖围砌管砖,不能拆扒保持破损面稳定。
创新方法:用配制酸泥捣打破损面,当酸泥接近上部管砖交圈时,应考虑塌落度无缝粘接,历次修整后的边火道温度达1300℃。
以上这些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定有不妥之处请指教。具体施工方案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如有需要请联系13898034750 高先生。
我在鞍钢从事焦炉热修工作30多年,在反复实践与认识过程中,对炉体损坏原因和炭化室墙面挖补、炉底掉砖修复,蓄热室煤气管砖短路修整等等有着创新方法。
从每次挖补位置多发生在上升管口底部,燃烧室封顶区域和拆除碎砖块呈灰黑色分析,说明氨水流入炭化室长时间浸蚀墙面(硅砖耐急冷急热性能差),造成剥蚀碎裂出洞。这说明采用了高、低压氨水装置,检查喷嘴喷洒正常与否很重要,高压氨水是在桥管里喷射高压氨水,使上升管和炉顶空间产生较大吸力,及时把烟尘导入集气管内,这就要**作时避免装煤后忘关高压阀门,抽坏炉体及氨水进入炉内,低压氨水即循环氨水,由炭化室进入上升管的荒煤气温度达700℃左右,经桥管喷嘴连续喷洒75℃左右热氨水,由于热氨水蒸发吸热,使荒煤气温度迅速冷却到80-100℃,氨水喷洒最佳状态是呈雾状,这就要经常检查喷嘴是否喷射稳定。若发现不及时,则会呈伞状、呈柱状、呈散花状流入炭化室,这就是炉体损坏原因。
在高温干馏结焦过程中,煤气热解生成的石墨不断沉积在硅砖的细孔中,久之,形成与砖粘结很牢固的石墨层,铲除时极易把砖面粘掉变的更粗糙,促进石墨生成,在不断生成过程中,炭化室两侧墙面石墨会生成不均匀厚度。当这个差大到一定时,初始几次推焦过程中,由于差的存在,推焦头会对相应薄的一侧撞挤,造成隐性碎裂,立火道内少许掉皮,当石墨随着厚度进一步增大时(80-100mm),在推焦头周而复始巨大推力下,通过焦炭传导到已出现碎裂的墙面上,直至挤裂掉砖出洞,残存在墙面上左右撇砖,丁头砖茬口呈立火道内洞大,墙面洞小现象。给砌砖增加了难度,这种损坏多发生在炭化室1-2眼位置。
创新方法:由于砖层之间是沟舌结构,尽量少拆砖,保留原有强度,可用内衬法解决墙里洞大,墙面洞小,砌砖难问题。
在焦炉生产过程中,不管是开工不久或生产十几年的炉子都有把炉底砖推掉的经历。究其原因各不相同,焦炉砌体是薄厚不均的实体,热阻不同,各部位膨胀就不均匀,烘炉升温阶段,硅砖产生晶形转化膨胀在350-400℃左右,所以300℃阶段燃烧室砌体膨胀剧烈。斜道区以下砌体此时尚未达到这种程度,炉底砖属斜道第八层砖,而且斜道第三层起,每层都有膨胀缝和滑动层。所以,在升温阶段,控制不好每天最大安全膨胀率,就为斜道砖膨胀和滑动不到位埋下隐患,开工不久把炉底砖推掉,该有这个概率吧。
至于生产了十几年的焦炉,什么原因把炉底砖推掉了?在参加整炭化室炉底砖修复过程中,每次焦侧磨板都掉了,只剩下固定磨板的螺丝头,是否有这种可能,推焦头和滑靴常年周而复始的在炉底砖上摩擦,久之每块砖或每段之间都有磨损差。当推完焦推焦杆退回时,机缘巧合,滑靴磨损过薄时经过炉底最洼处,推焦头支点经过磨板下沿时,50吨巨大推力定能把磨板连根戗掉,顺势把炉底砖带掉,理论上讲有这个可能性。
炉底砖修复创新方法:与传统方法最大不同是当炉温降至800℃时,在炭化室外把炉底砖的五个面打上灰,用特制工具把砖平稳的送到位铺好。
在焦炉生产过程中,蓄热室边火道烧高炉煤气加热,立火道温度偏低,用焦炉煤气辅助加热时,发现蓄热室封墙窜火,小烟道单叉处有碎砖,扒开封墙观察,主墙围砖缺损,煤气管砖劈裂支撑上部管砖不至于塌落,这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控制好烘炉入口和出口温度有关吧。换言之,在干燥期烘炉废热气流经炉体上部后,湿度已近饱和,在继续流向炉体下部时,废热气遇到低温的砌体时,产生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珠,浸蚀砌体造成边蓄热室煤气管砖损坏短路。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吧。煤气管砖修整最大难点是,不能加工砖围砌管砖,不能拆扒保持破损面稳定。
创新方法:用配制酸泥捣打破损面,当酸泥接近上部管砖交圈时,应考虑塌落度无缝粘接,历次修整后的边火道温度达1300℃。
以上这些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定有不妥之处请指教。具体施工方案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如有需要请联系13898034750 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