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所谓成长,我们都在“被成长”的路上奔跑追逐。——题记
有一种成长叫你应该长大了。
17岁那年冬天,高三。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了人生中唯一一场成人礼,这场仪式在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你应该长大了。没有华丽的服装,没有精彩的演出。简单的仪式里,我们拥抱父母,庄严宣誓,走过成人门,放飞青春里最平常不过的梦想——去一所心仪的大学。
现在想来,那时的我们,多么纯粹啊。以为跨越成人门不过是个简单的仪式,过几天便抛之脑后了,依旧埋头在书山书海里,做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高考生。其实,倒也没错,走过成人门,的确只是个仪式。我们真正走进18岁,应该是在6月,那个喜悦与汗水泪水交织的夏天。
盛夏流光,骄阳似火。人们总将栀子花与六月高考联系在一起,使这残酷的战场粉饰得宁静而又美好。可只有真正走过了那座独木桥,我们才能撕开这伪善的表象,透视和直面这艰难的考验和抉择。
很多人说,这是决定一生命运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也是我们走进18岁后,第一个自主决定人生的重大选择。经过这个选择,意味着我们开始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了。
高考、填志愿,像是一只无形的大手,推着我们成长,推着我们走出象牙塔,去面对选择的痛苦与纠结。一群只知道读书学习和玩的学生们,像是被赶上架的鸭子们,手足无措。城市?学校?专业?兴趣?分数?生涯规划?升学还是就业?就像是一个笑话。社会经验几乎为0的我们,开始需要考虑和规划走进社会后的路线。
当然,不是没有捷径。杨绛先生所写:要走好选择的路,不要选择好走的路。其实也并不是至理箴言吧?
那些流传千年的俗语,虽看起来传统古板,却也最是现实。像是门当户对?像是子承父业?还记得填报志愿时,我和父母的争执。父亲始终认为,我应该选择和他一样的专业并且在本省就读,以他在那个圈子里的人脉和资源,为我铺就一条康庄大道。或是像母亲一样,读一个本省的师范学校,做一个稳定而清闲的老师。如果我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或许以后就是现实版的“子承父业”了吧?
这确实是一条捷径,“游手好闲”地读完整个本科,让绩点得过且过,不用为了保研刷绩点竞赛和科研,也不用为了考研做着没日没夜的努力,直接选择就业。未来的日子,平坦而安稳。18岁的年纪,也不用纠结什么,不用被迫去成长,去选择,还是有人替你扛下了这份人生的责任。
可是,终归有一天,还是要成长的。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当然也意味着无数个选择。总有一天,我们需要自己做选择,也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那时,我们还是被推着成长了。
有些人天生就是冒险家,怀着冒险精神,让现实的教训和经验推着自己成长。有些人野心勃勃,不甘平凡,总想登顶最高处,让路上的坎坷和荆棘推着自己成长。有些人天生佛系,喜欢在原地等待,让随机到来的考验推着自己成长。
如果一定要分类的话,我一定是个野心家。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专业和学校,虽然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还很迷茫,但做一块吸水的海绵,总是没有错的。一切想要的都要自己去争取,至于争取过程中会不会遭遇不公?那或许都是让我成长的垫脚石吧。
今年,还是18岁。趁着19岁还没有到来,写下我18岁最深的感触和思考——18岁,最是让人成长。高考一周年纪念快乐!愿天下学子,都能做出最好的选择!
有一种成长叫你应该长大了。
17岁那年冬天,高三。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了人生中唯一一场成人礼,这场仪式在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你应该长大了。没有华丽的服装,没有精彩的演出。简单的仪式里,我们拥抱父母,庄严宣誓,走过成人门,放飞青春里最平常不过的梦想——去一所心仪的大学。
现在想来,那时的我们,多么纯粹啊。以为跨越成人门不过是个简单的仪式,过几天便抛之脑后了,依旧埋头在书山书海里,做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高考生。其实,倒也没错,走过成人门,的确只是个仪式。我们真正走进18岁,应该是在6月,那个喜悦与汗水泪水交织的夏天。
盛夏流光,骄阳似火。人们总将栀子花与六月高考联系在一起,使这残酷的战场粉饰得宁静而又美好。可只有真正走过了那座独木桥,我们才能撕开这伪善的表象,透视和直面这艰难的考验和抉择。
很多人说,这是决定一生命运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也是我们走进18岁后,第一个自主决定人生的重大选择。经过这个选择,意味着我们开始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了。
高考、填志愿,像是一只无形的大手,推着我们成长,推着我们走出象牙塔,去面对选择的痛苦与纠结。一群只知道读书学习和玩的学生们,像是被赶上架的鸭子们,手足无措。城市?学校?专业?兴趣?分数?生涯规划?升学还是就业?就像是一个笑话。社会经验几乎为0的我们,开始需要考虑和规划走进社会后的路线。
当然,不是没有捷径。杨绛先生所写:要走好选择的路,不要选择好走的路。其实也并不是至理箴言吧?
那些流传千年的俗语,虽看起来传统古板,却也最是现实。像是门当户对?像是子承父业?还记得填报志愿时,我和父母的争执。父亲始终认为,我应该选择和他一样的专业并且在本省就读,以他在那个圈子里的人脉和资源,为我铺就一条康庄大道。或是像母亲一样,读一个本省的师范学校,做一个稳定而清闲的老师。如果我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或许以后就是现实版的“子承父业”了吧?
这确实是一条捷径,“游手好闲”地读完整个本科,让绩点得过且过,不用为了保研刷绩点竞赛和科研,也不用为了考研做着没日没夜的努力,直接选择就业。未来的日子,平坦而安稳。18岁的年纪,也不用纠结什么,不用被迫去成长,去选择,还是有人替你扛下了这份人生的责任。
可是,终归有一天,还是要成长的。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当然也意味着无数个选择。总有一天,我们需要自己做选择,也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那时,我们还是被推着成长了。
有些人天生就是冒险家,怀着冒险精神,让现实的教训和经验推着自己成长。有些人野心勃勃,不甘平凡,总想登顶最高处,让路上的坎坷和荆棘推着自己成长。有些人天生佛系,喜欢在原地等待,让随机到来的考验推着自己成长。
如果一定要分类的话,我一定是个野心家。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专业和学校,虽然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还很迷茫,但做一块吸水的海绵,总是没有错的。一切想要的都要自己去争取,至于争取过程中会不会遭遇不公?那或许都是让我成长的垫脚石吧。
今年,还是18岁。趁着19岁还没有到来,写下我18岁最深的感触和思考——18岁,最是让人成长。高考一周年纪念快乐!愿天下学子,都能做出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