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诏镇
怀恩古井:在诏安县城西门街武庙南侧巷内。唐垂拱二年(686年)置怀恩县时开凿,故名。井深约7米,直径约2米。上筑井台,高55厘米,条石砌成,上刻菱形图案。井面覆盖半月形石板,圈出井口。井口最宽处为72厘米。井旁西墙上嵌有镌“怀恩古井”四字隶书石刻,但无年代铭款。井今仍为居民所汲用
父子进士坊:[诏安县南诏镇县前街至东门中街 明代]明万历十三年(1585)为嘉靖丙辰科进士胡文和万历丁丑科进士胡士鳌父子立。坊东西朝向,花岗岩石仿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宽9.6米,通高9.6米,单檐歇山顶。两面文字相同:竖匾刻“思想性荣”(已佚),正匾刻“父子进士”,大额枋刻“嘉靖丙辰科胡文、万历丁丑科胡士鳌”、“万历十三年乙酉季科吉旦立”。柱旁置抱鼓、石狮
护济宫:[诏安县南诏镇北关街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夫人妈庙。《诏安县志》:“旧名灵佑宫,在北门外。后座祀李公伯瑶,前座祀教练夫人,即昭应侯许天正之姑,有开漳功。”宫内神座下砖块有字,记本宫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万历庚寅年(1590)、清康熙壬午年(1702)、乾隆十七年(1752)、1929年先后重修。祀“教练夫人”。宫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坐北向南,由门楼、拜亭、大殿、后堂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前步廊,重檐歇山顶。用直径0.32米的梭形石柱,鼓镜形柱础。门楼前立一对石抱鼓。朝天宫:[诏安县南诏镇南关街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天后宫。明嘉靖年间(1522-1566)始建,后废。清康熙年间(1662-1722)在旧址重建门楼和正殿,乾隆七年(1742)、三十三年(1768)分别增建戏台、妆楼。嘉庆十一年(1806)、同治四年(1865)、光绪三十年(1904)重修。庙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坐西向东,由门楼、拜亭、正殿、后阁楼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抬梁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青石柱础八角雕花,石窗雕云纹。保存清乾隆七年重修碑刻1通,乾隆十年(1745)阳刻“历朝封天后娘娘祀典”木板1方,乾隆二十九年(1764)阳刻“天后圣母本传”木板1方。
文昌宫:[诏安县南诏镇县前街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清同治十年(1871),在原漳潮巡检司废址上建文昌宫。1991年维修。祀文昌、魁星。宫占地面积约1190平方米,坐北向南,由前门楼、拜亭、正殿、后楼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门楼连接两廊,廊为单坡顶。后楼双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
青云寺:[诏安县南诏镇中山西路尾北侧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始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8)重修。祀千手观音和十八罗汉。寺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坐北向南,由门楼、大埕、东西厢房、两廊、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门楼在东侧,坐西向东,面阔二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有清乾隆戊戌年刻的“青云寺”石门匾一方。
澹园寺:[诏安县南诏镇澹园路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始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重修。祀如来佛和十八罗汉。寺占地面积736平方米,坐北向南,由门楼、拜亭、正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用直径0.32米的梭形石柱。山门悬石匾“澹园”。
东岳庙:[诏安县南诏镇东关街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3)始建,清道光四年(1824)重修。祀东岳大帝、十殿阎王、关帝、注生娘娘、速报司、功德司。庙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坐西向东,由门楼、轩廊、八卦亭、拜亭、正殿、后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殿前轩廊连接拜亭。
文庙:诏安文庙[诏安县南诏镇城内街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明嘉靖年间(1522-1566)建,历代维修。庙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坐北向南,由门楼、拜亭、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12米,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单檐悬山顶。金柱均为梭形,周长1.5米。圆形鼓镜式柱础。门楼外有埕地和半月池。池上有单孔石拱桥。
怀恩古井:在诏安县城西门街武庙南侧巷内。唐垂拱二年(686年)置怀恩县时开凿,故名。井深约7米,直径约2米。上筑井台,高55厘米,条石砌成,上刻菱形图案。井面覆盖半月形石板,圈出井口。井口最宽处为72厘米。井旁西墙上嵌有镌“怀恩古井”四字隶书石刻,但无年代铭款。井今仍为居民所汲用
父子进士坊:[诏安县南诏镇县前街至东门中街 明代]明万历十三年(1585)为嘉靖丙辰科进士胡文和万历丁丑科进士胡士鳌父子立。坊东西朝向,花岗岩石仿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宽9.6米,通高9.6米,单檐歇山顶。两面文字相同:竖匾刻“思想性荣”(已佚),正匾刻“父子进士”,大额枋刻“嘉靖丙辰科胡文、万历丁丑科胡士鳌”、“万历十三年乙酉季科吉旦立”。柱旁置抱鼓、石狮
护济宫:[诏安县南诏镇北关街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夫人妈庙。《诏安县志》:“旧名灵佑宫,在北门外。后座祀李公伯瑶,前座祀教练夫人,即昭应侯许天正之姑,有开漳功。”宫内神座下砖块有字,记本宫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万历庚寅年(1590)、清康熙壬午年(1702)、乾隆十七年(1752)、1929年先后重修。祀“教练夫人”。宫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坐北向南,由门楼、拜亭、大殿、后堂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前步廊,重檐歇山顶。用直径0.32米的梭形石柱,鼓镜形柱础。门楼前立一对石抱鼓。朝天宫:[诏安县南诏镇南关街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天后宫。明嘉靖年间(1522-1566)始建,后废。清康熙年间(1662-1722)在旧址重建门楼和正殿,乾隆七年(1742)、三十三年(1768)分别增建戏台、妆楼。嘉庆十一年(1806)、同治四年(1865)、光绪三十年(1904)重修。庙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坐西向东,由门楼、拜亭、正殿、后阁楼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抬梁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青石柱础八角雕花,石窗雕云纹。保存清乾隆七年重修碑刻1通,乾隆十年(1745)阳刻“历朝封天后娘娘祀典”木板1方,乾隆二十九年(1764)阳刻“天后圣母本传”木板1方。
文昌宫:[诏安县南诏镇县前街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清同治十年(1871),在原漳潮巡检司废址上建文昌宫。1991年维修。祀文昌、魁星。宫占地面积约1190平方米,坐北向南,由前门楼、拜亭、正殿、后楼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门楼连接两廊,廊为单坡顶。后楼双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
青云寺:[诏安县南诏镇中山西路尾北侧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始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8)重修。祀千手观音和十八罗汉。寺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坐北向南,由门楼、大埕、东西厢房、两廊、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门楼在东侧,坐西向东,面阔二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有清乾隆戊戌年刻的“青云寺”石门匾一方。
澹园寺:[诏安县南诏镇澹园路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始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重修。祀如来佛和十八罗汉。寺占地面积736平方米,坐北向南,由门楼、拜亭、正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用直径0.32米的梭形石柱。山门悬石匾“澹园”。
东岳庙:[诏安县南诏镇东关街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3)始建,清道光四年(1824)重修。祀东岳大帝、十殿阎王、关帝、注生娘娘、速报司、功德司。庙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坐西向东,由门楼、轩廊、八卦亭、拜亭、正殿、后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殿前轩廊连接拜亭。
文庙:诏安文庙[诏安县南诏镇城内街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明嘉靖年间(1522-1566)建,历代维修。庙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坐北向南,由门楼、拜亭、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12米,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单檐悬山顶。金柱均为梭形,周长1.5米。圆形鼓镜式柱础。门楼外有埕地和半月池。池上有单孔石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