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吧 关注:474,621贴子:25,350,565

思维与潜意识思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的意识层思维与潜意识层的思维结构,是使用的同一种思维结构,是大脑唯一的强大思维载体。不是一般想象的情况,人有一种不为你感知的强大潜意识思维同时存在。
其实潜意识层也是使用人的思维结构,只是在控制思维的方式上不同。人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能够处理正常的思维关系,以实现人的行为本质。就是意识层能够正确接受人的视觉,听觉,肢体等所发出的反射信号,接受所感知的世界,以及对感觉与肢体发出正确的指令信号,以实现高度灵活的协调能力。还有人通过学习知识的逻辑,实现更高级的创造能力,这就是意识层思维的基本作用。
而进入潜意识层,人已经无法清醒的判别能力时,基本上是潜意识思维代替了人在意识清醒下的思维活动,潜意识思维是关闭人的视觉,听觉,肢体等一切所有接受和发出信号的处理。
在潜意识状态下,人的意识层还是会保持微弱的思维能力,以保证人的基本正常生理需要,只是无法清醒的思考。这时的潜意识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处理日间大脑思考的内容,经过整理与过滤,把没有用的信息清除,通过潜意识思维整理好的信息会更加清晰,使下一次白天的思维更加敏锐,以达到白天的高效思维工作。



1楼2009-12-05 19:29回复
    这就是一个相互协调处理思维的过程,而潜意识层不对任何信息实行接受与发出处理指令。反而在同一思维结构中,处理相同的思维内容与整理运算工作,只有相互协调,才是一个精密的处理过程。
    为了保证这种思维与潜意识思维能力的协调,注意正确的睡眠与休息是重要的。以及不要把梦中的内容再强制回忆出来,只会增加思维处理的负荷。如果不断的噩梦与回忆循环,就会人为的制造越来越多的思维假象,梦中的情景真的会出现在人的思维意识中,而感到恐惧会无法脱离。
    催眠,深度催眠行为,不是有人能够进入别人的潜意识层与其对话。潜意识层是关闭的信号,根本无法打开,潜意识的梦境是庞大混乱的,你也无法找到有用的信息。催眠是使用人的梦游状态,似醉非醉的状态,人的大脑还是非常清醒的,催眠师输入的暗示信息,会进入思维中进行检索与寻找。
    有些丢失的记忆是在潜意识控制中,这种似醉非醉的状态,同时潜意识也相对活跃,人的思维会在意识层与潜意识层来回不断转换。是一种交错的思维方式,意识层与潜意识层交错强化处理运算,有时会把潜意识中的记忆重现回忆到意识层。这种交错的思维模式,虽然会忘记记忆,还是会引起人的感觉十分痛苦,这就是为什么醉酒状态有时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
    


    2楼2009-12-05 19:29
    回复
      鱼儿好
      现在的抗精分药,抗抑郁药都存在思维堆积,出现强迫症状,这是一个误区


      6楼2009-12-05 20:10
      回复
        • 117.136.12.*
        看了,小顶下


        7楼2009-12-06 01:44
        回复
          精神疾病与思维的关系(一)
          人的意识层与潜意识层应该是一个相互协调与平衡的体系,发生偏差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出现。人的思维活动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思维能力发生了偏差,就会导致情绪的波动。从思维活动到心理活动,是直接影响情绪相关的调节,所以精神相关的疾病,不论是心理的,还是情绪控制的失调,都可以通过思维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意识层思维减弱,潜意识层思维就会相对增强。会表现记忆力很差,容易嗜睡,易激动,易兴奋,似醉似的迷糊状态,学习工作能力很差,会产生恐惧的心理,这就是抑郁症的状态。
          由于潜意识层思维的增强,会加速白天思维内容的清理能力,把一些正常的思维内容也会被清理,让人陷入莫名的恐惧之中。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害怕一天的早晨开始新的生活工作学习,好像一切变得那么艰难。自我暗示与循环,反而加重了嗜睡与惊恐反应,这些都会提升一点兴奋效应的一种自我安慰假象,会更加刺激潜意识层思维的活动强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8楼2009-12-06 19:40
          回复
            在抑郁症中,贪食症更为严重,反复周期性情绪起落变化,使人难以承受,往往不是自己能够控制与自然恢复的,由于心理上没有压抑的冲突,而表现出正常的人际社会关系,而忽略了贪食症的本身严重性。
            一个正常的人,如果没有药物的影响下而出现进入潜意识层,意识层与潜意识层反复交替的情况,似醉非醉的状态,由于这种开关效应,在感到有点清醒时会产生极强的恐惧感,无法忍受的反复发作,有的发作后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持续兴奋作用,这就是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这种症状的人会短时间失去清醒,而进入潜意识层活跃状态,清醒后会恢复正常,没有持续的妄想观念。
            如果整天很长时间都进入潜意识状态,人的意识很少有清醒的时候,强大的潜意识妄想思维操纵着一个人的行为,使人不是在清醒的状态下发生的行为能力,会造成智力永久性损伤,那就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由于长时间不用意识层思维,会发生大脑细胞衰退,渐渐会成阴性状态,而造成痴呆,失去一切活动与思考能力。
            


            9楼2009-12-06 19:40
            回复
              精神疾病与思维的关系(二)
              潜意识层思维减弱,意识层思维就会相对增强。会表现思维能力变强,容易失眠,学习兴趣与工作精力很充足,由于体力消耗很大,容易疲劳,而出现焦虑与强迫症状,这就是强迫症。
              厌食症是强迫症中最严重的表现,由于药物治疗上的错误,往往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由于意识层思维能力增强,会激发起你更大的学习兴趣,成绩会提高,思维活动增多,潜意识思维又相对减弱,造成大量思维内容无法通过潜意识思维清理。而出现思维堆积,越是想要克服,就会要思考更多的内容,产生更多的为什么,进入恶性循环。怕了,放弃了,反而有点减轻,当你重新建立起信心时,这种思维又会死灰复燃,反反复复,总是这样恶性循环。
              更严重的是一个人的大脑堆积了两个人的思维能力,在思维冲突与变化中,产生了妄想与幻觉。挥不去的偏执观念强迫现象,莫名的被定上了精神分裂症的帽子,有谁会想到抗精分药会加重这一症状。根本不是治疗,人的意识还是清醒的,仅仅是利用了抗精分药有压缩人的思维能力,减少思维空间这一特性,好像症状是减轻的假想。
              


              10楼2009-12-06 19:41
              回复
                当意识层思维不断增强,潜意识思维越来越弱,造成潜意识思维破坏时,就会出现潜意识思维控制混乱,无法正确处理思维的基本工作。这种现象一旦发生,就无法恢复,人的智力,生活能力,一下子会倒退到几岁小孩的水平,这就是精神自闭症了。是儿童自闭症的一种成人模式。
                有的是服用抗精分药的情况下突然停药,而出现妄想思维的爆炸,反复用药,有可能出现意识层与潜意识层思维都出现破坏的境况。
                在强迫症与自闭症中间,没有像双相情感障碍那样有一种相反的过渡形式,原因是潜意识层思维一旦发作出现破坏,是不会自动恢复的,不是双相情感障碍,只是记忆有些失去,还会回到正常状态。
                精神疾病从潜意识层到意识层,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现象中的贪食症,不需要长期治疗的抑郁症,不需要长期治疗的强迫症,强迫现象中的厌食症,精神自闭症。
                


                11楼2009-12-06 19:41
                回复
                  意识的产生是大脑活动的高度集中有效管理的必然表现形式之一


                  12楼2009-12-06 20:37
                  回复
                    发现抗抑郁药停用后的一个月,是治疗抑郁症最好时期,可以增强你对生活的信心


                    14楼2009-12-07 20:22
                    收起回复
                      停药后的一个月,也能激发起一种生命的力量


                      15楼2009-12-08 13: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