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修心。专注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家庭教育、心灵成长及科学养育,微信公众号【修心的疗愈空间】,文章均首发于公众号。
公号后台回复“教师技能”,可查看新手教师自我提升技巧;
回复“心灵成长”,可查看详细的自我成长书单;
回复“科学育儿”,可查看最全的英语启蒙动画合集。

2017年12月加入内在星球时,我还是一个微商,疯狂的在班级群中加好友,被大多数同学所鄙视,后被助教竹子老师警告之后,开始安静下来。
我的安静有点另类:群里的任何消息我都仔细去研究、体悟,不放过任何一篇分享文;老师点评的每一句话语,我都仔细去反躬自省;助教老师发的每一次高大上分析,我都翻来覆去研究好几遍;有时候并不能立刻马上吸收,就整理成一个专门的文档,不断的巩固复盘,研究话语逻辑和思维表达......那时,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好高深,觉得自己好low。
就是这种差距,让我奋力的去向优秀靠近,内心始终有一股不服输的气势——我就是想要在这里,在内在星球,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而后来,成长果然没有辜负我,成长果然如Joven老师所说“是世界上极少数只要你肯投入,就一定会有回报的事情之一”。我是内在星球第一个完成系统课作业的同学,是第一批加入斜杠计划的成员之一,也是一直走在持续分享和传播路上的伙伴之一。
我的逆袭成效开始在内在星球传播开来,我从“被鄙视”成功转型为“学习对象”,而我是如何从一个居心不良的小白逐渐逆袭为一个成长型“学霸”的呢?

一、起步
(1)既恨又爱的地方。
我哆哆嗦嗦的提出了一个问题,用尽全身力气@了Joven老师,结果我得到了一个非常简洁又毫无客气的回复——“这个答案你自己去想”,我的一腔热情就这样被无情的扑灭了,当然我没有放弃成长,也没有退群,内心却是狠狠的被刺激了。
“好,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我就不信自己想不出来。”有赌气也有不服输,第一次提问就带给我异常清晰的感受,内在星球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了。
我“恨”它的无情,不给人一丝一毫的“温情”,不给你依赖和懈怠,一切的答案都得靠自己成长去获得;而我每每想要放弃想要退出想要蜗居在自己的小天地时,内心就有一股不舍,它虽然无情,但确实是在给予我们成长的方向和路径,群内的优秀分享确实是深入、透彻、令人向往。
这个特殊的存在,让我既恨又爱。
(2)深信不疑的营销策略。
我戴着内在金钱匮乏的有色眼镜来看待群内进行的一切活动:群内的每一篇实践分享,我都认为是在为课程做宣传;每一次训练营公告,我都认为是在明目张胆的营销;同学提出问题,老师有理有据的分析,无非就是在彰显自己的成长功底,顺势让同学臣服继而达到购买课程的目的......
我得意洋洋的沉浸在自己的有色世界里,被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惊呆了,我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自己“我不能被营销,这都是套路,都是在骗我的钱,我才不会像那些同学一样傻”。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自己是最傻的那一个,我被自己的小我和旧模式拖拽着浪费了很多成长的时间;直到今天,我也开始慢慢领悟,这都是成长的一部分,不论是延迟、停滞、飞速前进,这都是成长。
而现在,当我看着很多和我当初一样的同学,深陷在自己的小我世界和旧模式中时,我不再怜悯,而是抱持着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因为我深知没有小我的拖拽就没有成长,前提是你得时刻去反思“拖拽”的有效性。
(3)时刻想放弃却又欲罢不能。
从第一期书写营开始,就感受到了来自星球的异样的美,说不清是什么,但就是感觉很特别。
就是这股特殊的感觉促使我迈开了成长的步伐,探索内在神奇的世界一开始是非常痛苦的,看不到前方的路又想努力的去看清,金钱严重匮乏的小我和内在成长的力量不断的较量着,各自挣扎着想要占据着我的头脑来做决定。
每次在书写营结束时都恨恨的下定决心说“下一期我一定不要再写了,一定不要再参加了”,然后下一期又莫名其妙的继续踏步在书写的路上。
就是这样,抗争着向前成长。
(4)从不发言从不提问只是精进自我。
在内在星球,我是一个很奇怪的人。
从不发言:班级群中无论多少人,我都是默默观看的那一个,只是不断的输出自己的分享实践文字;参加的十几期书写营,我从来没提问过一次,每一个问题自己都能想到办法去解决;后来加入到了系统课群,我也是一言不发,默默的学习着各路“神仙级”的师姐们逻辑精密的回答和分享......
从不交流:没有可以私下互动和交流的同修伙伴,只是每天无数次的用文字和自己内在对话;即使有了老师微信,也从不提问,只限于交作业时的“沟通”......
当然,不发言不交流并不值得提倡,发言和交流反而会成长的更快。但我未成长前性格是比较内敛的,比较执拗,同时也知道提问和发言对我目前的成长来说并没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反而是自己探究出来的答案会更加的珍贵。
不发言和不交流在另一个方面也为我省下了很多与自我在一起的时间,我得以不断的向内审视、探究,最终让问题的源头逐渐清晰。
现在重新审视那段“埋头苦学”的经历,其实也不能明确的判定是弯路还是近路,但成长初期,建议伙伴们在班级群内多多交流、互动,成长中后期就可以自我去探索成长了,并通过不断的输出分享来检视自己的成长功底。

二、转型
(1)听话、照做、执行。
搬家整理书柜时才发现自己有很多个不同的成长笔记本,分门别类的记录着不同主题的成长摘录和感悟:养育类、个人成长类、班级问答类、个人警示类。
还有针对自己书写逻辑弱点的逻辑思维类专题本,里面详细的记录着班级中每一次大型探讨时各位同学发言和老师回答时的思维解构,办公桌上贴着养育必修课的思维导图。
见缝插针的听着老师的各类音频,每一个音频的背景音乐都深入骨髓,导致现在再重听课程时,脑海中立马能回忆起当时刻苦学习的画面和场景:有时是疾行在上班路上、拥挤的地铁中、午休时的循环播放、工作的缝隙、睡前或早起......
“成长是自己的事情,只和自己有关”,我始终记得这句话,所以不论前期再难,我都会想方设法挤出时间来学,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
现在还有很多伙伴很惊讶的问我“你每天那么多课,怎么还有时间学习”?我笑笑,“成长是一种生活”,对我来说脱离开成长(觉知)的生活是不真切的。太多的同学把没有时间当成不去学习的借口,实质上是根本没弄清成长的重要性。
如果你在认知上将成长置顶,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成了辅助,而成长才是核心。
(2)一篇小作文引发的故事。
2019年年末决定去大连参加线下聚会时,小我很紧张,因为自己的成长并没有得到质变,虽然一直在不断的行进中。
正在紧张不安时,一篇小作文脱颖而出,获得了最佳优秀(关于克里希那穆提的一个小故事),这让我更加有底气和信心去参加聚会了,那时的我内在是没有力量的,总觉得自己还没有跨进成长的大门。
第一次见那么多的伙伴,都是天然的亲近和友好;第一次见Joven老师和助教竹子,那么的自然和接地气。和老师近距离相处,老师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真实、自我,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是成长——不是高大上,而是融入生活中。
聚会结束后,我的整个成长发生了质变,内在的力量开始被激发出来了,更加坚定了向前走的决心。
小作文既照见了我的真实小我,也成就了我的成长转变。

三、精进
(1)把握疫情期间的良机
2019年年底我给自己新一年的成长计划是系统课学到二分之一,突破情绪的功课。
疫情爆发让我有了大量自由的时间,前期还没有意识到我应该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到疫情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我才突然明白这是我学习系统课的最佳时期了(没有大量繁复的工作,没有复杂的社交,只需要线上上课),全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我的成长。
真正将成长放在核心事件之后,练习和作业的频率就会加快,不期然间,系统课就学完了,我自己都很惊讶。当然,我也知道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距离真正的落地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也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
(2)对接斜杠计划,突破式成长
斜杠计划(内在星球的助教工作)第一次在班级群中提出来的时候,我就申请报名了,直到我加入这个“核心”团队,我才觉得自己的举动有点不可思议。
我什么都没有考虑,只是想要将最好的成长分享给有需要的伙伴,只是隐隐感觉到斜杠将对我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斜杠来到我身边的时机刚刚好,我带着成长的迫切需求加入斜杠的这段时间,彻底体验到了什么叫做跨越式成长,看到了自己很多的局限和恐惧,也在不断的行动中去不断的突破,再回首当初的成长,会发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成长方式。
书写和学习是疗愈性的成长,只关乎个体;而斜杠是突破性成长,将个人与社会紧密的进行了多面向的对接。疗愈性的成长只是生命成长的第一步,而跨越式成长才是将成长落到实处的关键性一步。
(3)人生不确定性产生
成长打开了我人生的视野,发现了自己很多的特质:清晰逻辑、准确表达、行动力强、学习力强、调适力灵活......
同时也真正感受到了老师所说的“人生不设限”,发现自己内在有无限的潜能,只要是自己想要去做的,内在有充分的力量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达成。
而曾经,我只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偏狭者而已,以为这辈子也就教书的材料了,是成长给予了我无限可能的空间,真切的明白——这个世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我们都应该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的绽放。

逆袭总结:
·从前期到系统课中段是最艰难的路段,咬牙坚持即可。
·书写营是成长地基之处,脱离开书写营的成长是不存在的。
·去写、去梳理、去分享、去参加斜杠、去将成长真正落地
·能量内收,专注于自己的成长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它是这一生最重要的优先级
·再次强调——“成长是这个世界上极少数只要你投入就会获得丰厚回报的事情之一”
成长所学来源于内在星球女性成长平台,欢迎同频的你,具体请参考文章:https://tieba.baidu.com/p/6764278007
公众号【修心的疗愈空间】
公号后台回复“教师技能”,可查看新手教师自我提升技巧;
回复“心灵成长”,可查看详细的自我成长书单;
回复“科学育儿”,可查看最全的英语启蒙动画合集。
修心,自由撰稿人。专注教师自我提升、心灵成长及科学养育。
公号后台回复“教师技能”,可查看新手教师自我提升技巧;
回复“心灵成长”,可查看详细的自我成长书单;
回复“科学育儿”,可查看最全的英语启蒙动画合集。

2017年12月加入内在星球时,我还是一个微商,疯狂的在班级群中加好友,被大多数同学所鄙视,后被助教竹子老师警告之后,开始安静下来。
我的安静有点另类:群里的任何消息我都仔细去研究、体悟,不放过任何一篇分享文;老师点评的每一句话语,我都仔细去反躬自省;助教老师发的每一次高大上分析,我都翻来覆去研究好几遍;有时候并不能立刻马上吸收,就整理成一个专门的文档,不断的巩固复盘,研究话语逻辑和思维表达......那时,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好高深,觉得自己好low。
就是这种差距,让我奋力的去向优秀靠近,内心始终有一股不服输的气势——我就是想要在这里,在内在星球,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而后来,成长果然没有辜负我,成长果然如Joven老师所说“是世界上极少数只要你肯投入,就一定会有回报的事情之一”。我是内在星球第一个完成系统课作业的同学,是第一批加入斜杠计划的成员之一,也是一直走在持续分享和传播路上的伙伴之一。
我的逆袭成效开始在内在星球传播开来,我从“被鄙视”成功转型为“学习对象”,而我是如何从一个居心不良的小白逐渐逆袭为一个成长型“学霸”的呢?

一、起步
(1)既恨又爱的地方。
我哆哆嗦嗦的提出了一个问题,用尽全身力气@了Joven老师,结果我得到了一个非常简洁又毫无客气的回复——“这个答案你自己去想”,我的一腔热情就这样被无情的扑灭了,当然我没有放弃成长,也没有退群,内心却是狠狠的被刺激了。
“好,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我就不信自己想不出来。”有赌气也有不服输,第一次提问就带给我异常清晰的感受,内在星球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了。
我“恨”它的无情,不给人一丝一毫的“温情”,不给你依赖和懈怠,一切的答案都得靠自己成长去获得;而我每每想要放弃想要退出想要蜗居在自己的小天地时,内心就有一股不舍,它虽然无情,但确实是在给予我们成长的方向和路径,群内的优秀分享确实是深入、透彻、令人向往。
这个特殊的存在,让我既恨又爱。
(2)深信不疑的营销策略。
我戴着内在金钱匮乏的有色眼镜来看待群内进行的一切活动:群内的每一篇实践分享,我都认为是在为课程做宣传;每一次训练营公告,我都认为是在明目张胆的营销;同学提出问题,老师有理有据的分析,无非就是在彰显自己的成长功底,顺势让同学臣服继而达到购买课程的目的......
我得意洋洋的沉浸在自己的有色世界里,被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惊呆了,我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自己“我不能被营销,这都是套路,都是在骗我的钱,我才不会像那些同学一样傻”。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自己是最傻的那一个,我被自己的小我和旧模式拖拽着浪费了很多成长的时间;直到今天,我也开始慢慢领悟,这都是成长的一部分,不论是延迟、停滞、飞速前进,这都是成长。
而现在,当我看着很多和我当初一样的同学,深陷在自己的小我世界和旧模式中时,我不再怜悯,而是抱持着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因为我深知没有小我的拖拽就没有成长,前提是你得时刻去反思“拖拽”的有效性。
(3)时刻想放弃却又欲罢不能。
从第一期书写营开始,就感受到了来自星球的异样的美,说不清是什么,但就是感觉很特别。
就是这股特殊的感觉促使我迈开了成长的步伐,探索内在神奇的世界一开始是非常痛苦的,看不到前方的路又想努力的去看清,金钱严重匮乏的小我和内在成长的力量不断的较量着,各自挣扎着想要占据着我的头脑来做决定。
每次在书写营结束时都恨恨的下定决心说“下一期我一定不要再写了,一定不要再参加了”,然后下一期又莫名其妙的继续踏步在书写的路上。
就是这样,抗争着向前成长。
(4)从不发言从不提问只是精进自我。
在内在星球,我是一个很奇怪的人。
从不发言:班级群中无论多少人,我都是默默观看的那一个,只是不断的输出自己的分享实践文字;参加的十几期书写营,我从来没提问过一次,每一个问题自己都能想到办法去解决;后来加入到了系统课群,我也是一言不发,默默的学习着各路“神仙级”的师姐们逻辑精密的回答和分享......
从不交流:没有可以私下互动和交流的同修伙伴,只是每天无数次的用文字和自己内在对话;即使有了老师微信,也从不提问,只限于交作业时的“沟通”......
当然,不发言不交流并不值得提倡,发言和交流反而会成长的更快。但我未成长前性格是比较内敛的,比较执拗,同时也知道提问和发言对我目前的成长来说并没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反而是自己探究出来的答案会更加的珍贵。
不发言和不交流在另一个方面也为我省下了很多与自我在一起的时间,我得以不断的向内审视、探究,最终让问题的源头逐渐清晰。
现在重新审视那段“埋头苦学”的经历,其实也不能明确的判定是弯路还是近路,但成长初期,建议伙伴们在班级群内多多交流、互动,成长中后期就可以自我去探索成长了,并通过不断的输出分享来检视自己的成长功底。

二、转型
(1)听话、照做、执行。
搬家整理书柜时才发现自己有很多个不同的成长笔记本,分门别类的记录着不同主题的成长摘录和感悟:养育类、个人成长类、班级问答类、个人警示类。
还有针对自己书写逻辑弱点的逻辑思维类专题本,里面详细的记录着班级中每一次大型探讨时各位同学发言和老师回答时的思维解构,办公桌上贴着养育必修课的思维导图。
见缝插针的听着老师的各类音频,每一个音频的背景音乐都深入骨髓,导致现在再重听课程时,脑海中立马能回忆起当时刻苦学习的画面和场景:有时是疾行在上班路上、拥挤的地铁中、午休时的循环播放、工作的缝隙、睡前或早起......
“成长是自己的事情,只和自己有关”,我始终记得这句话,所以不论前期再难,我都会想方设法挤出时间来学,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
现在还有很多伙伴很惊讶的问我“你每天那么多课,怎么还有时间学习”?我笑笑,“成长是一种生活”,对我来说脱离开成长(觉知)的生活是不真切的。太多的同学把没有时间当成不去学习的借口,实质上是根本没弄清成长的重要性。
如果你在认知上将成长置顶,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成了辅助,而成长才是核心。
(2)一篇小作文引发的故事。
2019年年末决定去大连参加线下聚会时,小我很紧张,因为自己的成长并没有得到质变,虽然一直在不断的行进中。
正在紧张不安时,一篇小作文脱颖而出,获得了最佳优秀(关于克里希那穆提的一个小故事),这让我更加有底气和信心去参加聚会了,那时的我内在是没有力量的,总觉得自己还没有跨进成长的大门。
第一次见那么多的伙伴,都是天然的亲近和友好;第一次见Joven老师和助教竹子,那么的自然和接地气。和老师近距离相处,老师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真实、自我,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是成长——不是高大上,而是融入生活中。
聚会结束后,我的整个成长发生了质变,内在的力量开始被激发出来了,更加坚定了向前走的决心。
小作文既照见了我的真实小我,也成就了我的成长转变。

三、精进
(1)把握疫情期间的良机
2019年年底我给自己新一年的成长计划是系统课学到二分之一,突破情绪的功课。
疫情爆发让我有了大量自由的时间,前期还没有意识到我应该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到疫情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我才突然明白这是我学习系统课的最佳时期了(没有大量繁复的工作,没有复杂的社交,只需要线上上课),全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我的成长。
真正将成长放在核心事件之后,练习和作业的频率就会加快,不期然间,系统课就学完了,我自己都很惊讶。当然,我也知道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距离真正的落地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也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
(2)对接斜杠计划,突破式成长
斜杠计划(内在星球的助教工作)第一次在班级群中提出来的时候,我就申请报名了,直到我加入这个“核心”团队,我才觉得自己的举动有点不可思议。
我什么都没有考虑,只是想要将最好的成长分享给有需要的伙伴,只是隐隐感觉到斜杠将对我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斜杠来到我身边的时机刚刚好,我带着成长的迫切需求加入斜杠的这段时间,彻底体验到了什么叫做跨越式成长,看到了自己很多的局限和恐惧,也在不断的行动中去不断的突破,再回首当初的成长,会发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成长方式。
书写和学习是疗愈性的成长,只关乎个体;而斜杠是突破性成长,将个人与社会紧密的进行了多面向的对接。疗愈性的成长只是生命成长的第一步,而跨越式成长才是将成长落到实处的关键性一步。
(3)人生不确定性产生
成长打开了我人生的视野,发现了自己很多的特质:清晰逻辑、准确表达、行动力强、学习力强、调适力灵活......
同时也真正感受到了老师所说的“人生不设限”,发现自己内在有无限的潜能,只要是自己想要去做的,内在有充分的力量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达成。
而曾经,我只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偏狭者而已,以为这辈子也就教书的材料了,是成长给予了我无限可能的空间,真切的明白——这个世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我们都应该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的绽放。

逆袭总结:
·从前期到系统课中段是最艰难的路段,咬牙坚持即可。
·书写营是成长地基之处,脱离开书写营的成长是不存在的。
·去写、去梳理、去分享、去参加斜杠、去将成长真正落地
·能量内收,专注于自己的成长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它是这一生最重要的优先级
·再次强调——“成长是这个世界上极少数只要你投入就会获得丰厚回报的事情之一”
成长所学来源于内在星球女性成长平台,欢迎同频的你,具体请参考文章:https://tieba.baidu.com/p/6764278007
公众号【修心的疗愈空间】
公号后台回复“教师技能”,可查看新手教师自我提升技巧;
回复“心灵成长”,可查看详细的自我成长书单;
回复“科学育儿”,可查看最全的英语启蒙动画合集。
修心,自由撰稿人。专注教师自我提升、心灵成长及科学养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