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早在早在1910年前少数教会学校就已出现排球活动,但尚未形成一项竞赛项目。
1914年第二届华北运动会于北京天坛举行时正式设立排球为竞赛项目。华北运动会自第二届首设排球竞赛后,一度在比赛中取消排球项目达十年之久,直到1924年第十一届时才恢复排球比赛。
早期华北的排球运动以京、津开展较好,实力比较强,但亦多集中于学校。
当时在北平,大学中排球较好的有: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民国大学等。中学有艺文、汇文、育英、志成、师大、附中等学校。活跃于北平大学间的排球比赛是北平五大学排球联赛。五大学是指清华、燕京、北大、师大及辅仁。女排开展较好的有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及1928年华北球类比赛排球冠军队燕京大学。
天津早期的排球运动首倡于著名的南开学校。南开以至后来之南敏排球队历来为津市各校之冠,其极胜期在30年代。抗战胜利后,天津排球新的一代崭露头角,由廖蔚荪组建的白鸥队,拥有郑必达、李安格等,而南星队则拥有王博智兄弟等,活跃在津门排坛直到解放初期。
排球传入山东半岛以烟台为期最早,约在1914年秋季已有“队球”活动。但是尽管其间曾有一度的繁兴,终因未能普及而趋于沉寂。30年代初期,由于基督教青年会的努力鼓吹提倡而稍有起色,但全市也仅仅有六支球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