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宠薛怀义很可能取得过一次大捷】
垂拱四年之后改元永昌。尽管北方边境无事,但武则天再一次主动出兵攻打突厥,而主将居然是从未上过战场的薛怀义。《资治通鉴》说:“(永昌元年)五月,己巳,以僧怀义为新平军大总管,北讨突厥。行至紫河,不见虏,于单于台刻石纪功而还。”
这就是说,薛怀义的这支队伍向北行军到了紫河,一直见不到敌人,于是在单于台刻石纪功,然后回师。紫河在哪儿?从地图上看,已经进入了突厥之地,即原来的单于都护府辖区,在隋炀帝所修的长城略北一些。但远远算不上突厥腹地。
薛怀义是武则天的男宠,派他领军出征,被很多人看成武则天“破坏军事”的又一证据。可是薛怀义绝非无能之辈,而且也没打败仗。没有任何史料能让我们知道这时的突厥兵马到底在什么地方,或者薛怀义这次带了多少人马。
紫河虽然不够深入,但距离突厥的黑沙南廷已经不远了。当时骨咄禄在于都斤山的汗庭,让他弟弟默啜(就是后来的可汗默啜)驻扎黑沙南庭,所以那一带应该有突厥部落,难道是躲了起来??
仅仅几个月后,永昌元年九月,薛怀义再次以“新平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领军出征。这次领军二十万,讨伐的目标是骨咄禄,那应该是往漠北于都斤山那一带去了。可是结果如何,几本正史都没说。可以肯定的是并没有损兵折将。如果吃了败仗,几本正史绝不会放过,必然大书特书。
接下来差不多有四年,北方边境无战事。很多文章批评说,薛怀义的出征根本没有成果。可是到底什么叫有成果?唐军不可能在大漠里完全消灭突厥。当年的唐太宗也没消灭突厥,只是招降。而武则天时期,招降突厥不太可能,看来也无必要。能够让突厥不再轻易南犯,就是战果。
而且我猜测,薛怀义永昌元年的这次出征实际上大有斩获。因为这次出兵后才过了一年,武则天便放心大胆地称帝。巧的是,骨咄禄恰在武则天称帝后不久病亡,尽管具体时间不详,但《旧唐书·突厥传》说是“天授初,骨咄禄死”,《新唐书·突厥传》说是“骨咄禄,天授中病卒。”天授是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一个年号,用了不到两年。谁知道骨咄禄之死与薛怀义的这次出征是否有关?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b00605f319759ee4a5060c382fa434e/fe455ab5c9ea15ce2529e45ba1003af33b87b21f.jpg?tbpicau=2025-03-01-05_bc1d01dc03d8f2b0cf82dd31525e8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