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作者:张杰琳/文 牟湘宁/图 廖茂园/图 陈丽芝/图 王小龙/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之源,世界大观之始,在不断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为人类提供着源远流长的生命涵养。2020年7月9日,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资环学院赴成都市非遗文化调研服务队前往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世界非遗文化精粹、切身体验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多样性。
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是国际非遗文化节永会址及世界独有的非遗文化交流展示平台,它以“记忆、传承、欢乐、和谐”为宗旨,于全球之先开创纵览世界文明的东方时代。在这里,一段段古老文化跨越千年时光激荡碰撞、相互影响,迸发出沉寂千年的文化回声。
走进博物馆,一座刻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巨大卷轴雕塑映入眼帘,一条条款项似乎昭示着一种沉甸甸的约定,一份关于守护的承诺。上到二楼,迎面是一面世界和声墙,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图片与视频错落地拼接成世界地图的形状。循着顺序,队员们先后经过序厅、讲述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隧道”、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展厅,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礼仪和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以及“文化空间”六块主题展览。其中,“传统手工艺”展览采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将制作过程用视频展现出来,队员们从而更详尽深入地认识到,无论是在千年大国或是偏远部落,文化力量都深深地写在人类的基因里、根植于人类对美的追求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而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通过参观学习,那些流传千百年的口述史、繁杂到难以复制的古老技艺瞬间与队员们拉近距离,深切地感受到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以及其背后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是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做到慎始如终、慎终追远,涵养出更深厚的文化自信。作为当代大学生,当和非遗传承人一起,秉承文化传统,努力弘扬非遗时代价值,展现非遗时代风采,让非遗保护观念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作者:张杰琳/文 牟湘宁/图 廖茂园/图 陈丽芝/图 王小龙/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之源,世界大观之始,在不断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为人类提供着源远流长的生命涵养。2020年7月9日,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资环学院赴成都市非遗文化调研服务队前往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世界非遗文化精粹、切身体验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多样性。
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是国际非遗文化节永会址及世界独有的非遗文化交流展示平台,它以“记忆、传承、欢乐、和谐”为宗旨,于全球之先开创纵览世界文明的东方时代。在这里,一段段古老文化跨越千年时光激荡碰撞、相互影响,迸发出沉寂千年的文化回声。
走进博物馆,一座刻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巨大卷轴雕塑映入眼帘,一条条款项似乎昭示着一种沉甸甸的约定,一份关于守护的承诺。上到二楼,迎面是一面世界和声墙,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图片与视频错落地拼接成世界地图的形状。循着顺序,队员们先后经过序厅、讲述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隧道”、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展厅,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礼仪和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以及“文化空间”六块主题展览。其中,“传统手工艺”展览采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将制作过程用视频展现出来,队员们从而更详尽深入地认识到,无论是在千年大国或是偏远部落,文化力量都深深地写在人类的基因里、根植于人类对美的追求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而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通过参观学习,那些流传千百年的口述史、繁杂到难以复制的古老技艺瞬间与队员们拉近距离,深切地感受到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以及其背后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是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做到慎始如终、慎终追远,涵养出更深厚的文化自信。作为当代大学生,当和非遗传承人一起,秉承文化传统,努力弘扬非遗时代价值,展现非遗时代风采,让非遗保护观念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