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导言-----------------------------------------
在评价一个球员投射是否精准时,通常是用命中率来进行判断。而当进行球员对比时,对比的参照物选取便尤为关键,球场位置、所处年代、命中率类别均为参照物选取的重要考量因素。在本篇中,试图围绕“命中率”通过数据分析对如下问题进行解答:命中率与投射次数关系如何?与出场时间关系几何?不同时代下命中率平均水准若何?不同位置的球员命中率差距如何?等等。
在进入正文前,烦请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本篇选取时间为79-09年,主要分析对象为后卫。
其次,在进行原始数据收集时,选取后卫的标准是场均出手次数超过1次,低于此数的后卫们不在分析范围。又由于B-R网站对球员位置分成G、F、C三类,因而某些主打锋位但也打后卫的球员可能会不在本文分析之列。
再次,文中数据均来自于B-R网站(http://www.basketball-reference.com/)。截止日期为09年4月1号。
最后,多提一点,对数据的态度近来也有诸多讨论,如仍需要对此继续进行辩论,请转往老徐的“记者、球评、专家素养和苦功球员关系—谈篮球赛攻、守数据失真”(http://bbs.hoopchina.com/577223.html),或者“翻译团]在NBA,真相只掌握在数字分析达人的手里”( http://bbs.hoopchina.com/0903/574407.html),或者“数据不是万能的,但光看数据或者不看数据都是万万不能的!”(http://bbs.hoopchina.com/532107.html )。
关键词:
“平均水准”:当季平均水平。
“先发水准”:场均出场时间超过25分钟以上。
“20+水准”:场均得分超过20分以上(自79-80赛季起,单季20+水准的后卫都在10人左右,最多的为01-02的14人,而最少则为81-82、98-99的4人)。
--------------------------------------------------第二部分:命中率分析篇-------------------------------
一、180俱乐部:
对“180俱乐部”做如下定义:(一)赛季场均出场时间超过25分钟或者场均得分超过10分;(二)FG%+3P%+FT%总和超过180%。
本篇中仅仅针对后卫。
小结:
1.自从79-80赛季以来,后卫进入“180俱乐部”共46人次,也即每个赛季不到2人次。这些球员中,该赛季得分超过20的有5人次,最高场均22.3分,最高出手次数单场16.2次。
2.30年中有7个赛季没有后卫进入“180俱乐部”:80-81、82-83、83-84、85-86、98-99、02-03、03-04。
3.自79-80赛季起,共有3人次进入“190俱乐部”,如果再加上单场三分出手超过1次的限制则至于1人次:
Jeff Hornacek在99-00赛季达到FG49.2%+3P47.8%+FT95.0%=192.0%,平均得分12.4分。
4.Jeff Hornacek有7个赛季进入“180俱乐部”,而Steve Nash则有6个赛季进入,而自04-05赛季起,已经连续5年进入该俱乐部,这也是NBA记录。(NASH目前生涯命中率进入“180俱乐部”,NBA史上唯一一位?!!)。
5.在本赛季则创记录的有5位球员进入此俱乐部,分别是:
魔术的Jameer Nelson :FG50.3%+3P45.3%+FT88.7%=184.3%,平均得分16.7分。
猛龙的Jose Calderon :FG50.1%+3P40.7%+FT97.8%=188.6%,平均得分12.9分。
骑士的Mo Williams :FG46.4%+3P43.2%+FT91.7%=181.3%,平均得分18.0分。
凯尔特人的Ray Allen :FG48.6%+3P40.7%+FT95.4%=184.7%,平均得分18.4分。
太阳的Steve Nash :FG50.4%+3P47.0%+FT90.6%=188.0%,平均得分16.9分。
在评价一个球员投射是否精准时,通常是用命中率来进行判断。而当进行球员对比时,对比的参照物选取便尤为关键,球场位置、所处年代、命中率类别均为参照物选取的重要考量因素。在本篇中,试图围绕“命中率”通过数据分析对如下问题进行解答:命中率与投射次数关系如何?与出场时间关系几何?不同时代下命中率平均水准若何?不同位置的球员命中率差距如何?等等。
在进入正文前,烦请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本篇选取时间为79-09年,主要分析对象为后卫。
其次,在进行原始数据收集时,选取后卫的标准是场均出手次数超过1次,低于此数的后卫们不在分析范围。又由于B-R网站对球员位置分成G、F、C三类,因而某些主打锋位但也打后卫的球员可能会不在本文分析之列。
再次,文中数据均来自于B-R网站(http://www.basketball-reference.com/)。截止日期为09年4月1号。
最后,多提一点,对数据的态度近来也有诸多讨论,如仍需要对此继续进行辩论,请转往老徐的“记者、球评、专家素养和苦功球员关系—谈篮球赛攻、守数据失真”(http://bbs.hoopchina.com/577223.html),或者“翻译团]在NBA,真相只掌握在数字分析达人的手里”( http://bbs.hoopchina.com/0903/574407.html),或者“数据不是万能的,但光看数据或者不看数据都是万万不能的!”(http://bbs.hoopchina.com/532107.html )。
关键词:
“平均水准”:当季平均水平。
“先发水准”:场均出场时间超过25分钟以上。
“20+水准”:场均得分超过20分以上(自79-80赛季起,单季20+水准的后卫都在10人左右,最多的为01-02的14人,而最少则为81-82、98-99的4人)。
--------------------------------------------------第二部分:命中率分析篇-------------------------------
一、180俱乐部:
对“180俱乐部”做如下定义:(一)赛季场均出场时间超过25分钟或者场均得分超过10分;(二)FG%+3P%+FT%总和超过180%。
本篇中仅仅针对后卫。
小结:
1.自从79-80赛季以来,后卫进入“180俱乐部”共46人次,也即每个赛季不到2人次。这些球员中,该赛季得分超过20的有5人次,最高场均22.3分,最高出手次数单场16.2次。
2.30年中有7个赛季没有后卫进入“180俱乐部”:80-81、82-83、83-84、85-86、98-99、02-03、03-04。
3.自79-80赛季起,共有3人次进入“190俱乐部”,如果再加上单场三分出手超过1次的限制则至于1人次:
Jeff Hornacek在99-00赛季达到FG49.2%+3P47.8%+FT95.0%=192.0%,平均得分12.4分。
4.Jeff Hornacek有7个赛季进入“180俱乐部”,而Steve Nash则有6个赛季进入,而自04-05赛季起,已经连续5年进入该俱乐部,这也是NBA记录。(NASH目前生涯命中率进入“180俱乐部”,NBA史上唯一一位?!!)。
5.在本赛季则创记录的有5位球员进入此俱乐部,分别是:
魔术的Jameer Nelson :FG50.3%+3P45.3%+FT88.7%=184.3%,平均得分16.7分。
猛龙的Jose Calderon :FG50.1%+3P40.7%+FT97.8%=188.6%,平均得分12.9分。
骑士的Mo Williams :FG46.4%+3P43.2%+FT91.7%=181.3%,平均得分18.0分。
凯尔特人的Ray Allen :FG48.6%+3P40.7%+FT95.4%=184.7%,平均得分18.4分。
太阳的Steve Nash :FG50.4%+3P47.0%+FT90.6%=188.0%,平均得分16.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