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含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比例尺 1:10000000或1/10000000或一千分之一
文字式比例尺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比例尺 100千米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 在相同图幅情况小,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方向 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指向标定方向 N 经纬网定方向(地理坐标) 300N 00 (赤道) 300S300W 00 300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NW E S
图例和注记 常用图例(P8图1-4)
2、社区
社区的概念 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 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
社区的功能 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社区的类型 功能社区 自然社区 行政社区
社区类型 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 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 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
举例 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 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 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 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社区间的相互联系 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大洲和大洋(世界地形图)
海陆分布 地球总面积陆地占29℅,海洋占71℅
陆地 陆地分为大陆和岛屿
大洲 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四大洋面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 (1)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P21图2-4)
大洲位置分布特点 除南极洲外,两两南北对称分布。
大洲间的分界线(P21图2-4) 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亚非分界线 南北美洲分界线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
运河、海峡、山脉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沟通的海洋 地中海和红海 太平洋和大西洋 北冰洋和太平洋
重要的海峡(P23图2-7、2-8) 重要海峡 地理位置 沟通的海洋
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 太平洋和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 欧、非之间 地中海和大西洋
麦哲伦海峡 南美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大西洋
好望角 非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印度洋
岛屿之最 最大的岛 最大的半岛 最大的群岛
格陵兰岛 阿拉伯半岛 马来群岛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陆地上的水的来源;海洋中丰富的资源;陆地空间的扩大;海上交通等,处处体现了海洋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2、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世界地形图)(P48图3-11)
地形类型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特征 世界主要地形区 中国主要地形区
山地 一般500米以上 高大,排列有序,脉络分明 阿特拉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乌拉尔山脉、大分水岭、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
平原 一般200米以下 宽广低平;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是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区 印度平原、恒河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波德平原、大平原、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原 1000米以上 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处比较陡峭 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伊朗高原、巴西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圭亚那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比例尺 含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比例尺 1:10000000或1/10000000或一千分之一
文字式比例尺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比例尺 100千米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 在相同图幅情况小,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方向 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指向标定方向 N 经纬网定方向(地理坐标) 300N 00 (赤道) 300S300W 00 300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NW E S
图例和注记 常用图例(P8图1-4)
2、社区
社区的概念 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 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
社区的功能 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社区的类型 功能社区 自然社区 行政社区
社区类型 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 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 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
举例 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 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 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 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社区间的相互联系 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大洲和大洋(世界地形图)
海陆分布 地球总面积陆地占29℅,海洋占71℅
陆地 陆地分为大陆和岛屿
大洲 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四大洋面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 (1)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P21图2-4)
大洲位置分布特点 除南极洲外,两两南北对称分布。
大洲间的分界线(P21图2-4) 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亚非分界线 南北美洲分界线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
运河、海峡、山脉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沟通的海洋 地中海和红海 太平洋和大西洋 北冰洋和太平洋
重要的海峡(P23图2-7、2-8) 重要海峡 地理位置 沟通的海洋
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 太平洋和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 欧、非之间 地中海和大西洋
麦哲伦海峡 南美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大西洋
好望角 非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印度洋
岛屿之最 最大的岛 最大的半岛 最大的群岛
格陵兰岛 阿拉伯半岛 马来群岛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陆地上的水的来源;海洋中丰富的资源;陆地空间的扩大;海上交通等,处处体现了海洋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2、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世界地形图)(P48图3-11)
地形类型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特征 世界主要地形区 中国主要地形区
山地 一般500米以上 高大,排列有序,脉络分明 阿特拉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乌拉尔山脉、大分水岭、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
平原 一般200米以下 宽广低平;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是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区 印度平原、恒河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波德平原、大平原、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原 1000米以上 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处比较陡峭 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伊朗高原、巴西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圭亚那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