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207贴子:1,144,753
  • 28回复贴,共1
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补有余
这话该怎么解?
这话应该从真实语上面解。
如果说,确实是真实的不足,则不足即是恒足,不存在补不补的问题。
如果说,确实是真实的有余,则有余即是恒余,不存在损不损的问题。
因此看,道德经这两句话,实则是指一个存在,所谓不足即是有余,所谓有余即是不足。从本质上看,不足本身就是永恒的足,因此,既然是永恒的足,所以也是永恒的有余。
说孙悟空有个尾巴,这个是一个误会而已。悟空本来无尾,就是本来无余。这个误会来自六耳猕猴,不是来自孙悟空。那个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的,并不是孙悟空本人。这是因为,孙悟空本人即是天地所崇尚的真佛,他怎么会争着去当什么齐天大圣呢?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因此看,天地本来就是尚孙悟空的,当然不存在自封齐天大圣这个说法了呗。
《西游记》这本书里面,有个比较吊诡的情节,就是六耳猕猴那一章节。这个章节里面,描写说,佛祖把六耳猕猴扣在了钵钵下面,化作一只黄蜂,孙悟空上前一棒子把那个黄蜂打死了。
这个孙悟空被打死之后,如来佛对孙悟空说了一段话:你好好取你的经去吧,切莫再胡思乱想了。
我当时读了这段话后,也觉得比较吊诡。如果说,孙悟空是真佛,他本来就不杀生滴。即便对钵钵下面那个黄蜂,他也是不杀滴。怎么会上去一棒子把黄蜂给灭了呢?这是一个吊诡的地方。另外一个吊诡的地方是:如来佛对打死六耳猕猴后的孙悟空那段话,耐人寻味,什么叫做“切莫再胡思乱想”?孙悟空本人是不会胡思乱想滴。
因此,我现在基本断定,《西游记》这本书,真正深奥难懂的地方,盘中迷里面,还有盘中迷。那就是,真假美猴王的分辨。
以六耳猕猴这个章节为分水岭,西游记前面写的,肯定是假的孙悟空,而这个章节之后的孙悟空,也是假的孙悟空。你们看看西游记最后写取经成功的效果是什么?是如来佛封孙悟空为斗战胜佛。
这个封字,让人觉得好笑。正如慧能大师讲的,何其自性本来清净圆满能生万法,换句话说,佛是本来佛,不是靠人封建的佛。
而什么是佛?知当下的即是佛。那么,以真假美猴王为分水岭,这个前面的章节,后面的章节,前面是自封齐天大圣,后面是被封斗战胜佛,等于说,这个阴阳被调了个头。譬六耳猕猴如心魔,那么心魔即是阴阳,这个阴阳,需要被调个头,这样以来,天下就大治了。
这个道理,道德经这两句话,关于不足和有余的取舍问题能看的出来。真佛不足即有余,有余即不足,根本不存在损害和利益的问题。若说存在这个问题,譬如《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的尾巴一样,从真假美猴王那个章节为分水岭,实际上,心魔被调了头了。这个把阴阳调头的过程,实际上是让阴阳对冲的过程,而阴阳对冲的过程,实际上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过程。等于说是让天下辐辏归心而已。
但是,这个过程,在心魔看来,从哪一头来看,都是符合心魔的意愿的,这是因为,这两端都是美好的,一端是孙悟空成为齐天大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成为了不死之身;另外一端是成为了佛,哈哈。两端都是美好的。只是说,这两端都不在现实世界之中,这样一来,心魔找到自己喜欢的世界,哈哈,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这个不杀生且能解决天下矛盾的问题。


1楼2020-07-15 21:31回复
    总之,孙悟空本来没有尾巴滴。所谓尾巴,其实就是有余。孙悟空本来就是不足者,真实不足的话,那个不足就是真实的有余。

    关于这个问题,庄子写过一段话,实则是正话反说:造物主譬如陶冶大匠,熔炉中的人踊跃曰,哎呀,我将被造就成为人矣,造物主必曰,此不祥之器也,必弃之不顾。
    大家看庄子这段话,其实把真人的来历说了个底儿掉。所谓真人,就是本来被造就的残品也,所谓残品,就是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不足的一个人呗。这样以来,这个真人,名叫孙悟空也罢,名叫任何名字也罢,他注定是大器免成的,注定是有先天缺陷的。正因为这样,这个人当然没有余,就是没有尾巴滴。因此,孙悟空本来就没有尾巴滴。
    庄子这本书,很多话,都是很精妙的,乍一看很奇怪,仔细琢磨,非常的到位,翻来覆去看,那些名言,就是平平常常的理解本身,即是正确的。
    比如,不祥之器,弃之不顾。这句话,是正确的。直接的意思就是正确的。
    对照道德经的话: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
    道德经这句话,和庄子的话,印证的严丝合缝。


    2楼2020-07-15 21:54
    回复
      谦受益满招损的意思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7-15 21:56
      收起回复
        《真假美猴王》这章节,窍门不在乎讲真假,而是讲,这个真假美猴王,都是假美猴王。
        这是因为,真假美猴王,就是二不,二不有两面性,就是有两个自相矛盾的性。那么,西游记之“真假美猴王”这一章,并不是说,真孙悟空打死了假孙悟空,也不是说假孙悟空打死了真孙悟空,而是说,这二不的两面性被调包了。其实真假美猴王打斗,就是道德经所谓的两不相伤。
        我们这么比方这个道理:譬如说,真假美猴王前面章节的侯王是名叫真侯王,那么后面的侯王名叫假侯王,当这两个真假侯王对面冲来的时候,好比两列对面冲击的火车,它们会相遇在某一个点上。那么,这两列火车要不出事故,怎么办,需要一个错车道。那么,这个错车道可以保证,二车相对而能平安过渡。那么这个错车道,岂不就是真人的真空妙性,岂不就是真人的真正大道啊,可以保证阴阳对冲而不发生任何现实事故。哈哈,这就是真人这个真实大错的用处。
        现在大致可以肯定,这阴阳对冲已经成功过渡啦。
        哈哈。因为已经错开了。


        4楼2020-07-15 22:04
        回复
          道德经讲的就是生存之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7-15 22:11
          回复
            你成功了,嘚瑟,就得受损。
            这就是损有余。
            你谦虚,就能学到东西,你骄傲,就学不到东西。
            这叫补不足,损有余。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7-15 22:14
            收起回复
              现在再来研究这个阴阳对冲的效果吧。
              过去的人总是惦记追求未来。未来的人总是惦记追求过去。现在把过去的人调到了未来,那么,他惦记追求的未来,因为他已经在未来了,那么他越追求的欢,岂不是日益往过去趋啊?未来的人喜欢追求过去,那么,他已经在过去了,那么他越追求的欢,岂不是日益往未来趋啊?
              这样以来,二不的自相矛盾的特性,不需要改变,因为这是它的秉性啊。只是我们把它的方向给调了,这样以来,二不越是是卖力,对这个世界,丝毫不影响。这就是《道德经》讲的阴阳对冲以为和的大致原理了。


              7楼2020-07-15 22:18
              收起回复
                虽然理论如此,但是。八,识论。唯,识宗。
                这个事情,最后都是脚底下说了算滴。行道行道,靠的是足下的功夫。没有足下的功夫,单纯靠走意,是不行滴。
                还是我总结的那两句话:大丈夫脚踏实地,好男儿光明磊落。
                这是管用两句话了。


                8楼2020-07-15 22:33
                回复
                  哪里需要解释得这么复杂呀,既然从字面就可以解释那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大海因为低洼所以能受天下之水。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07-16 21:07
                  收起回复
                    而人道就是:人都喜欢锦上添花,难得雪中送炭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07-16 21: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