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学宫吧 关注:1,703贴子:5,120
  • 14回复贴,共1

鬼谷子的语言和道术,象迷宫一样,用词玄奥,深不可测,象高山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鬼谷子的语言和道术,象迷宫一样,用词玄奥,深不可测,象高山一样高,象深渊一样深。过去的几个月,大家一起学习鬼谷子,度过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时间。很多同道反馈说,读鬼谷子的课程,读到后背冒汗。可见内心的震撼程度有多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7-17 18:32回复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鬼谷子·决篇》经文节选)
    在上一讲谋术篇,鬼谷子教导我们,要通过系统的利益关系分析,才能知道和谁建立并保持利益关系,对我们有利,和谁建立并保持利益关系,对我们是不利的。如果是对我们有利的关系,怎么才能设计出来恰当的计谋,来建立和维护与对方的利益关系,并让对方为我所用,以求其利呢?总的原则是,相益则亲,相损则疏。
    根据这个原则,从我们自身的利益出发,我们就可以计算,和其他人的利益关系的亲疏远近。同情相亲,才是最稳固的利益关系,所以,经营关键的利益关系,工作的总方向,就是要做到同情相亲。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7-17 18:3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先进行利益分析,和利益关系的分析,计算谋划出对我们最有利的计策。经过这样的分析之后,计策和方案都形成了,接下来是决策拍板的环节。在一个组织或团队里面,最高领导人,决策是他最重要的工作。但是如何决策,怎么才能确保方向的正确性,很多手握决策权的领导人,却未必了解,如何才能进行专业的合理决策。
      计谋只是在纸面上推演,怎么样的策略,对我们最有利。而这样的计策,能不能进一步实施,推进到现实行动中并走向成功,则还要进一步的转化。因为如果在纸面上都算不赢的帐,在现实的行动中,一定很难成功,所以要谋定而后动。纸面上能算赢的帐,在实际的行动中,也未必能成功。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7-17 18:33
      回复
        比如昆阳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纸面上都是能算赢的事,现实中却都失败了。
        为什么呢?因为纸面上是一套帐,现实中还有另一套帐。所以,决策和计策一样,是极其重要的事,是各自独立的两套专业方法,两者缺一不可。
        计策后面的一步,是决策,要不要实施计策。决策的后面是执行,保持决断落实的计策和路线,不能走样。至此,才能通向成功。也就是说,从成功的结果往前倒推,倒数第一步是执行,决策是倒数第二步。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7-17 18:33
        回复
          由此可见,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错误。我们很多人强调执行力,这是需要前提的,只看到成功前面的最后一步是执行,就强调执行力。如果前面的计策错了,决策也错了,越执行越偏离正确的方向和路线,就会离成功也越来越远,离失败越来越近,而且是越努力越失败,执行力越强,失败越大。
          我们平时说的拍脑门,乱弹琴,瞎胡来,这些说法,是讲决策者,跳过了谋术的制定计策这一个环节,不经谋划,就直接进行想当然的决策阶段。
          我们平时说的优柔寡断,患得患失,迟疑不决,举棋不定,当断不断,这些都是指,在决术的拍板决策环节,出了问题,不够专业。
          我们前面说过,计谋不两忠,所有的计谋,在现实中,必然会合于这一方,忤于另一方。在谋术篇,也有损益不两全的道理。不可能利益关系,能和所有的人都相益。所以,在利益关系分析好了之后,接下来必须得进行后果分析,如何决策,如何拍板,每一个决策,只会导向两种结果,要么是福,要么是祸。成功则福,失败则祸。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7-17 18:34
          回复
            在决策环节,如何才能趋福避祸,这就需要进行决策分析。决策分析,具体的说,它包括后果分析,也可以称之为收益分析和风险分析。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也就是决术篇要讲的道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决术篇的经文。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任何事情,我们在拍板决策前,进行最后的谋虑,一定是因为对计策落实执行下去所产生的结果,心里还怀有疑惑,不太确定,不太有把握,计策执行下去,是不是一定会带来有利的结果,收益是不是确定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7-17 18:34
            回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决策环节的疑,和在谋划环节的疑,是不一样的。谋划环节的疑,是疑惑掌握的信息情报是不是准确,利益计算是不是准确,计策设计得是不是有效,讲的是利益分析的问题。而决术环节的疑,指的是对所可能导致的结果的疑惑和举棋不定,讲的是决策分析的问题。
              所以,切不可把决术和谋术混为一谈,用谋术的利益分析专业方法,来解决决策分析的问题,那样一定会酿成大错。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7-17 18:34
              回复
                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鬼谷子·谋篇》经文节选)
                同情相亲,是合作关系,这种利益关系,可以实现共赢。同欲相疏,是不完全合作关系,这种利益关系里面,讲的是存在利益主导方的利益共同体。
                同恶关系,则不存在共同的利益,再怎么求同存异都找不到共同的利益,在没有共同利益的情况下,还要强行合作,一定是互相损害。这一点,很多人容易犯错误,不问异同,就盲目的寻求合作,为合作而合作,无异于是与虎谋皮。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7-17 18:3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同恶,是指存在利益冲突的两方或者多方。和存在利益冲突的人结合,还想谋取对方什么,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就会造成两者俱害的结果。因为双方的利益是对立的,必然是对方受损,自己才能得益。所以,双方尽管表面上结合在一起,但是背地里一定是竭力的损害对方,来满足自己的利益,这就造成了俱害的局面。
                  最典型的是孙刘结盟,刘备娶孙尚香,荆州的帐孙刘还没算好呢,在荆州地区存在巨大利益分歧和利益冲突的孙刘结盟,还联姻。这就是同恶相亲。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一个孙夫人,反反复复折腾很多次,她看到刘备就冒火,刘备看到她就哆嗦。最后因为存在巨大的利益冲突,孙刘联盟还是破裂了,走向了俱害,吴国杀了关羽,刘备又发起夷陵之战攻打吴国。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7-17 18:36
                  回复
                    最典型的是孙刘结盟,刘备娶孙尚香,荆州的帐孙刘还没算好呢,在荆州地区存在巨大利益分歧和利益冲突的孙刘结盟,还联姻。这就是同恶相亲。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一个孙夫人,反反复复折腾很多次,她看到刘备就冒火,刘备看到她就哆嗦。最后因为存在巨大的利益冲突,孙刘联盟还是破裂了,走向了俱害,吴国杀了关羽,刘备又发起夷陵之战攻打吴国。
                    诸葛亮的隆中对,实际上是谋了个大败局。因为它违背了同恶相亲,其俱害的道理。虽然孙刘基于共同的敌人曹魏,暂时存在联手抗曹这个共同的利益,但是只要曹魏罢兵,孙刘肯定打起来,因为两者在荆州存在的巨大冲突,取代了之前联手抗曹的共同利益。
                    也就是说,存在利益冲突的人,是无法谋取他的。想要谋取他,只能先经营好利益关系,然后才能做图谋。
                    生活中,诸葛亮犯过的错误,想必很多人也犯过。明显就存在利益冲突,还要投入资源,建立合作关系,维护合作关系,最后一定因为利益冲突,导致关系破裂,而且会把冲突公开化,升级化,空忙一场,还落了个鸡飞蛋打和两败俱伤。切记切记,同恶者不能与之相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7-17 18:36
                    回复
                      古人常说,**无情,戏子无义。这也是同恶相亲,其俱害的典型。因为她们和对真心喜欢她们,希望和她们过日子的男人们,利益本然的对立,**和戏子只是图财,喜欢她们的人,却希望和她们好好过日子,这是同恶。而**和戏子,又表现得和这些男人真有感情一样,这样就必然会在同亲的掩护下,互相损害。
                      谋利和避害,在利益操纵中,要两者并举并重,因为世事变幻,亲疏利害关系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发生转换。在利益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建立合作的利益关系,导向共赢俱成,也可以选择建立竞争的利益关系,导向偏成单赢。
                      同样,在利益对立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合作,比如孙刘联盟这么可怕而灾难性的操作,导向双输俱害。也可以基于利益对立,建立不完全互害关系,以一方单方面的终止互害关系,来结束互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7-17 18:37
                      回复
                        在基于共同利益所建立的互利关系中,合作双赢的话,两者都受益。如果其中的一方提出解除利益关系,说明一定是有一方获益比另一方更大,所以是选择终止合作关系,这就只能偏成了。
                        在基于不同利益所建立起来的互害关系中,双方都受害。如果其中一方,提出终止互害的利益关系,利益嘛,两边都没落着。只有一方的损失,肯定比另一方大,这叫偏害。
                        生活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比较不幸的家庭关系。夫妻两个人,基于不同的利益和观念而组建家庭,这是同恶的利益关系。在同恶的利益关系中,两个人互相伤害很多年,就像一场漫长的无期徒刑。最后,先撑不住的一方,被伤害更多的一方,选择了主动投降,要求离婚。另一方则认为自己胜利了。多么典型的同恶相疏导向偏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7-17 18:37
                        回复
                          鬼谷子给我们总结出来了利益关系的四种类型和关系模式,它适用于分析和理解任何的利益关系。比如就拿家庭关系来说吧,最好的家庭关系,是同情相亲,其次是同欲相疏,起码不至于互相伤害。到了同恶相亲,就开始互相伤害了。互相伤害到崩溃,终于选择解除利益关系,也就是一个家庭走向终结,这是家庭关系的最坏的结果。
                          一起生活的人,为什么喜欢经常吵架呢?因为警觉到了对方与自己的不合,所以一定得让对方向自己屈服,形成新的共识,如果对方不屈服,则俩人就会越来越疏远,后面连架都懒得吵了,心照不宣的认为,没感情了。俩人从亲走向疏,从疏再走向离,甚至再从离走向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7-17 18:37
                          回复
                            可见,夫妻之所以会吵架,是说明两个人还不是夫妻同心,吵架只是本能的利益关系自救反应和措施。真正夫妻同心的人,恩爱都嫌不够,怎么可能会吵架呢。并不是说,不吵架就表示没感情了,而是喜欢吵架的夫妻,本来感情就不够深,还没深到二人同心的地步。
                            以及,为什么很多人,对自己家里的家人,态度很差,脾气很大,而对外面的人,就非常和气和客气呢?因为越是亲人,越得合才行,发现亲而不合,就会本能的要求彼此一致,什么都要一致,并希望通过唠叨和吵架,来把对方拉回来和自己一致。而对外面的人,不亲的人,则不会有这种强迫求合的要求。所以会显得对外人特别和气和客气。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7-17 18:3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为什么都是一家人,对方不会这么苛责强迫求合呢?因为对方善解人意。喜欢利用吵架发脾气强迫求合的人,都是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诉求,而不顾及别人的人,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属于那种不讲理的人,只能人适己,不能己适人,可见也是不能辐辏的德薄之人。
                              老子说,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修养好的圣贤,就像水一样,不管对方是个什么特征的人,只要不伤天害理,有基本的礼貌,他都能像水一样的,与对方相合。举着一根车辐去找配套的车毂是很难的,而圣人则是空虚的车毂,无论什么车辐都能和他连接和适配,能辐辏万物。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7-17 18: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