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香相乱吧 关注:53贴子:1,833
  • 13回复贴,共1

【第四幕】应旭,引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20-07-17 23:44回复
    应旭一组较原定提早两日到达浙江,为深入直观了解浙江乡试组织情况,决定私下入城考察。引彬与江南道御史共事几载,寻御史打探江南历年武举情况及上折缘由,御史称历次武举时内场考官事务繁杂,既要负责对照底册验明考生,又要负责各项杂事,多有不察时,易滋长作弊。应旭赞同于城内所见浙江乡试者不下千人,内场若仅有画卷官员弥封官各一人,确应接不暇。后二人又发现考生名册校验环节、考场关防等存在问题,一并将其记录,遣信使追赶效野拿意见。
    @关应旭 @鄂卓述贤-


    2楼2020-07-17 23:51
    收起回复
      【江浙的山水不是第一回见,再踏上甲板时,运河两岸景致过眼,再不是曾经晕着脑袋扶着船舷,连晕沉沉半个月到浙江的愣头青了。百斛游船稳于屋,锦帆瑶席空明里。足靴踏上岸,见礼部关大人也稳当当下船,笑言。】不曾想,关大人第一回来江南,船行半月,竟毫无晕厥之状。
      【两岸渔船商船云集,只因早来两日,岸上并不列队接应的官吏,反倒自在。】关大人,你我不如借此隐去这身上的仙鹤补子,入城考察一番?


      3楼2020-07-19 18:10
      回复
        2关应旭
        (天光明媚,蓝天之上,白云如丝,美景如画,谁人见此不得叹一声江浙好风光。未见岸上浩荡相迎的队伍,皆是因一路畅通,足足提前了两日抵浙。彼时,正从宽敞的甲板踩上坚实的土地,听得叶赫引彬的笑言,不置可否。反而,对其后话,有几分兴趣。)
        “叶赫大人好想法,那我们这就找一处换换衣服?”


        4楼2020-07-28 11:09
        回复
          【江浙富庶之地,亦善有摛翰振藻之辈,而到了京师王畿,礼部殿上面圣者,亦已南方举子为多。照练万机,非一智所达,此番与礼部应旭大人同往浙江,考察为主,亦是襄助瑞王。】
          【着常服入会馆,虽黎庶之中,不乏有高谈阔论之人,驻足细听一番,口音多为江南方言,稍微打听便知,其中多以汉人为主。】某叔父乃礼部尚书,尝听闻,江南一带才子出众,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又探访几处茶馆,所见并无差别,可见科举在江南是为盛事,其中参考举人恐不下千人。】方才想到,曾与江南道御史共事几载,不若咱们去寻其再了解一下乡试之事?


          5楼2020-07-28 20:22
          回复
            (江浙享盛世安乐,这才得以孕育辈出的才子。又过一家茶馆,尚可听闻其中文人墨客的高谈阔论。若不是自己记得有公务在身,亦想与几位一同聊上几句。再聆叶赫引彬之言,十分认同,点了点头,道。)
            “这般针砭时弊之才子如能入朝效力,实乃大清之幸。”
            (复行十数步,忽的记起,叶赫引彬曾与江南道御史共事几载,这或许会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我记得,叶赫大人与江南道御史有些交情?”


            6楼2020-07-29 23:01
            回复
              【颔首称是,莫管这些举子最后过了几关,能否北上燕京,江南这般文风,亦是不多见的盛世。提及江南道御史,又道。】昔年在曾因督察宁波水患之事到过宁波府,与之相识,尔后几番调任,如今他驻江南道,或许可以向他询问一番江南科考的情况。
              【曾在都察院列御史一职,自恃有叶赫作倚靠,从未有过持禄保位之举,进言直谏,也因此得罪过一部分人,如今调任翰林院,也算避开了一些风波。】不若我二人去寻他?


              7楼2020-07-29 23:11
              回复
                (自己亦曾于都察院任职数载,可相交之人多为京官,此番外行,倒是用不上什么关系,唯有仰靠叶赫引彬。)
                “正有此意。”
                (自己初来乍到,对于江浙的了解太过于浅显。若是能从地方官吏一处深入了解一二,便大大有助于日后的行事。自己有心立即动身,可又恐唐突,惹人不快。犹豫片刻,缓言道。)
                “可需要我们先差人去递一张拜帖?”
                (话虽说得客客套套,但语气中难掩急切。)


                8楼2020-07-29 23:45
                回复
                  【眼中晃过那人的样子,如今算来也有五载没见,当初他几经周折在都察院谋了职位,可惜得罪了人,才左迁江南道。不过也算富庶地,比之关外或是西南边陲,依旧胜出太多。】
                  【朝那人府上递了名帖,不消一会便有人引入厅堂,奉上茶水。】
                  【见人至,亦是告知科考之时,武举场内情况,也因有故旧,等了半晌才肯说起诸多不易之处。】关大人如何看?


                  9楼2020-07-30 09:15
                  回复
                    (上门拜访倒是顺利,自己提着心稍稍安了几分。听二人寒暄片刻,便将话儿引上了正题。这说是向人询问江浙科举事宜,可自己越听越觉得像是听人诉苦了。历次武举,内场考官事务繁杂,难免有不察之时,如此便易滋长舞弊。)
                    “的确,方才我二人于城内所见浙江乡试者不下千人,内场若仅有画卷官员弥封官各一人,确应接不暇。”
                    (眉头一皱,此事不好解决。)


                    10楼2020-07-31 21:42
                    回复
                      【江浙一带情况与别处不同,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故而书院也好私塾也罢,更是八紘边陲之处不可相比。但以他所说,这考场内场设置的监考官员不过一人,在别处尚能顾得过来,但放在这里,恐怕够呛。】
                      【趁着御史被小吏叫出去的片刻,侧身向应旭道。】如今看来,这考场设置的一些章程,并不合实际,单是监考官员这项,还有待细究。方才听他所说,在名册校验之时,似乎也有钻空子的可能。
                      【话音顿,沉思片刻道。】你我二人不若立刻将此事传信告知瑞王?


                      11楼2020-07-31 21:48
                      回复
                        “好。此事还需瑞王拿主意,得差信使快马加鞭,尽快赶个来回。”
                        (浙江的情况如此,想来广东亦会有相似之处。传信瑞王,一来可以给人一个参考,二来也的确是需要瑞王权衡。)
                        “你我已然叨扰御史多时,眼下他亦有事要忙,便先行离去,日后得空,再来道谢。”
                        (说罢,与小厮留话,不待御史归来,先一步离开。)


                        12楼2020-07-31 21: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