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吧 关注:19,257贴子:114,147
  • 0回复贴,共1

稻盛和夫:心有所想,事情就一定会成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心有所想,事情就一定会成功
事情的结果由心中如何描绘而定。如果心里总是思考“无论如何都要成功”,那就一定能够成功;“可能不行,也许会失败”,这种想法占据内心时就会失败。
内心没有呼唤过的东西,不会自动来到自己身边,现在自己周围发生的所有的现象都不过是自己内心的反映。
所以我们心里不应该有愤怒、憎恨、嫉妒、猜疑等,不要在心里描绘那些带有否定性的、阴暗的东西,而应该时常抱有梦想,在心里描绘积极的、美丽的事物。只要这样做,实际的人生就会变得美好。
在前文中,我阐述了有关人生和事业的方程式,其中讲到“思维方式的数值范围是从-100到+100”。而我在“心想事成”的条目中所讲的内容,其实与方程式中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换言之,心态决定了人生。
“人生是心境的反映,万物由心生,万法由心造”。这不仅是佛教思想,其他宗教也有类似的教义。可知识分子往往不太相信这种观点。
我已经反复强调过,“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这三要素的乘积便是人生和工作的结果。三要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思维方式”。
一个人的心境、心态、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都会在其人生中反映出来。我把这个道理称为“心想事成”。
或许一些知识分子会反驳我的观点,但我希望大家不要以逻辑和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它,而要把它理解为宇宙的真理及法则。如果对它横加否定,则我努力讲解的“人生方程式”和“心想事成”的道理也无从谈起了。
佛教教义中有“因果报应”之说。为了讲明白这个道理,我曾举过各种各样的例子。其中,我引用得最多的说法是“思念造业”。佛教中的“业(Karma)”即因果报应中的“因”。心念是因之根源,有因必有果。
换言之,一个人的想法与思维非常重要,切不可心生恶念。这便是释迦牟尼佛祖向世人开示的真理。中村天风先生也曾告诫人们“千万不要抱有阴暗的念想”。我对此无比赞同。
此外,中国有句老话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常做善事、积阴德的家庭,势必会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我们常说“德”,简单来说,所谓“德”就是“心怀利他之心”。
以慈悲之心体谅他人、帮助他人者,便是有德之人。所以说,“拥有崇高的哲学思想”并非成为道德高尚者的必要条件,只要能够坚持一生为世人、为社会做奉献,就是一个有德之人。
二、世间所有现象都遵循“因果报应”法则
然而,虽说“万物由心生,万法由心造”,但心念并非立即显现。正因为如此,即便我再怎么拼命强调“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则,许多人仍然难以接受和理解。
恶念并非立刻能结出恶果,善念也并非立刻能结出善果,因此世人往往对“因果报应”之说难以信服。
但只要以30年左右的时间跨度来看,就能发现,因果报应大致上是灵验的。上了年纪的人可以以20年、30年的跨度,来回顾自己从年轻时到现在的人生轨迹,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审视别人的人生,看看他们过去如何,现在又如何。
有的人幼时命途多舛,中途命运好转,晚年又落魄潦倒;有的人从小家境富裕、生活幸福,可在毕业踏上社会后,却整日辛劳、吃尽苦头。
每个人的人生可谓千差万别,但只要以一定的时间跨度来看,就能发现,短则10年,长则30年,心态与结果往往相符。

因此,我之所以强调“心想事成”,并非想宣传“想法立刻能成真”的唯心论,而是倡导大家“要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总之,如果纵观人的一生,就能明白“心想事成”是真实不虚的道理。
但也有这样的情况:即便观其一生,某些人似乎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因果报应。
如果每个人的一生都能分毫不差地印证因果报应法则,大家势必都会信服和理解我所讲的道理,可现实并非如此,因此不少人对我的话表示怀疑。对此,我曾苦恼不已,常常思考“怎样才能让大家真正明白这个道理”。
就像前文中所提到的,就在我苦苦思索时,一本书为我解了惑。它就是《西尔弗·帕奇的灵言集》。
书中写有这样的内容。
“心之所思所想,会在现实中呈现。对于这种说法,想必各位都表示怀疑,但这的确是真理。在肉身存活的现世中,即便因果报应不成立,但如果算上我目前所在的死后世界,真可谓是报应不爽,丝毫不差。”
这简单的两三句话,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
的确,在这个世界中,并非所有现象都遵循“有因必有果”的法则。有的恶人身居高位、专横跋扈;有的好人生活艰辛、坎坷重重。
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好人所受的辛苦磨难其实是上天的考验。只要通过考验,便能取得巨大飞跃,从而度过精彩美好的人生。
同理,虽然一些恶人看起来飞黄腾达、一帆风顺,但势必会招致灭亡。虽然有的恶人似乎“逃过了报应”,但按照西尔弗·帕奇的说法,如果把“死后世界”计算在内,因果报应便丝毫不差。我认为,这便是世间的法则。
阿米巴经营管理培训 有兴趣可加微信 18198820918 邹小姐


1楼2020-07-20 14:4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