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吴大馨 留馨雨 3天前
惊鼠藏窟,主通胆经
“惊鼠藏窟”这个动作主练胆经。这个动作相对复杂一点儿,因为胆经是人体最曲折多变的经脉,所以手用罩法在身体上循经运动时,会有如之字形样的曲折运动,对照经络图上胆经的循行线路,就能知道这个动作是怎么来的。
基本动作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664eadb6ea1f4134e0370576151e95c1/09736ddda144ad3499d2b7d2c7a20cf430ad85c3.jpg?tbpicau=2025-02-23-05_f0e94f84bc1f9fbc7645624bfbeb5f15)
接上式。身体重心在右足,左手掌上行至耳,掌心罩在耳后胆经穴,沿耳后、耳上、耳前来回罩行两次,左手掌心与头部保持2-5公分距离。(图11-1)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7b6f57a2d292df597c3ac1d8c305ce2/c95f23f9d72a60598675d14f3f34349b023bbacb.jpg?tbpicau=2025-02-23-05_4e5adf0585d0916a36dd131c9ca1f483)
左手再沿肩头胆经的肩井穴行至腋下渊腋穴,再至上腹右侧日月穴,这时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足尖点地,右臂右掌成弧形护腹。(图11-2)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458309ff1cd7b89e96c3a8b3f254291/2461a66034a85edf7deece765e540923dc5475d2.jpg?tbpicau=2025-02-23-05_803af68638ebaed841994425f73d03f9)
左手至右侧腰上部(京门穴)时,右脚向右前方跨出一步,身体随左手掌的下行,逐渐前倾,左手伸向右股正外侧,右臂自然抱圆下垂。(图11-3)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3b6b1ea9b5494ee87220f111df4e0e1/1f1411f81a4c510f7991d24f7759252dd52aa5db.jpg?tbpicau=2025-02-23-05_d1b8b867b3ee0509c6a4725bf4b049af)
左掌至腹沟处维道穴、臀部正中的环跳穴,再沿腿外侧正中胆经。此时身子前曲约90度,左膝弯曲,右腿伸直。右掌罩在左掌加持。(图11-4)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69d0c874658b4710ce2ffdc4f3cfc3b2/b96f420e7bec54e7e5a02a4bae389b504ec26aec.jpg?tbpicau=2025-02-23-05_e750fbf6a4e557cb550c1ac36419475c)
左掌罩胆经继续下午,直至足趾。此时上身已从前倾形变成弯腰势,手与身体始终保持3~5厘米的距离。(图11-5)
此动作中的左掌在身体右侧呈“之”字形运动,形若受惊之鼠在洞穴乱窜。
足少阳胆经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者面微有尘(1),体无膏泽(2),足外反热(3),是为阳厥(4)。是主骨所生病者(5),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6),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注】
(1)面微有尘——形容面色灰暗,好象蒙有尘土一样。
(2)膏泽——即脂滑润泽之意 。
(3)足外——指下肢外侧,经脉所过部分。
(4)阳厥——此指足少阳经气阻逆为病。
(5)主骨——张介宾说:“胆味苦,苦走骨,故胆主骨所生病。
(6)马刀侠瘿——此指瘰疬生在颈项或腋下等部位。
【释文】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口苦,喜叹气,胸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孔象蒙着薄尘,身体没有柔润光泽,小腿外侧热,还可发为足少阳部分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骨”方病症:如头痛,颞痛,眼睛外眦痛,缺盆(锁骨上窝)中肿痛,腋下肿,如“马刀挟瘿”等症,自汗出,战栗发冷,疟疾乃危急部、胁肋、大腿及膝部外侧以至小腿腓骨下段“绝骨”、外踝的前面,以及各骨节都疫痛,小趾侧的次趾(足无名趾)不好运动。
胆经是一条非同小可的经脉,现在用传统方法养生的朋友都非常重视这条经脉。最常见的腰腿方面的疾病,就是很难缠的一种病。很多朋友去看医生后,医生大多从风湿、炎症的角度去治疗,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思路,但不是最佳的治疗思路。最佳的治疗思路应该是从经络入手,而这个经脉就是足少阳胆经。因为少阳居三阳之中,属于半表半里的经脉。“经络所过,病之所主”,我们来看看胆经所走的线路,腰、腿、脚正是胆经所经过的地方。那么不少腰腿方面的疾病都可以在胆经上来治,如下肢**、下肢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腰腿酸痛、崴脚……凡此腰腿的种种病邪,都可从胆经而治,而且很多情况下能立竿见影,比打针吃药更为有效和迅速。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备和输送胆汁,参与消化,有消化吸收方面的问题也是可以找胆经的。肝胆互为表里,所以肝病也可找胆经来治。在临床上有些患有肝系统疾病的朋友,当你在肝经上寻找不到反应点时,可以去胆经上找,往往会有不错的效果。
惊鼠藏窟,主通胆经
“惊鼠藏窟”这个动作主练胆经。这个动作相对复杂一点儿,因为胆经是人体最曲折多变的经脉,所以手用罩法在身体上循经运动时,会有如之字形样的曲折运动,对照经络图上胆经的循行线路,就能知道这个动作是怎么来的。
基本动作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664eadb6ea1f4134e0370576151e95c1/09736ddda144ad3499d2b7d2c7a20cf430ad85c3.jpg?tbpicau=2025-02-23-05_f0e94f84bc1f9fbc7645624bfbeb5f15)
接上式。身体重心在右足,左手掌上行至耳,掌心罩在耳后胆经穴,沿耳后、耳上、耳前来回罩行两次,左手掌心与头部保持2-5公分距离。(图11-1)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7b6f57a2d292df597c3ac1d8c305ce2/c95f23f9d72a60598675d14f3f34349b023bbacb.jpg?tbpicau=2025-02-23-05_4e5adf0585d0916a36dd131c9ca1f483)
左手再沿肩头胆经的肩井穴行至腋下渊腋穴,再至上腹右侧日月穴,这时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足尖点地,右臂右掌成弧形护腹。(图11-2)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458309ff1cd7b89e96c3a8b3f254291/2461a66034a85edf7deece765e540923dc5475d2.jpg?tbpicau=2025-02-23-05_803af68638ebaed841994425f73d03f9)
左手至右侧腰上部(京门穴)时,右脚向右前方跨出一步,身体随左手掌的下行,逐渐前倾,左手伸向右股正外侧,右臂自然抱圆下垂。(图11-3)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3b6b1ea9b5494ee87220f111df4e0e1/1f1411f81a4c510f7991d24f7759252dd52aa5db.jpg?tbpicau=2025-02-23-05_d1b8b867b3ee0509c6a4725bf4b049af)
左掌至腹沟处维道穴、臀部正中的环跳穴,再沿腿外侧正中胆经。此时身子前曲约90度,左膝弯曲,右腿伸直。右掌罩在左掌加持。(图11-4)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69d0c874658b4710ce2ffdc4f3cfc3b2/b96f420e7bec54e7e5a02a4bae389b504ec26aec.jpg?tbpicau=2025-02-23-05_e750fbf6a4e557cb550c1ac36419475c)
左掌罩胆经继续下午,直至足趾。此时上身已从前倾形变成弯腰势,手与身体始终保持3~5厘米的距离。(图11-5)
此动作中的左掌在身体右侧呈“之”字形运动,形若受惊之鼠在洞穴乱窜。
足少阳胆经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者面微有尘(1),体无膏泽(2),足外反热(3),是为阳厥(4)。是主骨所生病者(5),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6),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注】
(1)面微有尘——形容面色灰暗,好象蒙有尘土一样。
(2)膏泽——即脂滑润泽之意 。
(3)足外——指下肢外侧,经脉所过部分。
(4)阳厥——此指足少阳经气阻逆为病。
(5)主骨——张介宾说:“胆味苦,苦走骨,故胆主骨所生病。
(6)马刀侠瘿——此指瘰疬生在颈项或腋下等部位。
【释文】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口苦,喜叹气,胸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孔象蒙着薄尘,身体没有柔润光泽,小腿外侧热,还可发为足少阳部分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骨”方病症:如头痛,颞痛,眼睛外眦痛,缺盆(锁骨上窝)中肿痛,腋下肿,如“马刀挟瘿”等症,自汗出,战栗发冷,疟疾乃危急部、胁肋、大腿及膝部外侧以至小腿腓骨下段“绝骨”、外踝的前面,以及各骨节都疫痛,小趾侧的次趾(足无名趾)不好运动。
胆经是一条非同小可的经脉,现在用传统方法养生的朋友都非常重视这条经脉。最常见的腰腿方面的疾病,就是很难缠的一种病。很多朋友去看医生后,医生大多从风湿、炎症的角度去治疗,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思路,但不是最佳的治疗思路。最佳的治疗思路应该是从经络入手,而这个经脉就是足少阳胆经。因为少阳居三阳之中,属于半表半里的经脉。“经络所过,病之所主”,我们来看看胆经所走的线路,腰、腿、脚正是胆经所经过的地方。那么不少腰腿方面的疾病都可以在胆经上来治,如下肢**、下肢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腰腿酸痛、崴脚……凡此腰腿的种种病邪,都可从胆经而治,而且很多情况下能立竿见影,比打针吃药更为有效和迅速。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备和输送胆汁,参与消化,有消化吸收方面的问题也是可以找胆经的。肝胆互为表里,所以肝病也可找胆经来治。在临床上有些患有肝系统疾病的朋友,当你在肝经上寻找不到反应点时,可以去胆经上找,往往会有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