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中吧 关注:10贴子:84
  • 0回复贴,共1

洗 礼

收藏回复

  • 125.67.64.*
洗     礼
                四川省遂宁2中 张正中
器皿喧嚣的时代,灯火酒绿,凡尘中的过客囚禁在都市浮华中 ,麻木而忙碌的奔波。曾几何时,也许有过人生的宏伟蓝图,可又有几时,能找到那涤荡心灵的一泓清泉 ?
直到有一天 ,几千年姑苏繁华的缩影重回世人的眼,婀娜的折子戏身姿再一次点亮《牡丹亭》的凄美,温润的水磨调声韵又一声唱响《桃花扇》的悲歌,华美的戏曲文台本复一笔谱写《玉簪记》的精彩。
昆曲,那600年前的典雅艺术,曾在历史的断层中短暂地离开了主流社会的生活。离开了昆曲的人们,只有在那虚华的万家灯火下,失落的叹息。
如今的生活状态,少了一种闲庭信步的从容。整日在闹铃声中匆匆苏醒,在夜深人静疲惫睡去。总是以名利为目标,压抑着本应快乐的心灵;总是以繁忙为借口,排斥着典雅的乐趣。
如今的精神文化,少了一种打动人心的真挚。时下的流行歌曲,生生死死不少见,但坐拥着心灵从容不迫的却很少见。今天传唱大江南北的首首情歌,也已缺少了一种静看梨花开落,细数枫叶飘零的那般细致的心境。
昆曲,洗礼着心灵的匆忙,带来了一份闲适。“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掩着一片美丽的园林,它无非被一扇无形之门遮掩着。如今,长久在物质生活中愚昧的我们推开了这扇门,纵然久未来过,但只是轻轻地打开了一道缝,一眼望去,却已看见了那些不曾留意的东西,那些契合与内心的东西,那些属于梦想的东西,我们走回了这片园林,接受着灵魂的洗礼,昆曲的那份典雅与从容,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片人性美的悠闲天地。
昆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却有着洞彻心扉的真挚深情。那种深情,不仅有着程度之深,也有着程度之细。昆曲的情感,是细腻婉转而又能够纤毫毕现的一种情趣。《牡丹亭》中那曾姹紫嫣红开遍,却付与断井颓垣的哀叹,恰如其分的点出了杜丽娘心中的无奈叹息。《玉簪记》中 ,“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的情境,点缀了陈妙常焚香静坐,以琴抒怀的雅趣。这样一份细腻精致的真情,洗礼着时下那种对情感的冷漠和不尊重,让这个精神财富匮乏世界中的人们,懂得了什么才是契合于内心、涤荡于心灵的感情,这份洗礼,无疑使我们重新找回了散落在寂寞沙洲中的精神魅力。昆曲,让今天的感情填充了一份真诚,显得如此的贴切与自然,传统文化所留下的财富,不但能让我们追忆过去的美好,还能在寂寞之时,成为洗礼内心、保持平和的一份工具。
昆曲的唱腔,有着江南水乡般的韵味,静听着昆腔的,因为嘴上归韵讲究,配了婉转有力的水磨腔,直磨得心里温温润润滴下水来。这便是一种润泽心灵的清泉、便是一次滋润魂灵的洗礼。记得从小生活在苏州的画家朱亮,深受江南文化影响,江南昆曲唱腔的阴柔之美在他的画面里似也得到了突出的体现。他那山水空间的不断闪烁变化,不正是受昆曲唱腔的润泽。昆曲的洗礼,为文化的天空带来了一种辗转于心、不绝于缕的温馨。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 ,我们曾苦苦追寻,追寻一份洗礼惨淡的安慰品,追寻一份洗礼冷漠的净化剂。
终于,昆山脚下的水磨雅韵又一次在充满生机的大地唱响,用一份闲适与从容 ,洗去了都市文明中的匆忙与压抑。用一种真挚与热忱,退却了流行文化中的冷木与无情。
你听,那萦绕天空的洗礼之音,是否让你蓦然心惊?



1楼2009-12-19 00:3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