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31 倾诉】“心魔”用荣誉,成功,价值与爱这些患者内心深处所渴求的东西作为诱饵,威逼利诱让他成为它的奴仆。它许诺会把精神匮乏的人变得卓越与不凡,会让被嫌弃的人赢得所有人的赞美与崇拜,会让无助轻重的感觉消失,对于内心缺失的安全与价值的人来说,这就成了他的救命稻草,并最终迷失了他自己。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美剧,巫师受到了诅咒,他无法照料自己的孩子,结果孩子在孤儿院受尽了折磨与屈辱,看不到任何光亮。而此时一个魔鬼过来告诉孩子它可以保护他,之后这个孩子也因此成了魔鬼的奴仆,最终被魔鬼控制。
变得卓越,不凡,圣洁,被爱,这些需要实际上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的美好愿望,但对于心理匮乏的人来说,这成了他救赎自我的方法,最终成了一种强迫性的需要。
此时,理想化自我的幻想就已经不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而具有了生命力,最终成了可以控制,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力量。开始他会幻想自己是一个无比圣洁,十分完美,或战无不胜,好像天神一般,起初他还是能区分现实与幻想的不同,不过他太无助,太无依无靠了,幻想中的能力与美好,就好像一个火腿在诱惑一个饥肠辘辘的人,亦或是一个在沙漠中行走要渴死的旅人,当他看到一片绿洲,就算是海市蜃楼他也总算时看到了希望,当然他多么渴望这一切是真实的,毕竟只有这样他才能得救,才能逃避这糟糕的现实与无能为力的自己。
一个女孩谈到,在相依为命的奶奶去世,她不得不和继母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她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人,而这个时候她的人格似乎产生了分裂,在想象中她给自己创造出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强大的、完美的、坚强的,是可以保护她的。因为现实中的她太弱小,太无助,无法保护自己,所以她必须依靠这个幻想中的人来活,慢慢的这个幻想中的人有了性格,脾气,想法,她虽然知道这个人并不是真实的他,但时间长了,她竟然也分不清,或更愿意相信这个人就是她自己。结果这个原本只是存在于她头脑中的“东西”,慢慢地已经取代了她,,它开始有了主导的权利。虽然它看起来像人,甚至比人类更加坚强与高尚,但本质上来说它并不是一个人,就好像电影中的妖怪一般,它只是有一个被美化的人的外形,但骨子里它没有人性的情感与理智,它是僵化的,机械的,脱离实际的,就好像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设计的一种机器。当它成了一个人的支配力量,就会形成日后种种和现实与自我的冲突埋下伏笔#人性与魔性 2#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美剧,巫师受到了诅咒,他无法照料自己的孩子,结果孩子在孤儿院受尽了折磨与屈辱,看不到任何光亮。而此时一个魔鬼过来告诉孩子它可以保护他,之后这个孩子也因此成了魔鬼的奴仆,最终被魔鬼控制。
变得卓越,不凡,圣洁,被爱,这些需要实际上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的美好愿望,但对于心理匮乏的人来说,这成了他救赎自我的方法,最终成了一种强迫性的需要。
此时,理想化自我的幻想就已经不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而具有了生命力,最终成了可以控制,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力量。开始他会幻想自己是一个无比圣洁,十分完美,或战无不胜,好像天神一般,起初他还是能区分现实与幻想的不同,不过他太无助,太无依无靠了,幻想中的能力与美好,就好像一个火腿在诱惑一个饥肠辘辘的人,亦或是一个在沙漠中行走要渴死的旅人,当他看到一片绿洲,就算是海市蜃楼他也总算时看到了希望,当然他多么渴望这一切是真实的,毕竟只有这样他才能得救,才能逃避这糟糕的现实与无能为力的自己。
一个女孩谈到,在相依为命的奶奶去世,她不得不和继母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她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人,而这个时候她的人格似乎产生了分裂,在想象中她给自己创造出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强大的、完美的、坚强的,是可以保护她的。因为现实中的她太弱小,太无助,无法保护自己,所以她必须依靠这个幻想中的人来活,慢慢的这个幻想中的人有了性格,脾气,想法,她虽然知道这个人并不是真实的他,但时间长了,她竟然也分不清,或更愿意相信这个人就是她自己。结果这个原本只是存在于她头脑中的“东西”,慢慢地已经取代了她,,它开始有了主导的权利。虽然它看起来像人,甚至比人类更加坚强与高尚,但本质上来说它并不是一个人,就好像电影中的妖怪一般,它只是有一个被美化的人的外形,但骨子里它没有人性的情感与理智,它是僵化的,机械的,脱离实际的,就好像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设计的一种机器。当它成了一个人的支配力量,就会形成日后种种和现实与自我的冲突埋下伏笔#人性与魔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