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战神吧 关注:26贴子:104
  • 0回复贴,共1

销售大牛都懂的反向思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要选一个应聘门槛最低的岗位,销售应该排得上号。
不同于其他岗位明确的技能要求,招销售的门槛要低许多:最好有相关经验,但没经验也不要紧;学历要求通常也不高,甚至不要求学历。剩下的要求就更难以量化衡量了,比如诚实守信、具有团队精神和时间管理能力,有极强人际沟通技巧和客户亲和力……

诚实守信?团队精神?
哪家公司会招不诚实的员工?哪个岗位不需要团队精神?
时间管理能力?要达到什么水平?
人际沟通技巧和客户亲和力?怎样才算有技巧?怎样才算亲和力强?
这样的要求基本就等于无要求,那为什么很多企业会把销售的招聘门槛设置得这么低呢?因为他们在用人数换订单。
很多企业大量招聘销售,最常见的就是保险公司、地产公司和汽车经销公司,然后安排新销售们去做最机械、失败概率最高的工作:电话拜客。电话打得够多,自然有成交量。

但这份工作对销售员本人来说,就不太友善了,成功率低,很容易有挫败感;每天被人嫌、被挂断电话,自己也会有厌恶情绪。此外,没有销售天赋的人也很难从日常工作中获得什么提升。这是电话销售的困境,也是所有销售工作的困境:工作挫败感强,提升空间小。
关于前面所提到的电话拜客工作,我们应该去做相反的事情,用反向思维。还是电话销售这个举例。
有一个保险销售,他的电话拜客接通率很低,2%不到。所谓的接通率不是指电话被接通就成了,而是指客户愿意实质性地聊上几分钟,然后可以慢慢有机会转化的。也就是说,100个电话打出去,其实只有一个人会有可能买单,这当然让他很难受。
于是这个销售使用“做相反的事情”。
你越像个销售人员,你的信任度就越低。只要客户在你身上看到、听到、闻到、感觉到有销售人员的那种感觉,他就会立刻启用买家系统来防备你、挑战你。因为销售人员是赚钱的,客户是掏钱的,所以客户对销售人员是本能抗拒和反感的。
销售人员应该去做相反的事情。

通常,销售人员的声音,要么是像机器人一样机械,要么就像演讲者那样亢奋。所以,得换一下,试着用自然、放松的语气去说。
然后,要把主动权交给客户,可以这么说:
我承认这是一个销售电话,我也不敢说确定一定适合你,不知道是不是会打扰你,我其实也有点小紧张。要不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我为什么打这个电话,您来决定要不要往下聊。
不要以为这样做了客户就会说“太好了,我们好好聊聊”,据这位销售统计,用这段话做开场白,电话接通率也只有7.5%而已,大多数电话还是会被直接拒绝或挂断。
但也别小看7.5%,这已经是原来的三四倍了,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而已。短短的几句话,最起码让你显得很真诚。有些客户听了之后就笑了,回答说:“我还没看过有这么诚实的销售人员,没事,你说说看。”
这,就叫做“做相反的事情”。通过这个原则,销售人员就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销售话术、销售流程,看看如何才能和一般销售有所不同,从而进一步提高成功率。
其实反向思维这个灵感,来源于桑德拉销售体系。
这个体系创立于1967年,5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销售实战辅导。在全球30个国家服务了数以万计的企业客户,包括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而它的创立者桑德拉,曾经也是一个迷茫的销售员,一想到要打陌生电话就紧张到胃疼,打完20个电话后,整件衬衫都会被汗水浸湿。他不喜欢销售工作带来的挫败感与压力,但生意失败的他却又不得不去做销售工作。
最终,这段痛苦的经历,让桑德拉深刻地洞见了人性,开创了桑德拉销售体系。这个体系最最突出的特点是不仅能帮助销售人员提高业绩,还能让销售人员保持尊严与从容。比如刚刚电话拜客的例子,能进一步推销,当然最好,不能进一步推销,也保持了礼貌。
不过多地去说这个人,感兴趣就去百度一下。
最后加一句:做销售,除了会话术以外,还要懂人心!


1楼2020-08-06 10:5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