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吧 关注:12,225贴子:669,094

血色黄昏——黄维突围及被俘考证1948年12月15日黄昏,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血色黄昏——黄维突围及被俘考证
1948年12月15日黄昏,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双堆集歼灭战终于拉下帷幕,国民党12兵团被全歼,兵团司令黄维被俘。
对于双堆集歼灭战具体过程和作战细节,各个参战部队的作战总结报告和官方战史记录的很详细,而对黄维被俘的具体细节却很模糊,甚至有很多的冲突,包括官方的说法也互有矛盾。
在双堆集本地也有好几个版本的传说,比如地名忌讳说:天该灭黄维,突围时坦克陷进了黄沟里,被败兵裹挟着逃命时遇到解放军,黄维遇到黄沟,当然要翻车的。还有一个版本更为传奇就是鬼打墙:说是黄维乘坐坦克碾过用死尸和伤兵填出来人桥突出重围,由于天黑看不到路,也不敢下车观察。坦克狂奔了一夜,码表都显示跑了八十多里地,天亮后以为逃出生天,刚爬出坦克就被被一群解放军围住。据说是坦克两条履带转速不一致,就像遇到鬼打墙,画了一夜的圆,又钻进包围圈。至于抓获黄维的更有中野三纵7旅范天枢、薛振英说,还有中野九纵27旅李德银说等等。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8-11 18:59回复
    至于黄维被俘的经过,现在网上争论很多,各说各辞,好像也都有道理。
    本人是淮海战役战史爱好者,十几年来收集几乎所有出版的关于淮海战役的文字资料,收藏了一些战役当时的历史文献。更有利的是本人就在双堆集附近工作,无数次勘察战场旧址,走访健在的老兵和见证群众,比一般人更会有直观的体会。
    现在我就根据史料考证及本人现场勘察体会,去伪存真,抽丝剥茧,穿透历史的迷雾,尽量客观合理真实的还原出黄维从突围到被俘的具体细节,以供大家参考。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8-11 19:02
    收起回复
      说句废话,没人比黄维本人更了解被俘的经过,可惜老黄也早已做古,他又是有名的傲慢、固执之人。让一个自尊心强过生命的人在回忆录里去描写自己被俘的细节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12兵团被歼纪要》只是一笔带过。这也或许是关于黄维被俘争论过多的原因之一。
      要想搞清黄维被俘的细节,我们要先理清三个问题。
      一,黄维是在什么情况下突围的?
      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1948年12月14日,被围困在双堆集已经20天的12兵团已濒临崩溃。在人解放军的围攻下,主要阵地已经残破不堪,防线被压缩在双堆集周围几个小村子里。为保存实力黄维和兵团副司令胡涟商议计划于15日实施分散突围,并电报蒋介石及空军总部,以获得支援。
      15日上午9点,空军副司令王叔铭飞到阵地上空,直接与黄维通话,并告知空军无法给予支持。无奈之下,黄维当天中午就在兵团司令部召集第十军军长覃道善,十八军军长杨伯涛会同军团副司令吴绍周,胡涟等人商议突围事宜。突围方针是“四面开工,全线反扑,觅缝钻隙,冲出重围”,其实也就是四散逃命,各顾前途。突围时间定于定于当天黄昏,主要往西、北、东三个方向。突围后第一集合地为蚌埠之南,第地集合地为滁县。会上胡涟还一再叮嘱:“突围人员千万不要往合肥方向,那是桂系军阀李品仙的地盘,中央军与桂系一直不合,否则就会被缴枪(国民党逃命时还考虑派系斗争,哪有不败之理)”。
      散会后杨伯涛,覃道善回到各自指挥部。突围命令下达后,立即造成各部队的骚乱,破坏武器,焚烧文件,掐断通讯线路,一片恐慌。有的为了逃命,不到预定时间就开始行动,慌乱之中根本形不成有组织的突围。
      将近黄昏时,兵团部停车场遭受到炮击,各战车纷纷启动,被迫提前突围,战车夹杂着溃兵纷纷向西方涌去,突围此时成了无组织的逃命。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8-11 19:16
      收起回复
        二,黄维的突围路线。
        现在分析黄维的突围线路问题。突围方向是没有争议的,黄昏时分突围开始。根据方案,司令部黄维,胡涟,吴绍周每人分配一辆坦克,由兵团司令部小马庄往西方突围。西侧黄沟上只有一座长八米,宽三米左右的石桥,当时黄沟防线、平谷堆制高点还在国军控制之下,正好能对突围行动进行掩护。
        据兵团副司令吴绍周回忆:突围时他分配到3号坦克,跟在黄维,胡涟后面。过桥时,前面两辆坦克把桥压坏了,他的坦克没法过桥,陷在沟里,由于担心突围后被蒋介石问罪,只好坐在堆上玉皇庙门口等待被俘(陷在黄沟里的其实是吴绍周,而不是传说中的黄维)。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8-11 19:53
        回复
          据中野一纵参谋长潘焱回忆:15日下午17时许,前后刘庄有大量敌人经过平谷堆向西北方向运动,并有一部向西运动,队形中有坦克和车辆。
          当时纵队指挥部警卫连报告:有一辆坦克竟然冲到指挥部东侧的公路上(纵指位于肖庄,就靠近公路边上),然后转弯向西南方向逃跑,纵队司令杨勇和政委苏振华当时都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
          这辆坦克经判断正是胡涟的二号车,沿着公路往南一路狂奔,沿途解放军部队还误认为是自己人开的,没有查证。一直开到北淝河边,遇到巡逻的民兵,胡涟被手榴弹炸伤后背,幸亏警卫冒死架着,用枪逼着艄公强渡过河,才逃出生天。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8-11 20:03
          收起回复
            现在突围路线已经很清晰了,黄维和胡涟从平谷堆过黄沟石桥后,分成两路。胡涟一路直接往西突围然后顺着公路转弯向南。黄维另一路过黄沟则顺着双堆——南坪公路往西北南坪方向逃跑。
            黄维他们突围时乘坐的是美制M3A3 轻型坦克,此款坦克战斗全重12700千克,车长4.53米,车宽2.24米,汽油发动机,车速较快,机动能力较强。坦克虽然越野能力较好,但只能通过浅沟和平坦的田野,遇到遇到稍微大一点的沟河也只能如黄牛入井,马力再大也得在哪趴着。
            双堆集附近沟河纵横,黄维要想突围,必须走公路,或者是没有沟河的田野。
            那种突围后黄维乘坐的坦克在直径十公里的区域转圈的说法,是不合常理的。毕竟双堆集不是戈壁滩或者大草原。闭着眼睛开,不出三公里,就会掉进河沟中。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8-11 20:18
            回复
              晚上夜班,明天继续更新,希望各位老师指正。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8-11 21:07
              回复
                三,黄维的被虏地点,谁抓了他?
                黄维突围路线确定好以后,我们再分析黄维的被俘地点,到底是谁抓了黄维?
                一场战役中,能够俘获对方的主将,是取得完胜的标志,无论谁抓获了敌酋,都是大功一件。
                到底是哪个部队抓获的呢?我们先看一篇关于黄维被俘的新闻报道。1948年12月29日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在一版刊登了一篇《黄维就擒记》的新闻报道:
                12月15日黄昏,电话机忙的不可开交的向各部传告:“敌人溃逃了,赶快捉俘虏,赶快捉黄维”!解放军某部特务营教导员范天朴(枢)接到电话,就马上带着五个通讯员分头南坪集东南头、五里地的周庄一带搜索,他们发现一辆被打坏了的坦克停在大周庄的东南,通讯员傻小六、范介明沿着坦克搜索过去,在一道麦田沟里,发现了一条黑影,平伸着两手,翘着屁股,头朝地下钻,他们开始以为是一只野狗,随便喊叫一声,那黑影应声就抬起头来,原来是个人,头上的钢盔在月光下发亮。
                傻小六、范介明端着枪跑过去,那人马上举起双手乖乖地站起来了,两条腿发抖。
                “干什么的?”他们喊了一声。那个家伙便吞吞吐吐地说:“十四军军部上尉司书。”他们看见许多敌俘都在过河时湿了脚,他却没有湿,问他原因,他说是骑马出来的,再追问几句,他却一句也回答不出了,他们就把这个上尉司书带回来送到浮虏收容所了。
                这是现有关于黄维被俘的最早的文字材料。这篇报道刊发距离黄维被俘只有14天,有很高可信度。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8-12 09:56
                收起回复
                  1978年淮海战役纪念馆编辑的《淮海战役资料选》收录了这篇报道的全文。1979年南京部队政治部、文化部主编的《决战淮海》收录的一篇范天枢,宋禹的回忆文章《打下双堆集之后》也是根据这篇新闻报道撰写的。范天枢的原始回忆手稿虽有改动痕迹,但改动主要在措辞,语句范围内,核心结构基本没有变化。
                  新闻报道中有几个关键点“南坪西南四、五里周庄”,“一辆抛锚的坦克”,“脚没有湿”。这三处关键词就能直接证明以上对黄维突围路线的判断。虽然双堆集附近周庄有十来个,而南坪集东南四五里附近只有这一个周庄,处于平谷堆西北方向,且靠近公路。坦克就在附近抛锚,黄维的脚没有湿,直接证明他就是乘坐坦克过来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8-12 14:08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8-12 15:29
                    回复
                      由此我们就可以明确的分析出黄维突围及被俘的详细路线:小马庄兵团司令部乘坦克向西突围→平谷堆过黄沟石桥→沿公路向西北南坪方向逃窜→坦克在周庄抛锚,黄维下车→被范天枢带领的特务营抓获。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08-12 15:31
                      收起回复
                        范天枢的所属部队,这个是没有争议的,中野3纵7旅特务营,况且南坪集方向也是3纵的防区。
                        这个特务营,严格地说只是一个临时单位。在出大别山时,七旅把二十团留下来。到了淮海战场,有300多名伤病员归队,旅里准备以他们为骨干再组建一个新的二十团,就暂时把他们编为特务营留在旅部机关整训,充当警卫和机动兵力,并没有明确的战斗任务。那面3纵7旅颁发给警卫营“活捉黄维”的锦旗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旅部机关警卫部队顶多达到连的规模。制作锦旗的时候把特务营写作警卫营也是合理正常的。
                        关于薛振英俘虏黄维的说法,可能是当时范天枢带领两个排进行战场搜索时,薛振英也参与其中,只是当时的新闻报道没有有把他的姓名写出来。
                        至于中野九纵27旅李德银俘虏黄维的说法,是近几年才冒出来的。只有是当事人的一面之词,再加上媒体炒作,没有佐证,不足为信。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0-08-12 17:41
                        回复
                          1948年11月23日拂晓,12兵团18军在南坪集胡庄与中野四纵11旅阻击部队交火,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双堆集歼灭战由此开始。到12月15日黄维在南坪集周庄被三纵7旅俘获,12兵团灰飞烟灭,双堆集歼灭战以解放军的全胜而宣告结束。从起点到终点,两个村庄的直线距离仅仅只有700米,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0-08-12 21:39
                          收起回复
                            各位老师脑补太累,看看淮驹版的《黄维被俘记》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20-08-15 19:08
                            回复

                              负责俘虏甄别工作的旅部敌工科科长宋禹对千余名俘虏中的两个人特别注意:一个是在马围子战斗中活捉的敌第十军第十八师第五十二团团长唐铁冰,这家伙身份已查明。他手下的士兵反映他十分凶恶残暴。突围时,他曾命令施放毒气,枪杀我军伤、俘人员,被俘前还破坏重武器,一个劲地狂叫不给共产党留下。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这个人要按战犯处理。另一个人是特务营教导员范天枢派人押送来的自称上尉司书的“方正馨”。此人个子高大,圆圆的白脸,留着短须,右边脸上还有颗黑痣,走路、说话绅士味十足,虽一身戎装,却有知识界人士风度,一时很难判断他的军职,不过估计此公起码是个少将师长。宋禹决定和他正面接触。他坐在他对面,指着登记簿开始审问:“这上面写的确实吗?”
                              此人点点头:“方正馨,江西弋阳人,第八十五军军部上尉司书。”
                              “什么时候当兵的?”
                              “今年8月。”
                              “从军之前干什么?”
                              “民国十七年当小学教员。”
                              “还干过什么事?”
                              “干过……”他一时答不上来,显得有点慌乱,“我当过6年教员,1年科员,以后就出来当兵。”
                              “你是今年8月才当兵的?”
                              “是的。”
                              宋禹心里一算,就算他民国17年当教员,干了7年才到民国24年,现在是民国37年,便忍不住笑了:“你编造谎言的手段也太拙劣了,你还有13年怎么过的?”
                              “方正馨”懊丧地低下头,用拳头捶着自己的脑袋,咕噜道:“我被吓昏头了,吓昏头了,脑子里一片混乱!”
                              宋禹不再纠缠他那13年,继续问他:“你到底是什么职务,什么军衔?”
                              “上尉司书,这没错的。”
                              按国民党军通常叫法,应为“上尉司书官”,但他好像很忌讳“官”字,因而将“官”字省略了。
                              “一个月多少饷?”宋禹问。
                              “70多。”
                              “多多少?”
                              “多……”他一下子被问住了,怔了一会儿,又用两只手捶着脑袋:“这一仗真把我吓死了,我死里逃生,吓迷糊了,糊涂透顶,连多大年岁也搞不清了!”他装出一副欲哭无泪的可怜相。
                              看来,要从他自己口中问出什么结果,已不可能。凭经验,宋禹认为此人至关重要。因为还有许多俘虏军官要审问,宋禹一方面向“方正馨”交代政策,任何人只要放下武器,停止抵抗,都将受到我军优待,就是黄维、胡琏等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也不例外,另一方面,交待卫兵,对他要细心监护,免生意外。要注意他的一举一动。
                              晚上几十个俘虏军官睡在一个大屋子里。半夜时,其他人都睡着了,只有这个“方正馨”翻来覆去睡不安稳,翻转得稻草铺沙沙作响。卫兵忽然听见睡在他旁边的唐铁冰发出极低的问话:“你怎么也被俘了?”“不要多说话!”“方正馨”轻轻警告了一声。唐铁冰也就不再说话了。
                              早晨,哨兵向宋禹汇报,宋禹立即叫人带来唐铁冰。
                              唐铁冰不承认昨晚说的话,硬说自己不认识睡在旁边的那个人。
                              宋禹厉声对唐铁冰说:“你还要加重自己的罪吗?你替别人隐瞒身份,对你对他都没有好处。你还是多替自己想想吧,检举立功受奖,可以减少罪行!”
                              唐铁冰紧皱着双眉,不说话。看得出,他脑子里在激烈斗争。为了便于他考虑,宋禹把他移到一个单人房间里。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20-08-15 19: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