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有限的保障
今天,我们先来说一部曾经大火的电影,名字叫《我不是药神》。
里面的一个情节,一位老太太对着警察曹斌说:
“我病了三年,4万块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谁家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从这段话中,不仅仅是心痛老太太生病后家庭的拮据状况以及对生命的渴望,更多的扼腕叹息是她觉得自己已成为家庭子女的负担,却又无可奈何。
有人可能会好奇,我们不是基本上都有社保吗?药费报销就可以了,为何还会把生活吃得妻离子散,苦不堪言。
要回答这个问题啊,我们得先知道社保是什么。
社保,就是社会保险的简称。
绝大多数在企业工作的人,都会缴纳五险一金,单位给交一部分,个人再交一部分,这其中的“五险”呢,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保。
“五险”分别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
尤其是其中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我们接触频率非常高的。
因为不管是什么人,最需要受到保障的也就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养老保险是对老的保障,医疗保险是对病的保障。
所以啊,很多人就觉得,既然社保就能给我保障,那直接躺赢就可以了。
如果这样想就太天真了。
电影里这个天价药名叫格列宁,现实中叫做格列卫,是很久以后才被纳入医保的。
到目前为止,很多治疗重大疾病的特效药、副作用小的进口药,医保依然是不能报销的。
所以说,医疗保险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那养老保险呢,其实作用也十分有限,如果经过N年的通货膨胀,要靠养老保险保证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难度。
社保的原理就是要覆盖尽可能多的人,要覆盖这么多人,那么保障程度必然不高,否则谁也承担不了这个巨额的成本。
所以我们要及早认识到,社保只是最最基本的保障,虽然必不可少,但是作用十分有限。除了社保,我们还需要给自己配置一部分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补充社保不足
说起商业保险呢,不少小伙伴对它的印象其实不太好。
一个原因是,在八九十年代,保险行业刚刚在国内兴起,有些不负责任的保险推销员,为了销售额不择手段,总是把自家的保险产品说得天花乱坠。
结果当事故发生时,当初的许诺却得不到兑现,这就会导致大家一听说某个人是卖保险的,天然地就有点抵触,久而久之就觉得商业保险不太可信了。
还有个原因是,商业保险的保单上啊,一条一条的规定写得非常细,非常杂。等到真的出事以后,就变成了这也不能保,那也不能保。
其实,这些都是行业乱象导致的,并不是商业保险本身的错。
只要我们学会配置商业保险,就可以轻松避开这些买保险的雷区了。
商业保险主要包括两大类: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人身保险呢,保的就是人的生命或身体,财产保险呢,保的是财产及相关的利益。
今天我们就主要讲讲,与大家生活更密切的人身保险。
人身保险主要分为四大类: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和寿险。其中,重疾险和医疗险同属于健康险。
意外险,顾名思义就是保障意外伤害而导致的死亡或者残疾。注意啊,是意外伤害,如果是生病导致的死亡或者残疾,那意外险是一分钱都不赔的。
意外伤害有严格的定义,必须是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以及非疾病的,这四个条件有一个不符合,那都是不赔的。
重疾险,补偿重大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般来说,当确诊疾病并符合保险条款时,保险公司就会直接赔付保额。
不过呢,重疾险只保障重疾,如果生的是其它病,重疾险就派不上用场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医疗险啦。
医疗险,理赔的是医疗费用,只要是符合赔付标准的,都可以按照保险条款进行报销。
医疗险与重疾险最大的区别是,医疗险是报销型的,花多少报多少,报销的费用不会超过实际花销。重疾险是直接赔付性的。
最后一个是寿险,理赔的是人的死亡。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死亡,只要人死了就理赔。
不过自杀的情况有些例外,为了避免有些人想不开了用自杀骗保呢,一般是买寿险两年后的自杀行为才会理赔。
在这里提醒小伙伴们记住一句话,保险的作用不是降低风险,而是转移风险,避免意外发生后给家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比如老王买了重疾险,这并不能降低老王生病的风险,但是有了这份保险,一旦老王患了重疾,就不用担心为了治病而倾家荡产了。
避开保险的误区
在本节课最后,我们来谈谈配置商业保险的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关注老人孩子多于经济支柱。
一个家庭中,谁是最应该配置保险的人呢?那我们就要看,谁如果不在了,会使整个家庭的损失最大。
这里说的损失不是情感上的损失,而是经济上的损失。因为我们刚才说过,保险的作用是转移风险,避免意外发生后给家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话,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不在了,对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影响最大,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整个家庭的日常开支。
所以,最应该配置保险的,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而不是老人和小孩。先把大人的保险配置充足了,再考虑孩子和老人的保险。
第二个误区:
今天,我们先来说一部曾经大火的电影,名字叫《我不是药神》。
里面的一个情节,一位老太太对着警察曹斌说:
“我病了三年,4万块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谁家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从这段话中,不仅仅是心痛老太太生病后家庭的拮据状况以及对生命的渴望,更多的扼腕叹息是她觉得自己已成为家庭子女的负担,却又无可奈何。
有人可能会好奇,我们不是基本上都有社保吗?药费报销就可以了,为何还会把生活吃得妻离子散,苦不堪言。
要回答这个问题啊,我们得先知道社保是什么。
社保,就是社会保险的简称。
绝大多数在企业工作的人,都会缴纳五险一金,单位给交一部分,个人再交一部分,这其中的“五险”呢,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保。
“五险”分别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
尤其是其中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我们接触频率非常高的。
因为不管是什么人,最需要受到保障的也就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养老保险是对老的保障,医疗保险是对病的保障。
所以啊,很多人就觉得,既然社保就能给我保障,那直接躺赢就可以了。
如果这样想就太天真了。
电影里这个天价药名叫格列宁,现实中叫做格列卫,是很久以后才被纳入医保的。
到目前为止,很多治疗重大疾病的特效药、副作用小的进口药,医保依然是不能报销的。
所以说,医疗保险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那养老保险呢,其实作用也十分有限,如果经过N年的通货膨胀,要靠养老保险保证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难度。
社保的原理就是要覆盖尽可能多的人,要覆盖这么多人,那么保障程度必然不高,否则谁也承担不了这个巨额的成本。
所以我们要及早认识到,社保只是最最基本的保障,虽然必不可少,但是作用十分有限。除了社保,我们还需要给自己配置一部分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补充社保不足
说起商业保险呢,不少小伙伴对它的印象其实不太好。
一个原因是,在八九十年代,保险行业刚刚在国内兴起,有些不负责任的保险推销员,为了销售额不择手段,总是把自家的保险产品说得天花乱坠。
结果当事故发生时,当初的许诺却得不到兑现,这就会导致大家一听说某个人是卖保险的,天然地就有点抵触,久而久之就觉得商业保险不太可信了。
还有个原因是,商业保险的保单上啊,一条一条的规定写得非常细,非常杂。等到真的出事以后,就变成了这也不能保,那也不能保。
其实,这些都是行业乱象导致的,并不是商业保险本身的错。
只要我们学会配置商业保险,就可以轻松避开这些买保险的雷区了。
商业保险主要包括两大类: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人身保险呢,保的就是人的生命或身体,财产保险呢,保的是财产及相关的利益。
今天我们就主要讲讲,与大家生活更密切的人身保险。
人身保险主要分为四大类: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和寿险。其中,重疾险和医疗险同属于健康险。
意外险,顾名思义就是保障意外伤害而导致的死亡或者残疾。注意啊,是意外伤害,如果是生病导致的死亡或者残疾,那意外险是一分钱都不赔的。
意外伤害有严格的定义,必须是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以及非疾病的,这四个条件有一个不符合,那都是不赔的。
重疾险,补偿重大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般来说,当确诊疾病并符合保险条款时,保险公司就会直接赔付保额。
不过呢,重疾险只保障重疾,如果生的是其它病,重疾险就派不上用场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医疗险啦。
医疗险,理赔的是医疗费用,只要是符合赔付标准的,都可以按照保险条款进行报销。
医疗险与重疾险最大的区别是,医疗险是报销型的,花多少报多少,报销的费用不会超过实际花销。重疾险是直接赔付性的。
最后一个是寿险,理赔的是人的死亡。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死亡,只要人死了就理赔。
不过自杀的情况有些例外,为了避免有些人想不开了用自杀骗保呢,一般是买寿险两年后的自杀行为才会理赔。
在这里提醒小伙伴们记住一句话,保险的作用不是降低风险,而是转移风险,避免意外发生后给家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比如老王买了重疾险,这并不能降低老王生病的风险,但是有了这份保险,一旦老王患了重疾,就不用担心为了治病而倾家荡产了。
避开保险的误区
在本节课最后,我们来谈谈配置商业保险的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关注老人孩子多于经济支柱。
一个家庭中,谁是最应该配置保险的人呢?那我们就要看,谁如果不在了,会使整个家庭的损失最大。
这里说的损失不是情感上的损失,而是经济上的损失。因为我们刚才说过,保险的作用是转移风险,避免意外发生后给家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话,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不在了,对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影响最大,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整个家庭的日常开支。
所以,最应该配置保险的,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而不是老人和小孩。先把大人的保险配置充足了,再考虑孩子和老人的保险。
第二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