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辩王朝吧 关注:174贴子:2,637
  • 5回复贴,共1

zab的第一次暑假作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辩题:无耻/疯狂更可怕 双方:活泼老僵尸vs疯狂敢死队
正方论点:定义:无耻:道德的偏差 疯狂:理智的缺失
判标:何者对社会造成破坏的可能性最大
正方的论点:无耻会引发效仿、从众,及无耻可能会成为一个普适性的东西,形成一个结构性同盟,对比于疯狂来说,受众面积更大,更有可能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然而疯狂会带个人们恐惧,但是疯狂者往往意味着理智缺失,就难以像无耻这样引起他人的认同感,就难以像无耻一样造成如此大的影响,正方举了一个二战的例子作为佐证,二战时希特勒是一个疯子,但是他的左膀右臂只是一个听从命令的公务员罢了,只是一群无耻之人而已
反方论点:定义:可怕:失去安全感 疯狂:没有底线的破坏,不理智,与社会的主流思想不同 无耻:利用法律漏洞或自身权利等基于社会体制的情况下进行无耻行为
判标:无耻和疯狂哪个对社会更具有颠覆性的破坏和影响
反方的观点:1 疯狂者是丧失理性的,没有底线的破坏,然而无耻者是基于这个社会体制之上的,疯狂者对比于无耻者对于社会体制的冲击更大,程度更深,所以疯狂更可怕,反方用了文革一切社会伦理制度被破坏而新生的伦理制度还未出现前社会的一片混乱以及工业大革命导致大量工人失业两个例子佐证这一观点。
2 一个稳定的规律是维持整个社会平安的基础,改变的越激进越迅速就越不能掌握未来的方向,而方向与时间线上的不确定性,凸显了我们对未知的恐惧,反方举例犹太人在二战期间遭遇屠杀时,不明白这种躲躲藏藏被屠杀的日子还要过多久的未知的恐惧来佐证这一观点


IP属地:广西1楼2020-08-20 19:26回复
    从陈词阶段分析,正反双方都对自己及对方双方所持方进行了定义与对于判标进行了明确说明,然后再进行自己论的论述,这是一个比较辩的基本陈词模式,从双方定义来看,双方都将无耻定义为了道德缺失,而将疯狂定义为了理智缺失,这基本框架上双方达成了一致,然后正方在论述时给无耻添加上了一个易传播的特性,着力于将无耻所带来的社会影响的面放大,而反方给疯狂添加了一个无底线的特性,使得他们口中的疯狂在对社会体制的破坏上程度更深,双方在立论阶段唯一的矛盾点就在于判标,按照正方的说法是何者对社会造成破坏的可能性更大,着重一个可能性,而反方则着重一个程度,这点在反方立论时反方有提出,接下来正方驳论时正方就换成了与反方统一判标进行评判,完美化解了这立论阶段出现的一点小问题,这可以说是正方之间的配合默契将正方稿子中的部分内容在不影响他们论证思路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修改,并且全队都能够跟上修改的思维,在接下来的整场比赛中都能按照新修改的判标进行辩论,只能说老僵尸太强了


    IP属地:广西2楼2020-08-20 19:49
    回复
      2025-05-19 03:11:27
      广告
      驳论阶段:正方首先将判标修改为对社会影响更大程度更深,跟反方判标达成一致,然后提出正方观点,无耻具有传染性,是道德的沦丧,但是没有道德的人有理性,他们只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然而疯狂不顾自己去做事的这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会传染,并且理性丧失是先天的,所以扩散性远低于无耻。然后正方开始反驳反方观点,非理性的人是很难对制度产生结构性的颠覆的,原因就是疯狂者的常见诉求与一般人不同,一般人不会允许建立一个疯狂的制度,然而制度本身就是一个理性的所在。然后正方开始辩驳反方的例子,借由文革的例子说明疯狂的只是上面的领导者,下面的追随者都是无耻的,正是有了他们无耻的追随,才会导致事态的严重化。
      反方的驳论一开始就强调了他们自己对于疯狂的定义,及个人思想逻辑与社会不同的人他们都称之为疯狂,然后反方开始反驳正方关于说疯狂的追随者会少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同样也是之后他们的主要攻击点,反方认为疯狂不一定是理性的缺失,而是有可能代表着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智慧,我们遇到一个聪明人是否会跟随呢,他比我们聪明我们为什么不去追随他呢,然后反方开始强调他们关于程度的论点,反方认为疯狂是对规律的完全破坏在程度上要比保留制度保留规律的无耻要更深一些,之后反方又接着论述了文革这个例子,认为正方所说文革时普通人都是装疯并不是真疯的说法不对,反方认为他们属于疯狂的追随者,一样是疯狂的,这同样是这场比赛之后双方的一个比较大的交锋点,正方认为疯子是没有追随者的,追随的都是无耻的追随者,而反方则陷入了正方的节奏中,在正常比赛的途中花费了大量时间来与正方争论疯狂为什么没有追随者,并且努力将疯狂的追随者也划入疯狂的范畴,最后反方还提出一个叫做颠覆=可怕这样的概念,认为无耻无法颠覆这个规律就不能称之为比疯狂更可怕


      IP属地:广西3楼2020-08-20 20:27
      回复
        接下来的对辩环节,双方初期在争论是不是只有疯狂才有颠覆,颠覆是否等同于疯狂,但是在正方以辛亥革命为例后这个话题便不了了之,之后双方开始对无耻的腐蚀既然这么可怕为什么没有革命来的反抗多进行了争论,正方认为无耻会绑架所有人的利益,让他们无法反抗,而反方以希特勒为例认为希特勒带来的伤亡与破坏对比文革的装疯卖傻来的要大,从这我们就能看出反方4人配合并不算默契,前面驳论时刚说了文革的人并不是装疯,到现在又承认了这点,而当正方以反方自己说的人既有疯狂面又有无耻面来回击这个点,试图将希特勒所犯下的罪行当成两者皆占不考虑的时候,这个话题又戛然而止了,最后对辩环节就有正方的一个对于疯狂者为什么很难有追随者的解释中落幕了。
        总体分析一下整个对辩环节,可以分为三个战场,第一个战场正方想巩固之前盘问出来的点彻底击垮反方所说的颠覆等同于疯狂这个点的时候反方主动切换话题并没有回答,在我看来这个点是反方没守住;第二个战场是反方主动提出想以反抗的强弱侧面证明无耻和疯狂哪个更为可怕,这个点上我认为双方五五开,最后一个战场为反方所剩时间结束,正方完成申论,阐述疯狂者为什么难有追随者,所以这个点我认为正方赢


        IP属地:广西5楼2020-08-20 21:39
        回复
          自由辩
          1 前半场围绕二战双方展开辩驳 正方提出观点叫做二战不是单纯的疯狂也不是单纯的无耻,反方则一直在纠结正方前面所说的疯狂者很难有追随者,那么这些纳粹官员从何而来,这时候正方给出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叫做我被拿着枪指着头要求办事,我按照要求办了那能说明我是一个疯子吗,来完美防守了对方所提出的问题。
          2后半场双方围绕着由工业革命展开的话题,反方提出工业革命是颠覆性的,他带来了工人的下岗,所以他就是疯狂的,就是可怕的,正方则拿出了毒品交易做例子,毒品交易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同时他的产业链也存在一种隐形的结构化,并没有对社会的颠覆,是不是说明了毒品的交易比工业革命更不可怕呢,对于这点反方显得就有些手忙脚乱并没有合理的解释,只是一直在强调工人下岗的瞬时性,那一瞬间的颠覆带来的可怕,正方则以下岗是家常便饭,并不是什么大事防守过去,而反方并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工业革命这个可能好可能坏的颠覆,就要比毒品交易这个一定坏的没有颠覆要可怕。


          IP属地:广西6楼2020-08-20 21:45
          回复
            总结
            反方认为有规律有秩序的情况下,如果颠覆了就是可怕的,打破秩序本身就是个可怕的事,然而无耻是利益最大化,这是时候必须需要体制的存在你才能从中获取利益,所以无耻一定要建立在体制之上,哪怕无耻一直在腐蚀体制,至少这个体制还存在,然而疯狂完全没有秩序没有规则,所以疯狂要比无耻要可怕,并且追随希特勒的每个人都是疯狂的,工业革命带来的是好的,但是很多东西的颠覆性改变不知道结果是好是坏,我们要有体制有秩序下的循序渐进不能一步登天,避免造成颠覆性的改变让我们无可适从。
            正方认为没有制度可怕,但是邪恶的制度更可怕,法律只保护坏人的时候更可怕,无耻的人到极致会让你觉得他是高尚的,让你跟他一起无耻下去,你却不知道你是无耻的,你们一起去掐穷人的时候你不知道你的手上是染血的,你们一起去珠宝店挑钻石的时候你们不知道钻石是染血的,这是结构性的无耻,没有一个疯狂能到这一步,体系中的无耻最可怕。
            从总结来说正方站在了反方的论点的正面,正面阐述了哪怕从程度上来说,无耻都要比疯狂来的更可怕,完全破坏了体制都没有一个无耻的体制可怕,综合整场,反方都一直没有说明为什么体制被破坏了就一定比体制没有被破坏来的要可怕,然而正方却从他们自己的立论出发反向证明了有体制的情况也可能很可怕,比如非洲的贪腐问题,比如毒品的交易问题,这是反方所缺少的,反方对正方的进攻力度也不足,没能打到正方的痛点,本来应该是探讨一个更广一个更深哪个更可怕的问题,被正方将战场全部放在了反方这边,反方只能被动的防守,做不出有效的进攻。从论来说反方的论其实是可以站得住脚的,但是里面有一点叫做我们不应该如此快的变革,快的变革会导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整句比赛反方都没有就这个点进行过任何论证,只有在自由辩双方谈到工业革命导致工人下岗时提出了一个瞬时性,以及反方四辩在结尾时把他当成了一个价值点来打,其实我感觉没必要如此,他们给疯狂的定义如果加上一个快,一个变革的迅速,那他们完全是可以逃离正方所画下的战场的,立足新的战场在跟正方辩驳可能就不会想这样处处被牵着鼻子走。


            IP属地:广西7楼2020-08-20 22: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