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海波
通讯员 郝会新
阵阵蝉鸣伴随着搅拌机的轰鸣,推土机来回折返填埋作业,长长的吊臂来回摆动,把钢筋抓起来放到挖好的地槽边……7月20日,冠星集团纺织产业园内,投资3.2亿元的无纺布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在众多“冠星人”心中,这个项目是商机,更是责任和担当。
提振信心的好项目
疫情之下,诸多企业在艰难维持,很多纺织企业也是步履维艰。在这个时候,冠星集团上马新项目,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在冠星集团的领导层看来,这是一个“信心项目”。
在原有纺织市场产能过剩的关口,如何闯关夺隘?一年前,冠星集团领导层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布局。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一布局不仅提前了,而且清晰了——发展无纺布项目,把企业的现实难题、转型升级及民生需求一并解决。
无纺布是布,但不是一般的布。这种布是抽巾、纸巾、湿巾、尿不湿、医用纱布、一次性防护服的原料,是易消耗品。目前,国内无纺布市场生产能力不足,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这一不足会更加显现。
“我们上的不是一般的无纺布,是水刺无纺布。”冠星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郭安波说。无纺布清洁度高、应用面广,市场前景更好,并且填补了我市在无纺布领域的空白。
把项目当成孩子看
“项目的核心设备是从意大利、德国进口的,每条生产线上光核心设备就要花费3300万元,再加上厂房、辅助设备、流动资金等,共需投入5000万元。我们计划分批上6条生产线,总投资达3.2亿元。”冠星集团负责人说。
自7月2日项目动工以来,110名工人日夜奋战、追赶工期,南面单层车间将于10月16日交工,进行首条设备安装调试后,明年3月份达产;北面双层车间因施工难度大,定于明年3月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
高端设备使产品具备“质”的优势,6条生产线使产品具备“量”的优势,抢进度赶工期具备“快”的优势,三种优势叠加,这一项目还未投产,已在业界引起不小的震动。
而这一切就是为了使产品一投向市场就有强大的竞争力。“我们看这个项目,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要让他体格健壮,能经风雨,给他最好的营养。”冠星集团领导层认为。
7月11日,周六。冠县的天气像个变脸的娃娃,上午气温高达33摄氏度,打着太阳伞还汗流浃背,下午则细雨霏霏。这一天,冠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来这里现场办公,督促项目进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
冠县昭泰建筑工程公司现场负责人记得很清楚,那天,冠县县委主要领导淋着雨调度项目进度:“这个项目不仅是冠星的项目,还是冠县的项目,不仅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对提升冠县形象、落实重点工作攻坚部署要求有重大作用,一定要确保进度、按期投产。”
这种调度会更是誓师会,现在,施工方夜以继日地干,只为早日投产达效。
以恒心,做恒业
无纺布项目是对原有纺织项目的延伸,将推动公司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型。“高度自动化作业,简单地说,就是这边塞进原料,那边出产品。”郭安波形象地说。这一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量可达3200吨,预计年增加销售收入12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
冠星集团是一家有43年历史的企业,尤其是1999年改制以来,公司每隔几年就有新项目,吸纳了近6500人就业,员工中67%是女工,起到了很好的稳就业、稳人心、促和谐的作用。今年,冠星集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确保了满负荷生产、高质量销售,集团上半年生产已达去年同期水平。“20年来,集团没欠过工人工资,没晚发过工资,今年受疫情影响,集团效益有所下降,但工人工资一分不降。”集团负责人的话语活化出企业的担当形象。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冠星集团科学谋划、统筹布局,着力找准创新和发展的结合点,知难而进不言难、迎难而上不畏难,迈出了向产业链上游进军的坚定步伐。
来源于聊城日报、聊城晚报、聊城新闻网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创作者。
通讯员 郝会新
阵阵蝉鸣伴随着搅拌机的轰鸣,推土机来回折返填埋作业,长长的吊臂来回摆动,把钢筋抓起来放到挖好的地槽边……7月20日,冠星集团纺织产业园内,投资3.2亿元的无纺布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在众多“冠星人”心中,这个项目是商机,更是责任和担当。
提振信心的好项目
疫情之下,诸多企业在艰难维持,很多纺织企业也是步履维艰。在这个时候,冠星集团上马新项目,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在冠星集团的领导层看来,这是一个“信心项目”。
在原有纺织市场产能过剩的关口,如何闯关夺隘?一年前,冠星集团领导层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布局。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一布局不仅提前了,而且清晰了——发展无纺布项目,把企业的现实难题、转型升级及民生需求一并解决。
无纺布是布,但不是一般的布。这种布是抽巾、纸巾、湿巾、尿不湿、医用纱布、一次性防护服的原料,是易消耗品。目前,国内无纺布市场生产能力不足,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这一不足会更加显现。
“我们上的不是一般的无纺布,是水刺无纺布。”冠星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郭安波说。无纺布清洁度高、应用面广,市场前景更好,并且填补了我市在无纺布领域的空白。
把项目当成孩子看
“项目的核心设备是从意大利、德国进口的,每条生产线上光核心设备就要花费3300万元,再加上厂房、辅助设备、流动资金等,共需投入5000万元。我们计划分批上6条生产线,总投资达3.2亿元。”冠星集团负责人说。
自7月2日项目动工以来,110名工人日夜奋战、追赶工期,南面单层车间将于10月16日交工,进行首条设备安装调试后,明年3月份达产;北面双层车间因施工难度大,定于明年3月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
高端设备使产品具备“质”的优势,6条生产线使产品具备“量”的优势,抢进度赶工期具备“快”的优势,三种优势叠加,这一项目还未投产,已在业界引起不小的震动。
而这一切就是为了使产品一投向市场就有强大的竞争力。“我们看这个项目,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要让他体格健壮,能经风雨,给他最好的营养。”冠星集团领导层认为。
7月11日,周六。冠县的天气像个变脸的娃娃,上午气温高达33摄氏度,打着太阳伞还汗流浃背,下午则细雨霏霏。这一天,冠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来这里现场办公,督促项目进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
冠县昭泰建筑工程公司现场负责人记得很清楚,那天,冠县县委主要领导淋着雨调度项目进度:“这个项目不仅是冠星的项目,还是冠县的项目,不仅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对提升冠县形象、落实重点工作攻坚部署要求有重大作用,一定要确保进度、按期投产。”
这种调度会更是誓师会,现在,施工方夜以继日地干,只为早日投产达效。
以恒心,做恒业
无纺布项目是对原有纺织项目的延伸,将推动公司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型。“高度自动化作业,简单地说,就是这边塞进原料,那边出产品。”郭安波形象地说。这一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量可达3200吨,预计年增加销售收入12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
冠星集团是一家有43年历史的企业,尤其是1999年改制以来,公司每隔几年就有新项目,吸纳了近6500人就业,员工中67%是女工,起到了很好的稳就业、稳人心、促和谐的作用。今年,冠星集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确保了满负荷生产、高质量销售,集团上半年生产已达去年同期水平。“20年来,集团没欠过工人工资,没晚发过工资,今年受疫情影响,集团效益有所下降,但工人工资一分不降。”集团负责人的话语活化出企业的担当形象。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冠星集团科学谋划、统筹布局,着力找准创新和发展的结合点,知难而进不言难、迎难而上不畏难,迈出了向产业链上游进军的坚定步伐。
来源于聊城日报、聊城晚报、聊城新闻网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