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段日子没有杂记了,尽管依旧能看到大家,和大家聊天,可《J.P.巡演系列杂记》的字样总会远去吧,没有哪件事开始了却不结束。这也算是圆满了吧。
写序的日子真的到来了,《J.P.巡演系列杂记》终于要成书了,是应该开心才对。一直被冠以“不可能”的事,终于可能了。可又真真实实地有些伤感,后知后觉地看了最后一篇杂记,名字叫:“最后的狂欢夜”,依旧有新朋友来顶贴,但更多的是因为杂记而聚到一起的老朋友,师傅依旧在回复着,贴子里有笑有闹,像是又回到了几个月以前的那个夏天。我们相聚的夏天。看杂记是一件be used to doing的事,并没有想到今天的到来。一群小水怪霸着首页不下,回贴发贴不亦乐乎。说真的,我并没有看完杂记,却总有一种参与了重大事件的自豪感,包括这次写序,也许这不叫“推荐序”这应该被叫做“回忆序”。杂记的成长,大家一起见证,更多的是一种对于杂记的回忆吧,所以,我很自私地把“序”写成了回忆。
记得第一篇杂记,那时还不知道师傅呢。只是“楼楼、楼楼”地唤着师傅,并没有刻意去等待杂记,只是看到了就进去坐坐罢了。不知道一开始的大家,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心态呢?
后来啊,看不到杂记就心痒痒,更多地不是去评价杂记的好与坏了,而是去自己的老朋友家,一切都那么熟悉了,更像是在谈心。看到有新朋友喜欢师傅的文,自己也会跟着高兴。总是对大家说:我们是一家人啊!
再后来啊,师傅有了自己的徒弟,有了自己的贴吧,是不是也在享受着刘谦般的待遇呢?我们这群小跟班也总是准时出现在杂记楼里等待“老大”的“检阅”。
“奇迹100”时,我曾用蹩脚的PS 做了一张图给师傅,师傅说:“只要是你们送的,我都喜欢”。我坐在屏幕这头,差点哭出来。那天是大喜的日子啊,杂记的100篇,师傅真的 坚持下来了。师傅你一直说你也许坚持不下来,可现在却已经结束了,word文档右下角所显示的“70万字”我无法真正看到,但这一天天就是最好的证据了。已经不止半年了吧,“半年之约”已然超出我们的想像。我们是爱着谦的,所以所做和每一件事都是奇迹。
杂记要淡出我们的视线了,也许几十年后,杂记泛黄的书页依然能看到,年老的我们向子孙女们讲述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他们会不耐烦地跑开,我们却能依旧津津有味地回忆着。
有人说,一个人开始回忆往事,那么那个人便老了。就让我们老一次吧,又何妨?
《J.P.巡演系列杂记》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也许就是无限的回忆吧。
那这不算“推荐序”的序也会成为回忆么?
写序的日子真的到来了,《J.P.巡演系列杂记》终于要成书了,是应该开心才对。一直被冠以“不可能”的事,终于可能了。可又真真实实地有些伤感,后知后觉地看了最后一篇杂记,名字叫:“最后的狂欢夜”,依旧有新朋友来顶贴,但更多的是因为杂记而聚到一起的老朋友,师傅依旧在回复着,贴子里有笑有闹,像是又回到了几个月以前的那个夏天。我们相聚的夏天。看杂记是一件be used to doing的事,并没有想到今天的到来。一群小水怪霸着首页不下,回贴发贴不亦乐乎。说真的,我并没有看完杂记,却总有一种参与了重大事件的自豪感,包括这次写序,也许这不叫“推荐序”这应该被叫做“回忆序”。杂记的成长,大家一起见证,更多的是一种对于杂记的回忆吧,所以,我很自私地把“序”写成了回忆。
记得第一篇杂记,那时还不知道师傅呢。只是“楼楼、楼楼”地唤着师傅,并没有刻意去等待杂记,只是看到了就进去坐坐罢了。不知道一开始的大家,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心态呢?
后来啊,看不到杂记就心痒痒,更多地不是去评价杂记的好与坏了,而是去自己的老朋友家,一切都那么熟悉了,更像是在谈心。看到有新朋友喜欢师傅的文,自己也会跟着高兴。总是对大家说:我们是一家人啊!
再后来啊,师傅有了自己的徒弟,有了自己的贴吧,是不是也在享受着刘谦般的待遇呢?我们这群小跟班也总是准时出现在杂记楼里等待“老大”的“检阅”。
“奇迹100”时,我曾用蹩脚的PS 做了一张图给师傅,师傅说:“只要是你们送的,我都喜欢”。我坐在屏幕这头,差点哭出来。那天是大喜的日子啊,杂记的100篇,师傅真的 坚持下来了。师傅你一直说你也许坚持不下来,可现在却已经结束了,word文档右下角所显示的“70万字”我无法真正看到,但这一天天就是最好的证据了。已经不止半年了吧,“半年之约”已然超出我们的想像。我们是爱着谦的,所以所做和每一件事都是奇迹。
杂记要淡出我们的视线了,也许几十年后,杂记泛黄的书页依然能看到,年老的我们向子孙女们讲述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他们会不耐烦地跑开,我们却能依旧津津有味地回忆着。
有人说,一个人开始回忆往事,那么那个人便老了。就让我们老一次吧,又何妨?
《J.P.巡演系列杂记》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也许就是无限的回忆吧。
那这不算“推荐序”的序也会成为回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