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个人觉得,全书从青海卷开始就出现败笔,扯淡的青海政权以及诸葛神化的种种就先不谈了。只说燕红卷的大败笔
作者想营造纳兰悲凉的气氛以烘托女主至高无尚的地位,以燕红的惨淡反衬星月的幸福。可是啊,倾向太明显,以至于前后文冲突太深,走向**。
1、燕红联姻。正文说道燕洵给玄墨的信中建议玄墨对怀宋局势做几种选择,一囚禁长公主自立为王;二让长公主与大夏士族联姻。纳兰看了信说其实还有第三种选择,就是燕宋联姻,只是燕洵终归是不肯的。这个时候燕楚已经决裂,燕洵还是不肯和怀宋联姻娶长公主,说明什么?说明他是把妻子的位置留给楚乔一个人的,宁愿这个位置空着,也不想政治联姻。然而最后他还是求娶了长公主,说明什么?说明他放开了,他愿意让另一个人占据妻子的名份和位置。虽然没有感情,虽然是政治需要,但他不排斥另一个女人为妻了。
2、成婚礼。书里写他们的订亲宴燕洵满口外交辞令,表现冷淡。开什么玩笑,这是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该有的表现吗?你表现冷淡人家可以悔婚的吧,人还在怀宋境内,也太嚣张了吧?还要人家助力的,表现冷淡,作吧?
3、婚后生活。玄墨的事情实在是太多BUG了,他去玄王府吊唁,玄王的字画不是名满怀宋吗?家里不挂吗?燕洵是有近视眼兼选择性盲视吗?纳兰不去玄王府凭吊吗?死的可是她从小的伙伴、倚重的臣子、亲密的战友。对于一个为国捐躯的臣子,她这个做君主的连看也不去看一眼吗?她对别人都是冷心冷肺的吗?别说她可能去看了书里没写。她去看了会不悲伤、会不对玄墨的孤儿遗孀没安排、会不看在燕洵眼里?
再说回来,燕洵凭什么把玄墨的死归咎于纳兰啊?人是她杀的吗?就算觉得她是故意把玄墨调去东疆,凭什么说她是要他去死啊?兄弟死了,你不去打东疆报仇,老怪一个女人算怎么回事儿啊?还不明着责怪,使阴、使冷淡。他对兄弟也不过如此嘛!
而且婚后玉树不老带着孩子去看纳兰的吗,这种行为代表什么?代表玄王府和纳兰的亲厚。燕洵看不到啊、想不通啊、是**啊?
婚后纳兰有议政的权力,哇赛,这个最神了,纳兰议政都不用写字的,直接口述就可以了。而且燕皇对皇后的议政内容都不过问的,随她鼓捣的。胸怀真大啊,你到底算是信任纳兰还是不信任啊?
后宫妃嫔的乱七八糟的事皇后也不需要向皇帝书面报告的,随便弄就行了。这种管理模式真先进啊!
4、死后安葬。帝后有什么理由不安葬在一起啊,朝臣会同意吗,怀宋旧臣会同意吗?燕国的臣子真是弱得可以啊。
故事内容的BUG我都懒得讲了,讲讲故事设计的BUG吧。燕红没有好结果,燕洵没有得到幸福,星月党狂欢,多好啊,你看你放弃楚乔就是放弃世界,你只有冰冷的天下,没有爱人、没有亲人,最后孤独死去,陵墓都是一个人住。
那么我要反问了,楚乔出现在燕洵的生命里到底带给了他什么?楚乔走了,带走燕洵的爱情、温暖、善意……一切一切,原来她没有影响他任何东西,在遇到楚乔之前,他就是个阳光少年,那些深入骨髓的善良不是楚乔给的,那之后的冷血楚乔也没能温暖。他们在一起的时候相互温暖,她走了,带着自己的光和热,也带走他的光和热,他的火炎从此熄灭,请问你们觉得这样的设计,楚乔到底是燕洵的救赎还是灾难?楚乔的光明在8年朝夕相处、共同成长的燕洵身上可曾留下一丝一毫的影子?失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