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B战斗机自一面世,立刻引起了很多中等强国的关注,作为一型主打舰载的战斗机,其风头远远压过了比它尺寸更大、战力更强、售价更低的同门F35C,多个国家已经订购并打算以其为基础建设自己的航母战斗编队,颇有上世纪80年代英国独特的“鹞”式面世后挂起的强烈“航母风”的风范。甚至有种说法,F35B的出现圆了很多国家的航母梦,使这些国家的各种“直升机母舰”摇身一变成为“闪电航母”。
不过,这些毕竟只是笼统的说法。稍经推敲,便会发现,其实,不论是F35B圆了很多国家的航母梦,还是当年“鹞”带来的航母热,其实都只是一厢情愿的说法,都过于夸大了STOVL/TOVL的作用而忽视了各国的潜在需求。
第一个事实,“航母热”是何时刮起的?如果硬要往前追究,可以追到20世纪20年代。但那个年代的政治格局、经济、技术都与后来的雅尔塔体系世界与后冷战世界完全不同,而且在二战前,各国对航母威力的认识还很不透彻。真正在认识到航母的巨大威力并促使各国倾囊投入于此的,第一波是在二战后。
二战后,美英两国都遗留下数量过剩的航母,尤其是各种轻型舰队航母与护航航母,因此,在战后那场持续20多年的疯狂抛售军备物资的狂潮中,这些航母也未能幸免。尤其是明显颓势的大英帝国,一时间,改装喷气式战斗机的巨人/尊严级航母成了各地区强国的抢手货,荷兰、法国、印度、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等国先后采购,美国也向法国出售了2艘超轻型的“独立”级航母。巨人级满排2万吨左右,适度改装后完全可以支持战后第一代重量并不大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这股浪潮由此形成了第一波“轻型航母热”,全部使用弹射器,与STOVL/TOVL并无关系。另一个意义是基本奠定了冷战期间的航母拥有国格局,并且,除了法国在60年代建造了2艘“克莱蒙梭”级之外,上述其它国家自此再也没有服役过新航母,或者之后退出航母圈,或者继续采购二手航母维持,总之是陷入了一个奇怪的“二手怪圈”。
不过,这些毕竟只是笼统的说法。稍经推敲,便会发现,其实,不论是F35B圆了很多国家的航母梦,还是当年“鹞”带来的航母热,其实都只是一厢情愿的说法,都过于夸大了STOVL/TOVL的作用而忽视了各国的潜在需求。
第一个事实,“航母热”是何时刮起的?如果硬要往前追究,可以追到20世纪20年代。但那个年代的政治格局、经济、技术都与后来的雅尔塔体系世界与后冷战世界完全不同,而且在二战前,各国对航母威力的认识还很不透彻。真正在认识到航母的巨大威力并促使各国倾囊投入于此的,第一波是在二战后。
二战后,美英两国都遗留下数量过剩的航母,尤其是各种轻型舰队航母与护航航母,因此,在战后那场持续20多年的疯狂抛售军备物资的狂潮中,这些航母也未能幸免。尤其是明显颓势的大英帝国,一时间,改装喷气式战斗机的巨人/尊严级航母成了各地区强国的抢手货,荷兰、法国、印度、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等国先后采购,美国也向法国出售了2艘超轻型的“独立”级航母。巨人级满排2万吨左右,适度改装后完全可以支持战后第一代重量并不大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这股浪潮由此形成了第一波“轻型航母热”,全部使用弹射器,与STOVL/TOVL并无关系。另一个意义是基本奠定了冷战期间的航母拥有国格局,并且,除了法国在60年代建造了2艘“克莱蒙梭”级之外,上述其它国家自此再也没有服役过新航母,或者之后退出航母圈,或者继续采购二手航母维持,总之是陷入了一个奇怪的“二手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