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念新思维吧 关注:0贴子:80
  • 2回复贴,共1

火星移民不是梦现在就可以实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移民火星不是梦。
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建造一艘宇宙飞船。
什么是宇宙飞船?
空间站加上发动机就是宇宙飞船。
宇宙飞船有航天设计院设计;
宇宙飞船的部件,可以在地球上建造,然后送到地球近地轨道,进行组装。
两万顿的宇宙飞船,组装完成以后,
首先执行对火星进行改造;
装载五千万顿TNT当量的氢弹对火星赤道进行轰炸;
有传感器将火星大气各种参数传回地球改造火星指挥部;
指挥部根据传感器提供的参数对火星进行改造,
最主要的参数是火星大气氧气含量不得超过21%;
其次是大气的温度、压力、成分以及其他参数的测量。
通过氢弹爆炸可以提高火星大气的含量,
可以提高火星的温度,
可以溶解火星的冰变成水和蒸汽(云),
还可以将氧气与火星的氢气合成一部分水,
形成火星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这样就可以改变火星的生态环境,
这样火星将会出现蓝天白云,
将火星有红色星球变为蓝色星球;
为了保证火星大气的稳定不被太阳风吹走,
在此之前就应当建立好格林的太阳伞,保护火星。
为了保持火星大气与温度的稳定,
还应当在火星的南北极建立小太阳;
在测量火星大气与火星水源无毒以后,
就可以进行火星移民。
火星移民
仍然使用航天设计院设计的 宇宙飞船
在地球近地轨道组装建造的宇宙飞船作为运输工具
来往于地球与火星之间,他可以是很多艘;
向宇宙飞船运送人员和货物
可以用空天飞机,也可以用马斯克的大功率火箭,
到火星近地轨道以后仍然可以用空天飞机装卸货物和人员;
宇宙飞船是不能着陆火星的。
只能在火星近地轨道上运行,有空天飞机进行转载,
因为火星经过技术改造,已经完全适宜人类生存,
所以没有必要住进密封舱,
在火星地面搭起帐篷直接居住就行;
然后开始进行火星的基础建设。
整个过程用不了一年时间就可以完成。根本用不了一千年。
用航天大佬的话说;这种办法----------
简单易行,切实可靠。
这里提到的各种技术都是人类已经掌握的技术
氢弹在70 多年前人类已经制造出来。
空间站在50多年前已经制造出来
加上发动机就是宇宙飞船
空天飞机已经制造出来
马斯克的可重复使用的大功率火箭已经投入商业运营
自动控制,遥控遥已经使用100多年
程控加速度已经被人类所掌握
去火星可以直航不需要6个月,几天就可以到达火星
程控核聚变制造小太阳不是什么神秘的技术
智能控制,自动控制已经普遍应用于生产实践
火星移民不是梦,现在就可以实现。
回复删除|1楼2020-09-03 09:42


1楼2020-09-09 11:17回复
    核动力宇宙飞船,
    需要航天设计研究院,统一规划,精密设计,进行规模化,规格化大规模进行生产。然后
    在近地轨道上进行组装。
    核动力宇宙飞船
    需要承载人员(起码一万人以上)、货物、生活用品、食物、燃料、各种器材、医疗设备、机械设备、建筑器材、小型交通工具、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武器装备、大量的水(起码一万吨)。还需要用来进行装卸业务的大型空天飞机(载重500吨)起降。。。
    估计载重量起码在50万吨---100万吨以上,体积不会太小,起码得800----1000米长,200---300米宽,高也不会低于10米。
    一个航天舰队起码得有十艘这样的宇宙飞船。


    2楼2021-01-09 21:00
    回复
      核动力宇宙飞船
      有客运舱、货运舱、动力舱、指令舱组成。当然还有医院、餐厅、飞机库。。。等设施。
      核动力宇宙飞船,要为乘客提供5000个方便、舒适的客运房间,客房的温度、气压、氧气含量都应当保持合理稳定,保证乘客的旅途安全。
      由于实行标准化,规格化设计,核动力宇宙飞船,可以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大规模进行生产,生产过程全部由智能机器人承担。
      核动力宇宙飞船,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安装,全部由空天飞机,智能机器人进行组装。
      核动力宇宙飞船的航程时间控制在24小时以内。核动力宇宙飞船,的飞行速度有程控加速度软件来控制。根据航程距离的远近,使用不同的飞行软件。
      在太阳系内部飞行,采用每小时一千万KM的软件(到火星需要6个小时)
      在航程不超过10年时,采用每小时一光年的软件(到比邻星需要5个小时)
      航程超过100光年时,采用每小时5光年的软件
      在航程不超过一千光年时,采用每小时100光年的软件
      在航程不超过一万小时时,采用每小时一千光年的软件
      在航程不超过10万光年的航程,采用每小时一万光年的软件
      整个航程都是自动化的智能操作,不允许人的参与。
      核动力宇宙飞船目前只限定在银河系范围内进行飞行。再远有我们的后代设计,我们暂不考虑。


      3楼2021-01-10 10: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