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治财能臣 刘晏
【唐】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上元元年(庚子,公元七六零年)
五月,癸丑,以京兆尹南华刘晏为户部侍郎,充度支、铸 钱、盐铁等使。晏善治财利,故用之。
上元二年(辛丑,公元七六一年)
建子月,或告鸿胪卿康谦与史朝义通,事连司农卿严庄,俱 下狱。京兆尹刘晏遣吏防守庄家。上寻敕出庄,引见。 庄怨晏,因言晏与臣言,常道禁中语,矜功怨上。丁亥, 贬晏通州刺史,庄难江尉,谦伏诛。戊子,御史中丞元 载为户部侍郎,充句当度支、铸钱、盐铁兼江淮转运等 使。载初为度支郎中,敏悟善奏对,上爱其才,委以江 淮漕运,数月,遂代刘晏,专掌财利。
宝应元年(壬寅,公元七六二年)
建巳月,乙亥,以通州刺史刘晏为户部侍郎兼京兆尹,充度支、转运、盐铁、铸钱等使。
己丑,以户部侍郎刘晏兼河南道水陆转运都使。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
广德元年(癸卯,公元七六三年)
癸未,以国子祭酒刘晏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度支等使如故。
广德二年(甲辰,公元七六四年)
癸亥,以刘晏为太子宾客,李岘为詹事,并罢政事。 晏坐与程元振交通;元振获罪,岘有力焉,由是为宦官所疾,故与晏皆罢。
大历元年(丙午,公元七六六年)
丙戌,以户部尚书刘晏为都畿、河南、淮南、江南、 湖南、荆南、山南东道转运、常平、铸钱、盐铁等使, 侍郎第五琦为京畿、关内、河东、剑南、山南西道转运 等使,分理天下财赋。
自丧乱以来,汴水堙废,漕运者自江、汉抵梁、洋, 迂险劳费。三月,己酉,以太子宾客刘晏为河南、江、淮以来转运使,议开汴水。庚戌,又命晏与诸道节度使 均节赋役,听从便宜行毕以闻。时兵火之后,中外艰食, 关中米斗千钱,百姓挼穗以给禁军,宫厨无兼时之积。 晏乃疏浚汴水,遗元载书,具陈漕运利病,令中外相应。 自是每岁运米数十万石以给关中,唐世称漕运之能者, 推晏为首,后来者皆遵其法度云。
大历十三年(戊午,公元七七八年)
冬,十二月,丙戌,以吏部尚书、转运、盐铁等使 刘晏为左仆射,知三铨及使职如故。
大历十四年(己未,公元七七九年)
丙申,以户部侍郎判度支韩滉为太常卿,以吏部尚书刘晏 判度支。先是晏、滉分掌天下财赋,晏掌河南、山南、 江淮、岭南,滉掌关内,河东、剑南,至是,晏始兼之。 上素闻滉掊克过甚,故罢其利权,寻出为晋州刺史。
至德初,第五琦始榷盐以佐军用,及刘晏代之,法 益精密,初岁入钱六十万缗,末年所入逾十倍,而人不 厌苦。大历末,计一岁征赋所入总一千二百万缗,而盐 利居其太半。以盐为漕佣,自江、淮至渭桥,率万斛佣 七千缗,自淮以北,列置巡院,择能吏主之,不烦州县而集事。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
建中元年(庚申,公元七八零年)
初,左仆射刘晏为吏部尚书,杨炎为侍郎,不相悦。 元载之死,晏有力焉。及上即位,晏久典利权,众颇疾 之,多上言转运使可罢;又有风言晏尝密表劝代宗立独 孤妃为皇后者。杨炎为宰相,欲为元载报仇,因为上流 涕言 :“晏与黎幹、刘忠翼同谋,臣为宰相不能讨,罪 当万死 !”崔祐甫言 :“兹事暖昧,陛下已旷然大赦, 不当复究寻虚语 。”炎乃建言 :“尚书省,国政之本,比置诸使,分夺其权,今宜复旧 。”上从之。甲子,诏 天下钱谷皆归金部、仓部,罢晏转运、租庸、青苗、盐 铁等使。
上用杨炎之言,托以奏事不实,己酉,贬刘晏为忠州刺史。
荆南节度使庾准希杨炎指,奏忠州刺史刘晏与朱泚 书求营救,辞多怨望,又奏召补州兵,欲拒朝命,炎证 成之。上密遣中使就忠州缢杀之,己丑,乃下诏赐死。天下冤之。
初,安、史之乱,数年间,天下户口什亡八九,州 县多为籓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中国多故, 戎狄每岁犯边,所在宿重兵,仰给县官,所费不赀,皆 倚办于晏。晏初为转运使,独领陕东诸道,陕西皆度支 领之,末年兼领,未几而罢。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 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 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 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 为 :“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 之士而用之;至于句检簿书、出纳钱谷,事虽至细,必 委之士类;吏惟书符牒,不得轻出一言 。”常言 :“士 陷赃贿,则沦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洁 廉,终无显荣,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 。”然惟晏能行 之,它人效者终莫能逮。其属官虽居数千里外,奉教令 如在目前,起居语言,无敢欺绐。当时权贵,或以亲故 属之者,晏亦应之,使俸给多少,迁次缓速,皆如其志, 然无得亲职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 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者,多晏之故吏也。晏又以为户口 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诸道各置 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 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 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如干蠲免,某月须如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 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弊、流亡、饿殍,然后赈之 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晏始为转运使,时 天下见户不过二百万,其季年乃三百馀万;在晏所统则 增,非晏所统则不增也。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 季年乃千馀万缗。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时自许、 汝、郑、邓之西,皆食河东池盐,度支主之;汴、滑、 唐、蔡之东,皆食海盐,晏主之。晏以为官多则民扰, 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 任其所之,自馀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盐乡远者, 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 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其始江、淮盐利不过四十万 缗,季年乃六百馀万缗,由是国用充足而民不困弊。其 河东盐利,不过八十万缗,而价复贵于海盐。先是,运 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 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 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 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 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船十艘为 一纲,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数运 之后,无不斑白者。晏于扬子置十场造船,每艘给钱千 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 。”晏曰 :“不然, 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 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异日必有患吾所 给多而减之者;减半以下犹可也,过此则不能运矣 。” 其后五十年,有司果减其半。及咸通中,有司计费而给 之,无复羡馀,船益脆薄易坏,漕运遂废矣。晏为人勤 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唐】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上元元年(庚子,公元七六零年)
五月,癸丑,以京兆尹南华刘晏为户部侍郎,充度支、铸 钱、盐铁等使。晏善治财利,故用之。
上元二年(辛丑,公元七六一年)
建子月,或告鸿胪卿康谦与史朝义通,事连司农卿严庄,俱 下狱。京兆尹刘晏遣吏防守庄家。上寻敕出庄,引见。 庄怨晏,因言晏与臣言,常道禁中语,矜功怨上。丁亥, 贬晏通州刺史,庄难江尉,谦伏诛。戊子,御史中丞元 载为户部侍郎,充句当度支、铸钱、盐铁兼江淮转运等 使。载初为度支郎中,敏悟善奏对,上爱其才,委以江 淮漕运,数月,遂代刘晏,专掌财利。
宝应元年(壬寅,公元七六二年)
建巳月,乙亥,以通州刺史刘晏为户部侍郎兼京兆尹,充度支、转运、盐铁、铸钱等使。
己丑,以户部侍郎刘晏兼河南道水陆转运都使。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
广德元年(癸卯,公元七六三年)
癸未,以国子祭酒刘晏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度支等使如故。
广德二年(甲辰,公元七六四年)
癸亥,以刘晏为太子宾客,李岘为詹事,并罢政事。 晏坐与程元振交通;元振获罪,岘有力焉,由是为宦官所疾,故与晏皆罢。
大历元年(丙午,公元七六六年)
丙戌,以户部尚书刘晏为都畿、河南、淮南、江南、 湖南、荆南、山南东道转运、常平、铸钱、盐铁等使, 侍郎第五琦为京畿、关内、河东、剑南、山南西道转运 等使,分理天下财赋。
自丧乱以来,汴水堙废,漕运者自江、汉抵梁、洋, 迂险劳费。三月,己酉,以太子宾客刘晏为河南、江、淮以来转运使,议开汴水。庚戌,又命晏与诸道节度使 均节赋役,听从便宜行毕以闻。时兵火之后,中外艰食, 关中米斗千钱,百姓挼穗以给禁军,宫厨无兼时之积。 晏乃疏浚汴水,遗元载书,具陈漕运利病,令中外相应。 自是每岁运米数十万石以给关中,唐世称漕运之能者, 推晏为首,后来者皆遵其法度云。
大历十三年(戊午,公元七七八年)
冬,十二月,丙戌,以吏部尚书、转运、盐铁等使 刘晏为左仆射,知三铨及使职如故。
大历十四年(己未,公元七七九年)
丙申,以户部侍郎判度支韩滉为太常卿,以吏部尚书刘晏 判度支。先是晏、滉分掌天下财赋,晏掌河南、山南、 江淮、岭南,滉掌关内,河东、剑南,至是,晏始兼之。 上素闻滉掊克过甚,故罢其利权,寻出为晋州刺史。
至德初,第五琦始榷盐以佐军用,及刘晏代之,法 益精密,初岁入钱六十万缗,末年所入逾十倍,而人不 厌苦。大历末,计一岁征赋所入总一千二百万缗,而盐 利居其太半。以盐为漕佣,自江、淮至渭桥,率万斛佣 七千缗,自淮以北,列置巡院,择能吏主之,不烦州县而集事。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
建中元年(庚申,公元七八零年)
初,左仆射刘晏为吏部尚书,杨炎为侍郎,不相悦。 元载之死,晏有力焉。及上即位,晏久典利权,众颇疾 之,多上言转运使可罢;又有风言晏尝密表劝代宗立独 孤妃为皇后者。杨炎为宰相,欲为元载报仇,因为上流 涕言 :“晏与黎幹、刘忠翼同谋,臣为宰相不能讨,罪 当万死 !”崔祐甫言 :“兹事暖昧,陛下已旷然大赦, 不当复究寻虚语 。”炎乃建言 :“尚书省,国政之本,比置诸使,分夺其权,今宜复旧 。”上从之。甲子,诏 天下钱谷皆归金部、仓部,罢晏转运、租庸、青苗、盐 铁等使。
上用杨炎之言,托以奏事不实,己酉,贬刘晏为忠州刺史。
荆南节度使庾准希杨炎指,奏忠州刺史刘晏与朱泚 书求营救,辞多怨望,又奏召补州兵,欲拒朝命,炎证 成之。上密遣中使就忠州缢杀之,己丑,乃下诏赐死。天下冤之。
初,安、史之乱,数年间,天下户口什亡八九,州 县多为籓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中国多故, 戎狄每岁犯边,所在宿重兵,仰给县官,所费不赀,皆 倚办于晏。晏初为转运使,独领陕东诸道,陕西皆度支 领之,末年兼领,未几而罢。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 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 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 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 为 :“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 之士而用之;至于句检簿书、出纳钱谷,事虽至细,必 委之士类;吏惟书符牒,不得轻出一言 。”常言 :“士 陷赃贿,则沦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洁 廉,终无显荣,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 。”然惟晏能行 之,它人效者终莫能逮。其属官虽居数千里外,奉教令 如在目前,起居语言,无敢欺绐。当时权贵,或以亲故 属之者,晏亦应之,使俸给多少,迁次缓速,皆如其志, 然无得亲职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 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者,多晏之故吏也。晏又以为户口 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诸道各置 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 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 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如干蠲免,某月须如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 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弊、流亡、饿殍,然后赈之 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晏始为转运使,时 天下见户不过二百万,其季年乃三百馀万;在晏所统则 增,非晏所统则不增也。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 季年乃千馀万缗。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时自许、 汝、郑、邓之西,皆食河东池盐,度支主之;汴、滑、 唐、蔡之东,皆食海盐,晏主之。晏以为官多则民扰, 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 任其所之,自馀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盐乡远者, 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 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其始江、淮盐利不过四十万 缗,季年乃六百馀万缗,由是国用充足而民不困弊。其 河东盐利,不过八十万缗,而价复贵于海盐。先是,运 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 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 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 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 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船十艘为 一纲,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数运 之后,无不斑白者。晏于扬子置十场造船,每艘给钱千 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 。”晏曰 :“不然, 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 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异日必有患吾所 给多而减之者;减半以下犹可也,过此则不能运矣 。” 其后五十年,有司果减其半。及咸通中,有司计费而给 之,无复羡馀,船益脆薄易坏,漕运遂废矣。晏为人勤 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