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义久地名来源
9.1、村寨名称
(1)破瓦村。搬来后富裕起来的意思。海拔1660米。“破”为搬迁,一般用于蜂类、鸟类巢穴大搬迁。“瓦”为“央”的变音,指富裕。
(2)鲁龙村。用石头做围墙的意思。海拔1580米。“鲁”为石头,“龙”为“围起来”。
(3)塔龙村。坐落在山凹上方的意思。海拔1680米。“塔”为上方,“龙”为“洼地”。
(4)作弄村。低凹闷热的意思。海拔1400米。“作”就是“角俄”,海拔低而热,就是山脚;对应的词为“轰东”(深山)。“弄”就是“聋”,就是闷热。
(5)轰马龙天村。坐落在大山顶而得名。瑶族村寨。海拔1800米。哈尼语,“轰马”为“大山”,“龙天”为“山顶”。
(6)曼洛村。土地肥沃,谷粒饱满。海拔1710米。“曼”就是“满”,谷物饱满;“洛”为水田,肥沃的稻田。
(7)泥玛村。母女俩的意思,“**”就是“泥妈然”,因为母女二人最先居住而得名。海拔1380米。
(8)欧且村。清凉、爽口、甘甜的泉水。海拔1540米。“欧且”为“凉水”。
(9)托格村。松树生长的山梁寨。海拔1660米。“托”为“松树”,“格”为“山梁”。
(10)脚七村。斜坡山梁的意思。海拔1530米。“脚”既是“位于,坐落”,又是“脚俄”,闷热;“七”就是“们前”,小隔落、小尖尖处。脚七的完整含义是,坐落在气温较高的小隔落斜坡山梁上。
(11)比等村。当地哈尼族祖先生息繁衍之发源地。海拔1350米。“比”为“普然”的变音,就是人类。“等”为生存、繁衍。
(12)鸟波村。大榕树傍边的村寨。海拔1400米。“鸟波”就是大榕树。开始建村时,村边有一棵高大的榕树而得名。
9.1、村寨名称
(1)破瓦村。搬来后富裕起来的意思。海拔1660米。“破”为搬迁,一般用于蜂类、鸟类巢穴大搬迁。“瓦”为“央”的变音,指富裕。
(2)鲁龙村。用石头做围墙的意思。海拔1580米。“鲁”为石头,“龙”为“围起来”。
(3)塔龙村。坐落在山凹上方的意思。海拔1680米。“塔”为上方,“龙”为“洼地”。
(4)作弄村。低凹闷热的意思。海拔1400米。“作”就是“角俄”,海拔低而热,就是山脚;对应的词为“轰东”(深山)。“弄”就是“聋”,就是闷热。
(5)轰马龙天村。坐落在大山顶而得名。瑶族村寨。海拔1800米。哈尼语,“轰马”为“大山”,“龙天”为“山顶”。
(6)曼洛村。土地肥沃,谷粒饱满。海拔1710米。“曼”就是“满”,谷物饱满;“洛”为水田,肥沃的稻田。
(7)泥玛村。母女俩的意思,“**”就是“泥妈然”,因为母女二人最先居住而得名。海拔1380米。
(8)欧且村。清凉、爽口、甘甜的泉水。海拔1540米。“欧且”为“凉水”。
(9)托格村。松树生长的山梁寨。海拔1660米。“托”为“松树”,“格”为“山梁”。
(10)脚七村。斜坡山梁的意思。海拔1530米。“脚”既是“位于,坐落”,又是“脚俄”,闷热;“七”就是“们前”,小隔落、小尖尖处。脚七的完整含义是,坐落在气温较高的小隔落斜坡山梁上。
(11)比等村。当地哈尼族祖先生息繁衍之发源地。海拔1350米。“比”为“普然”的变音,就是人类。“等”为生存、繁衍。
(12)鸟波村。大榕树傍边的村寨。海拔1400米。“鸟波”就是大榕树。开始建村时,村边有一棵高大的榕树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