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几年前的乌鸦
《半梦半醒的人生》Waking Life——这是一部2001年拍摄的动画片。导演兼编剧理查德林克莱特用DV在奥斯汀拍摄了这部影片,然后使用“interpolated翻拍”程序将图像转换,使得实景增加了程序化的外观看上去象是动画片。
在这些繁杂的谈话中我把它切割成了29个片段,并努力以自己的理解诠释其内容。虽然它的丰富我只看到了一角。但时间会证明它的伟大值得我去这样做。
1、 船型车司机———任何的事物你都可以不赞同,但重要的是他存在的事实。随大流是大多数人的共性,可最终你会发现你必须去找到自己的非共性所在。
2、大学教授————排除集体共性的过程中,并不一定能找到自我的个性,问题的重点乃在于思考的过程。
3、金发女子————语言所具有的不可沟通性,言语在每个人的心中有着不同的深层含义,也即联系物和凭借物的不同导致人类即使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也存在永远无法沟通的盲点。
4、黑白发男子————望远镜似的人类进化过程(物质——精神)。不同智慧间质与量的转化(毁灭——重生)
...........
6、交欢中的男女————人类记忆与经验在一代一代的遗传着。途径并非来自言语和书籍,而是DNA中的深层存在。
7、监狱中的男子————用复仇的幻想来填补时间。(许许多多的人都在用欲望实践的梦想来填补日常生活的时间)
8、戴眼镜的中年男子————人类的自由很大程度建立在物理规则上。但同时又存在一些不规则的元素来动摇原始的物理规则。可恰恰在某种意义上,不规则的元素也可能是物理规则中的一环。(上帝的决定——人类的自由意志——其中的界限)问题在于外延与内延的边界在哪?
9、宣传车上的男子————突破即定的规则,世界便是即定规则的框架,政治则是即定规则的核心动力。**的问题不在于是否毁灭,而在于毁灭之后建立什么?
10、戴眼镜的老者————如若中心为“无”,既是空。对任何一个存在说是,既是对所有的存在说是。
11、黑人男子————现有的分类是对知识最大的束缚。我们必须将其解脱重整,使之聚合。在知识的共同领域寻求新知。
12、咖啡厅里的两位女子————人体的细胞在七年的过程里会全部更新。新我的产生,迫使我们肯定不同于旧我,但在认知上我们还是保持着自己与旧我的认同。问题在于延续性。人不可能缺乏延续性的不断的与自我重新认同。
13、播电影的猴子————人在困苦中可以获得的唯一有益知识是: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有困苦也必有欢乐。
14、白发老者————人类的痛苦有两种,或物质过于缺乏,或物质过于丰富。但在精神层面,人类却一直没有进步,问题在于人类的特性:恐惧和懒惰。
15、写作的男子————伟大的小说不在于其的故事,或者表现形式,而在于人、思想、时间。
16、留大胡子的胖子————梦境与现实,虚幻或真实之间的转化,有时非常简单。特别是当表现物为暴力时,
17、长发男子————梦是自我认同的一种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它与现实没有根本区别。
18、弹琴的男子————梦的意义在于超越自我的存在形式。你可以是任何的一种存在形式,不一定是人类,甚至不一定是物体。
19、穿皮衣的长发男子————有些人醒着也在做梦,因为他们没有梦的意识,他们并不想在梦中得到思想的解放,他们的梦是现实的延续,也就是说是对物质渴望的梦想。
20、卷发男子————沉默……沉默……在这出看来喋喋不休的电影中此时出现了一个沉默看着你的男子。这种手法让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人生是需要静默的,那时便是反观自身的时刻。
21、留着“雷鬼”头的四人帮————行动在很多时候只是理念自然而然的放映,但并不能因此就界定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2、背着背包的男子————梦在于自我感性的存在,寻找一切新的可能性。像旅行一般,向往所有的未知。
23、白衣男子————太阳底下无新事?不。梦具有发掘“新事”的可能性。
24、红发女子————交谈在很多时候只是人类远离孤独与表达礼貌的手段。而交流思想往往却居于其次。
25、爆炸头男子————记忆比忘却需要更大的力量,所以梦中的事情我们便经常遗忘。这与现实何其的相似。
26、光头男子————梦中的自己始终还是无法摆脱现实的投射,所以更多的时候梦中的本体也只不过是现实占优势的复制品。当然,个体存在着差异,但这种差异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
27、售货员————人类的死亡与植物的枯死一样,都需要进行包裹。死亡是需要进行隐蔽的,因为大多数的人们不想看到这些。但这并不妨害到它们的存在。
28、束发的女子————人与人最终还是需要以某种联系作为纽带。但这种联系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方式。现代人的联系的弱化是否可以用娱乐取代?
29打弹珠的男子————时间想让我们忘记上帝的存在。而永恒也因为时间的存在而变得可惧。但永恒之后还存在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