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口诀
浅薄琐屑出庄子,演说故事先秦风。
魏晋唐宋多演变,话本小说有专称。
元明清近新阶段,演义章回终酿成。
刻画人物为中心,情节完整定环境。
反映社会多广阔,表现手法活而灵。
叙述描写常笔法,前因后果务写清。
环境场面笔下描,人物心貌绘言行。
各种纠葛现笔端,刻画人物细鲜明。
散文形式叙事性,不受限制在时空。
艺术虚构诚允许,反映生活必典型。
篇幅分为长中短,内容战爱科传等。
[句解]
浅薄琐屑出庄子——在中国古代典籍上最早提到“小说”这一文学形式的是《庄子》。《庄子•外物篇》上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是把小说作为非道术所在的浅薄琐屑之谈。可见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小说就已造语于人口。
演说故事先秦风——演说故事的小说,源于先秦的神话、传说、寓言。如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东施效颦等著名故事,在秦以前就产生了,这在我国“小说之最古者”的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中均有记述。此书旧称大禹、伯益所作,起码也是战国时被记录成文的。也就是说,中国小说的发展,早在先秦时代的神话传说中就有苗头了。
大禹治水(传说):鲧之子。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继父后,奉舜命治理洪水。“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各得而食之也。”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舜死后任部落联盟领袖。传曾铸九鼎。(见《孟子•滕文公上》)
精卫填海(神话):精卫乃冤禽。原为炎帝女,名女娃。因游东海淹死,遂化为精卫鸟,“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长久地衔西山木石去填东海。(见《山海经•北山经》)
夸父逐日(神话):夸父立志追赶太阳,赶到太阳入口处,感到焦渴,但喝干了黄渭两河的水,仍感不足,终于渴死。他遗下的杖却化成“邓林”。(见《山海经•海外北经》)
刑天舞干戚(神话):刑天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肚脐当嘴,依然拿着盾牌和板爷挥舞着。(见《山海经•海外西经》)
东施效颦(寓言):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觉得很美,也学她的样子,却丑得可怕。这个丑女人后来被人称做东施。(见《庄子•天远》)
(节选自张书五《作文口诀》,辽海出版社出版
浅薄琐屑出庄子,演说故事先秦风。
魏晋唐宋多演变,话本小说有专称。
元明清近新阶段,演义章回终酿成。
刻画人物为中心,情节完整定环境。
反映社会多广阔,表现手法活而灵。
叙述描写常笔法,前因后果务写清。
环境场面笔下描,人物心貌绘言行。
各种纠葛现笔端,刻画人物细鲜明。
散文形式叙事性,不受限制在时空。
艺术虚构诚允许,反映生活必典型。
篇幅分为长中短,内容战爱科传等。
[句解]
浅薄琐屑出庄子——在中国古代典籍上最早提到“小说”这一文学形式的是《庄子》。《庄子•外物篇》上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是把小说作为非道术所在的浅薄琐屑之谈。可见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小说就已造语于人口。
演说故事先秦风——演说故事的小说,源于先秦的神话、传说、寓言。如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东施效颦等著名故事,在秦以前就产生了,这在我国“小说之最古者”的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中均有记述。此书旧称大禹、伯益所作,起码也是战国时被记录成文的。也就是说,中国小说的发展,早在先秦时代的神话传说中就有苗头了。
大禹治水(传说):鲧之子。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继父后,奉舜命治理洪水。“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各得而食之也。”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舜死后任部落联盟领袖。传曾铸九鼎。(见《孟子•滕文公上》)
精卫填海(神话):精卫乃冤禽。原为炎帝女,名女娃。因游东海淹死,遂化为精卫鸟,“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长久地衔西山木石去填东海。(见《山海经•北山经》)
夸父逐日(神话):夸父立志追赶太阳,赶到太阳入口处,感到焦渴,但喝干了黄渭两河的水,仍感不足,终于渴死。他遗下的杖却化成“邓林”。(见《山海经•海外北经》)
刑天舞干戚(神话):刑天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肚脐当嘴,依然拿着盾牌和板爷挥舞着。(见《山海经•海外西经》)
东施效颦(寓言):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觉得很美,也学她的样子,却丑得可怕。这个丑女人后来被人称做东施。(见《庄子•天远》)
(节选自张书五《作文口诀》,辽海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