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运动”是台湾流行歌曲的文艺复兴。
进入70年代伊始,台湾歌坛即开始酝酿这一次飞跃。1971年,“洪建全文教基金会”出版了余光中作词、洪建全作曲的《中国现代民歌》,该专辑是现代民歌的滥觞。在这以后,更多的青年创作人拿起笔写自己的歌,抱起吉他唱起自己的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是未受过正规音乐训练的流行歌曲爱好者,创作在西餐厅、校园演唱,并出版歌曲。这些人的创作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尤其是青年的强烈反响。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1981年,台湾把这个时代称为“民歌运动”时代。
“民歌运动”的发展有其历史背景。从政治上来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使一向依赖美国的台湾人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这种感觉体现在文化上便促使他们要努力创造一种“自己的东西”。从经济上来看,台湾的经济发展经过一个阶段的准备,发展速度逐渐达到顶峰,体现在文化上便使得唱片商必须努力开发更大的市场,从18岁到25岁这一巨大的唱片消费群亟待被开发。
由余光中作词、杨弦作曲的《民歌手——时空交错》可视之为最初的民歌作品。经过一段时期的酝酿,1975年,杨弦、胡德夫在台北中山堂举行的演唱会揭开了民歌时代的帷幕。从那时起,民歌创作逐渐形成一种气候。从零星的、不确定的、无意识的、地下的状态发展到有固定的创作人员和演唱人员,许多人会有意识地把自己作品的立意、风格、形式往校园民歌方面靠拢。
当时著名的唱片公司有“新格”、“海山”、“歌林”、“丽歌”、“四海”等,其中“新格”在1977年举办了首届“金韵奖”校园民歌大赛,并出版了同名专辑,一直出版到第十二辑。当时虽被称为“校园民歌”,但参赛的人并非全是学生,有许多是社会上的音乐爱好者。第一集《金韵奖》中收录的《再别康桥》、《如果》、《小雨中的回忆》等风格一新的歌曲,对当时的流行乐坛是一种极强的震撼与刺激。这些歌随即很快流行于校园之中,并广泛流传于社会。
在这一时期中,有两个人的名字应该特别提及,那就是李双泽和侯德建。他们是民歌时代初期的积极倡导者。李双泽的《少年中国》、《我知道》、《红毛城》、《愚公移山》,侯德建的《龙的传人》、《归去来兮》等都是民歌运动早期的代表作。在他们的倡导和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校园歌手和创作人员。较著名的有:叶佳修、梁弘志、谭健常、施孝荣、李建复等。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影响巨大,至今还广为传唱。李双泽在1977年因救人不幸溺水身亡,然而他带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精神的作品却流行了下来。
1978年,《金韵奖》第二集带着首集的余威登场,其中收录了《山里来的女孩》、《春雷轻响的早晨》等。1979年,校园民歌已成为当时歌坛的主流,各公司也纷纷推出新人和新歌加入市场,如“海山”公司的歌手蔡琴及专辑《民谣风》、叶佳修的《叶佳修专辑》,“歌林”公司的银霞和她的专辑《兰花草》,“新格”公司的齐豫、李建复、施孝荣和专辑《金韵奖》第三、四集(其中收当前了王梦麟的《雨中即景》和齐豫的《橄榄树》),“四海”公司的歌手李建。“滚石”公司也于此时成立并推出《三人展》专辑。此外,包美圣的《捉泥鳅》也在市场上引起热潮。1980年,“民歌运动”愈趋成熟。李建复的《龙的传人》、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使民歌流传到岛外,特别是中国内地。1981、1982年民歌运动渐近尾声,1981年,《金韵奖》第八、九集出版,收录有《易水寒》、《微风往事》及《破晓》等歌曲。同年“歌林”公司推出了《新金曲奖》加入校园民歌市场的竞争,并成功地推出了林慧萍、金瑞瑶等歌手。李碧华、罗吉镇的《神话》将校园民歌与流行歌曲作了成功的结合。同年,由蔡琴、苏来和李建复共同完成了《天水乐集》,这是校园民歌中层次与寓意较高的专辑。从这一年开始,“校园民歌”逐渐变成一种流行乐风,并摆脱了那种“校园”的青涩感,国语流行歌坛由此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进入70年代伊始,台湾歌坛即开始酝酿这一次飞跃。1971年,“洪建全文教基金会”出版了余光中作词、洪建全作曲的《中国现代民歌》,该专辑是现代民歌的滥觞。在这以后,更多的青年创作人拿起笔写自己的歌,抱起吉他唱起自己的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是未受过正规音乐训练的流行歌曲爱好者,创作在西餐厅、校园演唱,并出版歌曲。这些人的创作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尤其是青年的强烈反响。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1981年,台湾把这个时代称为“民歌运动”时代。
“民歌运动”的发展有其历史背景。从政治上来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使一向依赖美国的台湾人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这种感觉体现在文化上便促使他们要努力创造一种“自己的东西”。从经济上来看,台湾的经济发展经过一个阶段的准备,发展速度逐渐达到顶峰,体现在文化上便使得唱片商必须努力开发更大的市场,从18岁到25岁这一巨大的唱片消费群亟待被开发。
由余光中作词、杨弦作曲的《民歌手——时空交错》可视之为最初的民歌作品。经过一段时期的酝酿,1975年,杨弦、胡德夫在台北中山堂举行的演唱会揭开了民歌时代的帷幕。从那时起,民歌创作逐渐形成一种气候。从零星的、不确定的、无意识的、地下的状态发展到有固定的创作人员和演唱人员,许多人会有意识地把自己作品的立意、风格、形式往校园民歌方面靠拢。
当时著名的唱片公司有“新格”、“海山”、“歌林”、“丽歌”、“四海”等,其中“新格”在1977年举办了首届“金韵奖”校园民歌大赛,并出版了同名专辑,一直出版到第十二辑。当时虽被称为“校园民歌”,但参赛的人并非全是学生,有许多是社会上的音乐爱好者。第一集《金韵奖》中收录的《再别康桥》、《如果》、《小雨中的回忆》等风格一新的歌曲,对当时的流行乐坛是一种极强的震撼与刺激。这些歌随即很快流行于校园之中,并广泛流传于社会。
在这一时期中,有两个人的名字应该特别提及,那就是李双泽和侯德建。他们是民歌时代初期的积极倡导者。李双泽的《少年中国》、《我知道》、《红毛城》、《愚公移山》,侯德建的《龙的传人》、《归去来兮》等都是民歌运动早期的代表作。在他们的倡导和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校园歌手和创作人员。较著名的有:叶佳修、梁弘志、谭健常、施孝荣、李建复等。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影响巨大,至今还广为传唱。李双泽在1977年因救人不幸溺水身亡,然而他带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精神的作品却流行了下来。
1978年,《金韵奖》第二集带着首集的余威登场,其中收录了《山里来的女孩》、《春雷轻响的早晨》等。1979年,校园民歌已成为当时歌坛的主流,各公司也纷纷推出新人和新歌加入市场,如“海山”公司的歌手蔡琴及专辑《民谣风》、叶佳修的《叶佳修专辑》,“歌林”公司的银霞和她的专辑《兰花草》,“新格”公司的齐豫、李建复、施孝荣和专辑《金韵奖》第三、四集(其中收当前了王梦麟的《雨中即景》和齐豫的《橄榄树》),“四海”公司的歌手李建。“滚石”公司也于此时成立并推出《三人展》专辑。此外,包美圣的《捉泥鳅》也在市场上引起热潮。1980年,“民歌运动”愈趋成熟。李建复的《龙的传人》、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使民歌流传到岛外,特别是中国内地。1981、1982年民歌运动渐近尾声,1981年,《金韵奖》第八、九集出版,收录有《易水寒》、《微风往事》及《破晓》等歌曲。同年“歌林”公司推出了《新金曲奖》加入校园民歌市场的竞争,并成功地推出了林慧萍、金瑞瑶等歌手。李碧华、罗吉镇的《神话》将校园民歌与流行歌曲作了成功的结合。同年,由蔡琴、苏来和李建复共同完成了《天水乐集》,这是校园民歌中层次与寓意较高的专辑。从这一年开始,“校园民歌”逐渐变成一种流行乐风,并摆脱了那种“校园”的青涩感,国语流行歌坛由此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