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诗词讲座的闲谈录1-
《 甲骨文五言祈雨歌早于二言弹歌的史实》之二
文:山东李凡平
关于上面这首《弹歌》诗,网络上的口经基本上是统一的(多数是转载与抄袭),难道真是如此吗?疑问有四:
其一,由字少到字多的诗发展论,是否是主观臆断呢?第二《吴越春秋》成书晚于《诗经》,《吴越春秋》是东汉吴晔所述春秋战国事迹,能考证所载古谣“弹歌”产生的准确年代吗?难道没有对答中机智而编的可能呢?第三《古诗源》是清朝沈德谮所著,他可引用发旨于《吴越春秋》,能成为《吴越春秋》中“弹歌”古老的左证吗?另外清朝杨慎辑《风雅遗篇》亦载《弹歌》能说明什么呢?第四古文不加标点,难道《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就不是“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的四言形式呢?
诗的意境、情志可以依据字面推想或说臆测,而诗的产生和发展史却不能主观臆断,要尊重物证的时间确实性,尤其是最原始载体的物证时间为要。
说到这里,我们自然而然的就联想到先秦的十座石鼓文中的四言石鼓歌,据考证为周宣王时期作品,应当早于二言《弹歌》。那么,四言诗歌之前的诗歌样式是怎样的呢?随着考古的挖掘与发现,真实可靠的殷墟甲骨文中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诗歌发展史远古的新层面。
郭沬若《卜辞通纂》第三七五片:
“癸卯卜:
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
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
其自南来雨?”
其产生于殷商甲骨文里的这首祈雨歌与后来的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魚残莲叶间;
魚戏莲叶东,
魚戏莲叶西,
魚残莲叶南,
魚戏莲叶北。”
比较不难得出结论两者如出一辙。
由此可见,在《诗经》和先秦四言诗歌之前就已出现了五言,由此已推翻了诗歌发展史是由字少发展到字多的主观臆断。多次再版的陆侃如、冯沅君著《中国诗史》也对此加以了论证,为什么还要抱着和推广没有时间性证物的清朝旧说呢?
2020.9.20于伴岳楼
诗词讲座的闲谈录1-
《 甲骨文五言祈雨歌早于二言弹歌的史实》之二
文:山东李凡平
关于上面这首《弹歌》诗,网络上的口经基本上是统一的(多数是转载与抄袭),难道真是如此吗?疑问有四:
其一,由字少到字多的诗发展论,是否是主观臆断呢?第二《吴越春秋》成书晚于《诗经》,《吴越春秋》是东汉吴晔所述春秋战国事迹,能考证所载古谣“弹歌”产生的准确年代吗?难道没有对答中机智而编的可能呢?第三《古诗源》是清朝沈德谮所著,他可引用发旨于《吴越春秋》,能成为《吴越春秋》中“弹歌”古老的左证吗?另外清朝杨慎辑《风雅遗篇》亦载《弹歌》能说明什么呢?第四古文不加标点,难道《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就不是“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的四言形式呢?
诗的意境、情志可以依据字面推想或说臆测,而诗的产生和发展史却不能主观臆断,要尊重物证的时间确实性,尤其是最原始载体的物证时间为要。
说到这里,我们自然而然的就联想到先秦的十座石鼓文中的四言石鼓歌,据考证为周宣王时期作品,应当早于二言《弹歌》。那么,四言诗歌之前的诗歌样式是怎样的呢?随着考古的挖掘与发现,真实可靠的殷墟甲骨文中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诗歌发展史远古的新层面。
郭沬若《卜辞通纂》第三七五片:
“癸卯卜:
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
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
其自南来雨?”
其产生于殷商甲骨文里的这首祈雨歌与后来的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魚残莲叶间;
魚戏莲叶东,
魚戏莲叶西,
魚残莲叶南,
魚戏莲叶北。”
比较不难得出结论两者如出一辙。
由此可见,在《诗经》和先秦四言诗歌之前就已出现了五言,由此已推翻了诗歌发展史是由字少发展到字多的主观臆断。多次再版的陆侃如、冯沅君著《中国诗史》也对此加以了论证,为什么还要抱着和推广没有时间性证物的清朝旧说呢?
2020.9.20于伴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