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老年网校
如果年老时,不住养老院,不靠子女,应该怎么养老?
近日大家肯定都看到了这个新闻“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住着这么一群老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们众筹购买了一栋楼“抱团养老”十五年,如今他们毅然决定把这幢满载记忆的“慈舟养老院”捐出去。”
但这样的养老方式,真的可以大力推广,适合我们大部分普通退休老人吗?今天就来听听一位“抱团养老”亲历者的心声吧!或许能给大家一个参考~
抱团养老的另一重困境
把我们拆散的就是“钱”
主持人:魏然
倾诉者:薛阿姨 67岁 退休职工
1、钱让这个团儿抱不紧
前些日子,看了一篇有关抱团养老的文章,好多同龄人也都在看。今天我决定也和你们说说,我的抱团养老经历。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7b031b1b4cc7cd9fa2d34d109002104/2a8acb3433fa828bcd01b7bfea1f4134960a5a85.jpg?tbpicau=2025-02-28-05_df0ac7191e36b7b770fb8587cfb55305)
一般抱团没抱成的原因,主要还是选择的方式不太合适,还有一些感情纠葛。给老年人提了醒。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能忽略:就算是居住方式合适,不掺杂感情,也会出问题,而最大问题,就是钱。
不是说有钱没钱,而是说,在这个团体里,大家对钱的看法和基本的经济实力要相当。否则,这个团儿还是会被钱拆散。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2c2bca06bd98d1076d40c39113eb807/278149fb828ba61ec4cce2735634970a314e5985.jpg?tbpicau=2025-02-28-05_366fce1bd35efab38adc7eaac891d272)
我们有一个抱团儿养老的“小团体”,要算起来,有七八年了。我们从三四个人发起,到后来最多时发展到20多人,可之后,又慢慢地减少。现在,我在的这个“组”还有5个人,其他的人,有的回去“自己过”了,也有的成员另组了新的组。大家热闹过,也确实从中获得过快乐和帮助,但其中的烦恼真不少。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ed363b59a1001e94e3c1407880f7b06/a54ef88aa61ea8d390005e58800a304e241f5885.jpg?tbpicau=2025-02-28-05_ae977bd7ed4452108eef247d833bf1f7)
我们抱团养老的想法源于相关的新闻报道,据说在一些社区,早就有这种方式,有个“官宣”的说法,叫“互助式养老”,一个社区里的老人彼此关照,年轻的照顾年老的,或是同龄的彼此帮助。据说有的坚持了10多年,做得好的社区,还有社工在其中帮助。
我们住的是老小区,老年人口比较多,而且,都是住了二三十年的老邻居,平时打头碰脸的,关系挺好。看到人家这种榜样,大家也就慢慢说起这个话题。老邻居们年龄越来越大,空巣和独居的老人越来越多。大家商量后,就学起了人家的样子,渐渐形成了抱团儿养老的模式。只是,决定这个团儿抱得紧不紧,得用现在小年轻儿找对象的一个流行语来说:应该“三观”一致。
2、钱上不平衡心就不平衡
我们开始抱团儿的几个人住在同一社区,离得近。都是女性,也都没了老伴儿。这个组合是我们考虑了很久定下的,之后再有人想加入,我们也是这个“标准”。我们想的是,大家的生活境遇差不多,相互能理解,来往也方便。我们有很长时间相处得还不错,所以后来吸引了那么多人来加盟。
我们这个团体,一开始年龄最大的六十七,小的刚退休不久。身体也都还可以。我们每天早上准时到小花园集合,先晨练,之后一起去买菜,开始是各买各的,后来发现大家买的都差不多,因为你买这个,我看着不错也买了,结果各家做的饭都差不离。而且,这些人平时总是一个人在家,一个人的饭最不好做了,做多了就浪费。于是,大家就决定干脆一起买,一起做,一起吃。
开始大伙儿都争着掏钱,今儿你花,明儿我请。可是,我觉得这样不太好,每天花多花少不固定,多花的可能心里就不舒服。所以,我们改成每个月每人交400元伙食费(那是当时的物价啊,后来涨了几次),我们之中有个姐姐原来是会计,就由她管账,她挺细致的,每笔开支都记得非常清楚。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20f1e852e01213fcf334ed464e636f8/30aad2d2fd1f4134f8152f22321f95cad0c85e85.jpg?tbpicau=2025-02-28-05_d3520b35b19a797d33bf462eee9d1a62)
我们固定在一个人家里做饭,吃饭,因为她家房子比较大,住一楼有个小院儿,很方便。我们一般只做中午饭,因为老年了,晚饭吃得少,中午剩下的,大家分分,晚上就够了。
后来我们这个方式让好多人羡慕,就总有新人加入。不过,由于空间有限,我们“搭伙”的人最多加到了9个,其他人实在加不进来了。组里的人,其实也是有变化的,有人退出,有人加入。退出,就是因为钱。
大家虽然说都交了伙食费,可有的人慢慢就不平衡了,觉得太贵,自己在家过,用不了这么多钱。也有人觉得组里有人退休金多,一个月五六千,可自己只有两千多,人家要吃好的,自己将就就行,每天做三四个菜都是“便宜”了那些爱享受的,他们想吃好的,应该多拿钱。
也有人开始计较,有人吃得多,带得多,有人饭量小,或者这个月生病了,或是家里有事没在这里吃多少,可伙食费为什么不退呢?
大伙儿聚餐的那个姐姐家,每个月我们会买两桶油,一些调料啥的,还添过一些餐具。而且每个月我们会拨出一点儿钱给人家的煤气费、水电费。可就有人不乐意了,说那些东西根本用不了,认为那个姐姐占了便宜。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2c6927c16e9390156028d364bed54f9/143fdc1fa8d3fd1f2f2b8866274e251f94ca5f85.jpg?tbpicau=2025-02-28-05_e182b1385e00dd6d4094337fad30df5f)
后来又发生了,谁住院了,大家摊钱买东西,厨房里灶具、油烟机坏了,大家摊钱换之类的事,有的人没什么抱怨,几十块钱也不在乎。可是,有的人就不行,不仅抱怨,还在大伙儿之间挑唆,弄出很多不愉快。
搭伙的这个方式,人员变动特别大,最终在今年6月,就彻底不弄了。不过,我们两三个核心的人还是挺怀念那种方式,但一想起那些为钱发生的争执,又觉得很别扭。
如果年老时,不住养老院,不靠子女,应该怎么养老?
近日大家肯定都看到了这个新闻“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住着这么一群老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们众筹购买了一栋楼“抱团养老”十五年,如今他们毅然决定把这幢满载记忆的“慈舟养老院”捐出去。”
但这样的养老方式,真的可以大力推广,适合我们大部分普通退休老人吗?今天就来听听一位“抱团养老”亲历者的心声吧!或许能给大家一个参考~
抱团养老的另一重困境
把我们拆散的就是“钱”
主持人:魏然
倾诉者:薛阿姨 67岁 退休职工
1、钱让这个团儿抱不紧
前些日子,看了一篇有关抱团养老的文章,好多同龄人也都在看。今天我决定也和你们说说,我的抱团养老经历。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7b031b1b4cc7cd9fa2d34d109002104/2a8acb3433fa828bcd01b7bfea1f4134960a5a85.jpg?tbpicau=2025-02-28-05_df0ac7191e36b7b770fb8587cfb55305)
一般抱团没抱成的原因,主要还是选择的方式不太合适,还有一些感情纠葛。给老年人提了醒。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能忽略:就算是居住方式合适,不掺杂感情,也会出问题,而最大问题,就是钱。
不是说有钱没钱,而是说,在这个团体里,大家对钱的看法和基本的经济实力要相当。否则,这个团儿还是会被钱拆散。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2c2bca06bd98d1076d40c39113eb807/278149fb828ba61ec4cce2735634970a314e5985.jpg?tbpicau=2025-02-28-05_366fce1bd35efab38adc7eaac891d272)
我们有一个抱团儿养老的“小团体”,要算起来,有七八年了。我们从三四个人发起,到后来最多时发展到20多人,可之后,又慢慢地减少。现在,我在的这个“组”还有5个人,其他的人,有的回去“自己过”了,也有的成员另组了新的组。大家热闹过,也确实从中获得过快乐和帮助,但其中的烦恼真不少。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ed363b59a1001e94e3c1407880f7b06/a54ef88aa61ea8d390005e58800a304e241f5885.jpg?tbpicau=2025-02-28-05_ae977bd7ed4452108eef247d833bf1f7)
我们抱团养老的想法源于相关的新闻报道,据说在一些社区,早就有这种方式,有个“官宣”的说法,叫“互助式养老”,一个社区里的老人彼此关照,年轻的照顾年老的,或是同龄的彼此帮助。据说有的坚持了10多年,做得好的社区,还有社工在其中帮助。
我们住的是老小区,老年人口比较多,而且,都是住了二三十年的老邻居,平时打头碰脸的,关系挺好。看到人家这种榜样,大家也就慢慢说起这个话题。老邻居们年龄越来越大,空巣和独居的老人越来越多。大家商量后,就学起了人家的样子,渐渐形成了抱团儿养老的模式。只是,决定这个团儿抱得紧不紧,得用现在小年轻儿找对象的一个流行语来说:应该“三观”一致。
2、钱上不平衡心就不平衡
我们开始抱团儿的几个人住在同一社区,离得近。都是女性,也都没了老伴儿。这个组合是我们考虑了很久定下的,之后再有人想加入,我们也是这个“标准”。我们想的是,大家的生活境遇差不多,相互能理解,来往也方便。我们有很长时间相处得还不错,所以后来吸引了那么多人来加盟。
我们这个团体,一开始年龄最大的六十七,小的刚退休不久。身体也都还可以。我们每天早上准时到小花园集合,先晨练,之后一起去买菜,开始是各买各的,后来发现大家买的都差不多,因为你买这个,我看着不错也买了,结果各家做的饭都差不离。而且,这些人平时总是一个人在家,一个人的饭最不好做了,做多了就浪费。于是,大家就决定干脆一起买,一起做,一起吃。
开始大伙儿都争着掏钱,今儿你花,明儿我请。可是,我觉得这样不太好,每天花多花少不固定,多花的可能心里就不舒服。所以,我们改成每个月每人交400元伙食费(那是当时的物价啊,后来涨了几次),我们之中有个姐姐原来是会计,就由她管账,她挺细致的,每笔开支都记得非常清楚。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20f1e852e01213fcf334ed464e636f8/30aad2d2fd1f4134f8152f22321f95cad0c85e85.jpg?tbpicau=2025-02-28-05_d3520b35b19a797d33bf462eee9d1a62)
我们固定在一个人家里做饭,吃饭,因为她家房子比较大,住一楼有个小院儿,很方便。我们一般只做中午饭,因为老年了,晚饭吃得少,中午剩下的,大家分分,晚上就够了。
后来我们这个方式让好多人羡慕,就总有新人加入。不过,由于空间有限,我们“搭伙”的人最多加到了9个,其他人实在加不进来了。组里的人,其实也是有变化的,有人退出,有人加入。退出,就是因为钱。
大家虽然说都交了伙食费,可有的人慢慢就不平衡了,觉得太贵,自己在家过,用不了这么多钱。也有人觉得组里有人退休金多,一个月五六千,可自己只有两千多,人家要吃好的,自己将就就行,每天做三四个菜都是“便宜”了那些爱享受的,他们想吃好的,应该多拿钱。
也有人开始计较,有人吃得多,带得多,有人饭量小,或者这个月生病了,或是家里有事没在这里吃多少,可伙食费为什么不退呢?
大伙儿聚餐的那个姐姐家,每个月我们会买两桶油,一些调料啥的,还添过一些餐具。而且每个月我们会拨出一点儿钱给人家的煤气费、水电费。可就有人不乐意了,说那些东西根本用不了,认为那个姐姐占了便宜。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2c6927c16e9390156028d364bed54f9/143fdc1fa8d3fd1f2f2b8866274e251f94ca5f85.jpg?tbpicau=2025-02-28-05_e182b1385e00dd6d4094337fad30df5f)
后来又发生了,谁住院了,大家摊钱买东西,厨房里灶具、油烟机坏了,大家摊钱换之类的事,有的人没什么抱怨,几十块钱也不在乎。可是,有的人就不行,不仅抱怨,还在大伙儿之间挑唆,弄出很多不愉快。
搭伙的这个方式,人员变动特别大,最终在今年6月,就彻底不弄了。不过,我们两三个核心的人还是挺怀念那种方式,但一想起那些为钱发生的争执,又觉得很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