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秋分。
“秋分,八月中。分者,半也。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因此秋分也跟春分一样被称为“日夜分”。
而秋天正好三个月,秋分时节正值其中,也有平分秋季的意思。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培户
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于穴中,并且将土降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
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降水少,所以湖泊、河流水量减少,出现干涸的现象。
秋分艾灸
秋分艾灸的总原则是要调理脾胃,滋阴润肺。
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此时艾灸可以扶助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虚寒性胃肠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虚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冻疮等患者艾灸更为有效。
取穴:此时可艾灸足三里、天枢穴、中脘穴、大椎穴、肺腧穴、关元穴,以调理脾胃、滋阴润肺。
(一)为什么秋分前后要艾灸
艾灸在任何季节都可以进行,而且操作简便,随时都可以进行艾灸。那么在秋分时节艾灸有什么好处呢?
① 进入秋天后,气温逐日下降,寒凉渐重,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温热之气,许多阴寒症有了抬头趋势,比如咳嗽、胃痛、腹泻、四肢怕冷等寒症,同时也是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高发期。
②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在秋分时节,根据节气的阴阳变化,施以“温热”的灸法,艾灸的温热可以消除秋天的寒气,让身体温暖,同时促进血液的循环,抵御冬季的寒气。
(二)秋分前后艾灸的几个穴位
秋分艾灸正值阴阳消长的转折期、阴阳平衡时,此时施以节气灸取穴以大椎、肺俞、肾俞、关元、神阙、天枢、足三里、涌泉穴为主。可预防秋燥,滋阴润肺,益肾固本的作用。
另外,秋分时节灸足三里、中脘,能强壮脾胃,促进消化道的运动,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秋分不贪凉,睡好解秋乏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秋分应该睡好子午觉,利于养阴及养阳。所以夜晚应该在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
午觉只需在午时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可以帮助保持精力充沛,减轻“秋乏”
“秋分,八月中。分者,半也。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因此秋分也跟春分一样被称为“日夜分”。
而秋天正好三个月,秋分时节正值其中,也有平分秋季的意思。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培户
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于穴中,并且将土降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
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降水少,所以湖泊、河流水量减少,出现干涸的现象。
秋分艾灸
秋分艾灸的总原则是要调理脾胃,滋阴润肺。
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此时艾灸可以扶助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虚寒性胃肠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虚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冻疮等患者艾灸更为有效。
取穴:此时可艾灸足三里、天枢穴、中脘穴、大椎穴、肺腧穴、关元穴,以调理脾胃、滋阴润肺。
(一)为什么秋分前后要艾灸
艾灸在任何季节都可以进行,而且操作简便,随时都可以进行艾灸。那么在秋分时节艾灸有什么好处呢?
① 进入秋天后,气温逐日下降,寒凉渐重,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温热之气,许多阴寒症有了抬头趋势,比如咳嗽、胃痛、腹泻、四肢怕冷等寒症,同时也是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高发期。
②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在秋分时节,根据节气的阴阳变化,施以“温热”的灸法,艾灸的温热可以消除秋天的寒气,让身体温暖,同时促进血液的循环,抵御冬季的寒气。
(二)秋分前后艾灸的几个穴位
秋分艾灸正值阴阳消长的转折期、阴阳平衡时,此时施以节气灸取穴以大椎、肺俞、肾俞、关元、神阙、天枢、足三里、涌泉穴为主。可预防秋燥,滋阴润肺,益肾固本的作用。
另外,秋分时节灸足三里、中脘,能强壮脾胃,促进消化道的运动,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秋分不贪凉,睡好解秋乏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秋分应该睡好子午觉,利于养阴及养阳。所以夜晚应该在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
午觉只需在午时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可以帮助保持精力充沛,减轻“秋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