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love吧 关注:13贴子:557
  • 2回复贴,共1


IP属地:福建1楼2010-01-17 22:24回复
    2、运用IS、LM曲线来分析政策的效果
    (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曲线。当LM曲线的斜率一定时,IS曲线越平坦,既定的财政政策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IS曲线越陡峭,既定的财政政策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在IS曲线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着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不同。LM曲线的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峭,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就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IS曲线越平坦,表示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当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右移动时,随着利率的下降,投资需求增加较多,从而国民收入水平增加得也较多,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强。反之,IS曲线越陡峭,表示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小,当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右移动时,随着利率的下降,投资需求增加量就较少,从而国民收入水平增加量也较少,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较弱。
    (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曲线。在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的移动对国民收入水平变动的影响就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强。反之,若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的移动对国民收入水平变动的影响就越小,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就越弱。在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小;反之,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小;反之,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IS曲线斜率是相同的,只有LM曲线的斜率不同。对于相同的货币扩张,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量不同:LM曲线较平坦,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大,即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货币需求变动很多。反之,就是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利率变动的作用较小。因此,同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时,由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大,则利率下降较少,从而使投资于国民收入水平增加得也较小,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较弱。反之,若LM曲线较陡峭,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小,因此,增加同样的货币供给量会使利率小鸡鸡较多,从而引起投资与国民收入水平增加得较多,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强。
    


    IP属地:福建2楼2010-01-17 22:25
    回复

      对付失业或通货膨胀的政策(1)失业:a、提供职业培训b、提供就业信息c、反对就业歧视(2)a、控制货币供应量b、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c、增加商品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d、其他政策包括限价、减税、指数化等。
      论述题
      1、论述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
      (1)财政政策的工具:A、政府支出a、政府购买支出,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对整个社会的总需求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当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购买支出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以弥补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增加社会总需求水平,以此来刺激经济;反之,当社会总需求水平过高时,政府可以减少购买支出水平,如减少军费开支,实行裁员等,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以此来抑制通货膨胀。因此,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水平是财政政策的有力手段。b、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当经济衰退时,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非自愿失业人数增加,这时若政府增加转移支付水平,如增加失业救济和养老金等社会福利支出,就能够提高人们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社会有效需求会相应地提高,促使经济回升;当经济过热时,由于社会总支出水平过高,通货膨胀率上升,这时政府降低转移支付水平,减少失业救济和养老金等社会福利支出,会降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社会总有效需求会相应下降,使得通货膨胀率相应回落。B、政府收入a、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税收可分为三类:财产税、所得税和流传税。这三种税通过税率的高低及其变动来反映赋税负担轻重和税收总量的关系。因此,税率的大小及其变动方向对经济活动会产生很大的直接影响。在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多时,政府可以采取减税或降低税率的措施,给居民多留一些可支配收入,进而刺激消费和有效需求,起到阻碍经济衰退的作用;相反,在需求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增税或提高税率的措施,给居民少留一些可支配收入,金而抑制消费和有效需求。C、公债,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又一组成部分,它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者说是公众对政府的债权。公债的发行既可以为政府筹集资金,弥补财政赤子,又能影响金融市场的货币流通,对金融市场的扩张和紧缩起重要的作用,影响货币的供给关系,从而调节社会的总需求水平,对经济产生扩张或抑制性效应。尤其是在一个未实现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的举债支出,会扩大有效需求,并扩大国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
      (2)货币政策的工具A、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多少,与法定准备金率成反比,因此,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变更法定准备金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
      在经济萧条时,为刺激经济的复苏,中央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在商业银行不保留超额储备的条件下,法定准备金率的下降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多余的储备,使它们得以增加贷款。这样,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将发生一轮一轮的增加,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又会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投资的增加,最终引起国民收入水平的倍数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用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方法减少货币供给,以抑制投资的增长,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B、调整贴现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可以调节货币供给量。当货币供应量不足时,可以降低再贴现率,从而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可贷出去的款额增加,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下使整个社会货币供给量倍数增加;反之,货币供给量过多,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减少,可贷出去的款额也减少,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社会的货币供给量将倍数减少。C、公开市场业务,是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通过这种业务活动,可以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在总需求不足的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使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增加,通过银行的放款和存款乘数的作用使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而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又会促使利率降低,刺激投资和总需求的复苏和上扬,促进经济发展;在总需求过度膨胀的经济繁荣时期,中央银行则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将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资金储备,从而减少货币供给,达到提高利率,限制投资,控制需求,平抑物价的目的。公开市场业务之所以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因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起来具有良好的主动性、灵活性、可控性和时效性。
      


      IP属地:福建5楼2010-01-18 00: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