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建未十七
1.剑子
花落水生香,苑景倒涵,锦绣游鱼衔古树;
春深风转翠,复廊新葺,玲珑旧月本诗媒。
评:两个起句就非常唯美新奇,诗意盎然。以水切入,一个“倒涵”,将落花、锦鲤、古树,交织成一副优美的画卷,到下联抓住沧浪亭多次重修的特点,结句用“新葺”引出,同时也是对全联的完整概括,古人说“如截奔马”大抵如是。
2.本子
临水筑亭,一逃天下尘埃,一趋吴中风月;
放舟载酒,半解心头块垒,半维壶里乾坤。
评:此联可当得“平淡是真”,没有细致的描写,也没有奇巧的布局,犹如闲话家常一般,把心里的平淡旷达表达出来,细细咀嚼,饶有回味。
3.无子
枕石醉,倚栏歌,纵朝夕登楼,可谈风月,
花树芳,木叶堕,当春秋佳日,直入烟波。
评:三字句并列非常轻快跳脱,与联语所呈现出来的潇洒放旷的境界非常契合,惟觉上联“纵”字似乎可以考虑换一下,以我的理解,这里应该不需要转折。
4.花子
欧苏骨俱仙,载酒泛舟,落日楼头曾眺赏;
今古谁拈破,栖云钓水,暖吹池上又讴歌。
评:上联以怀古发端,从而切住主题,到下联拓展开来,是风景类的题材最常用的写法,其好处就是非常稳,缺点就是不容易出新出奇。此联把力道全用在下联,遣词造句颇能弥补立意上带来的疲软,真好手段。
5.南子
一水设高亭殖殖,复香浥芙蓉,色团竹尾;
千秋过野老汤汤,何渠怜风月,我哭劫余。
评:上联平铺直叙点明主题,下联话锋一转,到结句“哭劫余”真有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如此一来,全联虽然稍嫌单薄,却也充满张力,这样的写法值得学习。
6.强子
地据阖闾,数亩林泉生画本;
水延气象,一隅风月映天心。
评:纯白描的手法是我最喜欢的,“林泉”、“风月”自有指向,再加上“数亩”、“一隅”的修饰,一个微缩的小天地便呈现出来了,以我的理解,第一句也许是为了切题后加的,切题是切题了,可也赘了联语的张力,不妨再割掉。
7.苇子
风月果无聊,谁与劝扫叶于廊,漏花在馆?
浊清皆莫溺,此长宜轻叹禾黍,浅唱芙蕖。
评:轻风扫着落叶、月光映着花草,这是谁让他们这么干的?其结论是它们根无聊。这脑洞也算是清奇了。上联呈现出一个清幽僻静的环境,下联接着表达一种随遇而安的旷达心情,相比之下,下联可能不如上联有力。
8.光子
慨苏氏泛舟,韩氏飞虹,凿空天上瑶华境;
携美人一二,狂生三五,相约江南烟雨天。
评:同样是以怀古开端,上结想象奇特,相比之下,下联就显得空泛了些。
9.青子
僻地隐高贤,蕉绿竹青,藩篱不设四围水;
沧亭容小立,抚琴听雨,块垒堪消一笛风。
评:两结倒装,高妙,细节的处理上,僻地或不贴切,沧亭又嫌着相,组词也有些生硬。
10.杨子
曲水抱幽山,徐行看小阁临流,粉墙低亚;
高亭出古树,久立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
评:两起单独看很幽美,但放在一起就嫌拥挤,我个人认为上下联最好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切入。自对作结摇曳生姿,尤其下结回味悠长,腰句领字似乎还可精简,徐行、久立太实,使得联语显得有些拘束,或者可以换一种说法。
11.石子
碧水抱幽亭,迤逦见杂花翠竹,参差廊榭;
清风邀明月,徘徊于檐角楣梢,点缀楼台。
评:完全从上帝视角来描写,上联写实,下联写虚,两相映照,意韵绵绵。
12.琴子
僻竹浣萝烟,披襟掸十里尘氛,不耽风月;
曲桥分晓径,横笛濯一池秋水,漫点沧波。
评:觉得上联后两分句的衔接似乎有些不畅,或者说我不能明白如此安排的意图,可能以我的理解,来到这里掸尽尘氛,就应该“耽风月”才合理吧。
13.骡子
思邈邈哪朝才子,正换酒新篇,吴歌夜白;
我凄凄来住烟波,见明池旧月,楚国峰青。
评:前两句洒脱非凡,然而结句衔接不力,气息为之一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