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里,一位母亲在安静的阅读,而她身旁的孩子也同妈妈一样;身边的一对母女对着手中的手机出神地看着。照片一出,就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引起热烈讨论,我们在这里谈的并不是说玩手机便不好,而是如何能培养孩子主动地阅读习惯。
事后地铁上的另一人,问道这位母亲:“你是怎样劝说你的孩子去阅读而不是玩各种电子设备呢?”
她是这样回复的:“孩子不听我们的,他们模仿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单纯想靠语言取得一些效果是很困难的,我们以身作则,反而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支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这样的事情,不禁让我反思到我自己身上。
女儿之前完全不喜欢读书,偶尔拿起书也是随手翻看里面的图画。作为家长的我们,只要有闲暇时间,就拿起手机,微信、微博、抖音各种APP各种刷。那时,女儿一看到我们玩手机,就会说,“爸爸妈妈,你们就知道玩手机。”我们不以为然,心不在焉的回到:“爸爸妈妈不是在玩手机,爸爸妈妈累了一天了,想休息一下,你作业做没做啊…”一边玩着手机的我们,还一边督促着女儿看书,可想而知结果并不太好。后来我与先生约定好,在孩子面前不看手机,并且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自那之后,女儿早起或者睡前,会经常看到我们在看书,她也会自觉的拿书看,根本不用说教。
△ 每天固定时间与孩子一起亲子阅读
阅读能力需要两个条件才能发展,一是连贯性和持续性。也就是说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一个固定的持续性的刺激,不能是我今天想看就看,明天不想看就不看,为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选择固定睡前半小时为故事时间,每天跟孩子一起阅读。
久而久之,可能就会有如下的情况出现:
“今天太迟了,快上床睡觉!”
“不行,妈妈,今天的故事还没讲!”
“那今天少讲点,讲两本”
“不行!每天都要讲五本”
(老母亲一边打着哈欠一边露出欣慰的笑)
△ 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选择他兴趣看的
你认为好的,孩子并不一定感兴趣。孩子不感兴趣的东西,即使阅读了,他们也吸收不了。而且孩子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可能他前段时间喜欢看《大卫不可以》,这段时间又特别迷《青蛙弗洛格了》。所以每天看什么,不妨交给他们自己去选择。当然后期可以根据孩子对书的熟悉程度,让他担任主讲,跟孩子进行角色互换,这样就可以考验他的总结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了。
△ 少接触电子产品,父母要以身作则。
科学研究证明,电子产品不仅仅影响孩子的视力,还影响孩子思考能力和想象力以及社交能力等。
曾经有段时间我为了做晚餐的时候不被孩子频繁打扰,而选择给他一部平板或者手机,让他看视频或者玩游戏,才3岁多的小朋友玩地铁跑酷游戏玩的比我还厉害,每天放学回家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想玩比赛,妈妈我会帮你赢得比赛,妈妈你看我跑的多厉害啊,妈妈你看我会跳跃…… 一玩就是一个多小时,甚至连饭都不吃了,周末也都不愿意出去玩了。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想着如何转移他的注意力,“宝宝,听说你今天在学校学涂色了,给妈妈看看,我们一起来涂色怎样?”。于是我就和孩子开始比赛涂颜色,还互相给对方的作品评分,乐此不疲。少了电子产品的干扰,孩子自然更容易融入书里。
△ 禁止敷衍、只停留在形式上的阅读
累了一天,终于到了孩子该上床睡觉的时间了。
“孩子该上床睡觉了”
“爸爸我还不想睡,你给我讲个故事吧”
“好的,你想听长的故事还是短的故事”
“长一点的吧”
“从前,有一只蚊子,他从窗外飞了进来,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
“爸爸我还是听短的吧”
“好的,你听好了,从前有一只蚊子,它从窗外飞了进来,嗡嗡嗡,啪!的一声被打死了”
你以为这种笑话,生活中没有嘛?有的家长敷衍程度令人震惊,居然可以在30秒内讲完一本书。
其实这种过场式的阅读可以说是毫无意义,你都这么敷衍了,孩子会觉得阅读是一件该认真的事吗?
△ 多带孩子逛书店,让孩子享受知识的海洋
这点其实我也没有做到,很多时候周末活动不是带孩子去游乐场就是带他去户外感受大自然,一般都是先生会抽时间带他去书店,不仅是书店的阅读氛围,更多的是视觉上的冲击感,一排排、一列列的书籍很容易就会吸引人走上前去挑选自己心仪的书籍,孩子也是一样,开始可能是从书名挑起、从内容、到作者、创作时间、题材等等,这都是阅读习惯慢慢建立起来的。
总而言之,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他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需要我们和孩子一同坚持,并互相监督。长此以往,阅读习惯养成了,亲子关系也亲密了,面对一些事物之时,也会有相应的看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