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丰吧 关注:24贴子:1,144

南怀谨 解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2)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南怀谨 解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2)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10-02 22:26回复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10-02 22:26
    回复
      2025-05-12 04:57:17
      广告
      下文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如何照见五蕴皆空呢?要用般若力,般若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发现。自己就是五蕴,五蕴空,度一切苦厄,若被五蕴所覆,便不能认识自己。所以人人念佛,也不识得念佛是谁,因为被五蕴所覆,因此要加般若力。所谓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10-02 22:27
      回复
        但这个“深”字很重要,大乘称为深般若,小乘称为小般若,我认为这个深般若是大乘的般若,般若必定深,我们念佛,佛从何处出呢?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10-02 22:27
        回复
          你要看!《心经》隐藏的神奇密码是越看越深,绝不容易看到底,所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我们看这个念佛是谁,亦无有来处,惟有看他从那个地方出,就从那个地方直看下去?诸法无有来处,是故看不到来处,若有来处,如来便不是无所从来,而是有所从来。既然如来无所从来,佛号亦无所从来,既无来处,便是深,是故甚深般若无底。虽然看不到佛号从何处来,但已入了另一世界,而这个浊恶世便空了,无论你看什么?看念佛是谁、看自己拜佛、看自己讲话、看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一切法都无来处,甚深!甚深!故般若称为深般若。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10-02 22:28
          回复
            有些有善根的人,坐禅时身体空了,他使惊恐起来,切不要惊恐,身体虽然空了,但心还未空嘛!身体空的时候,心便现出来,你再看这个心,心有无量的妄想,你便看这些妄想;无量的妄想不生,那时你的涅槃心便现出来。所以在深般若中,观音菩萨说照见五蕴皆空。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10-02 22:29
            回复
              五蕴就是众生,五蕴也就是自己,各位若想认识自己,你自己就是五蕴。蕴即盖覆之意,五蕴盖覆佛性,菩提心被五蕴所覆,一定要空了五蕴,菩提心才现出来:我们现在这个心名叫妄想心,不是菩提心,亦不称为道心。可以说是人我是非,贪名贪利的心,五蕴空时见菩提心,从菩提心起修,直修至成佛。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0-10-02 22:29
              回复
                生极乐世界也要空五蕴:劫浊就是色蕴,烦恼浊就是想蕴,见浊就是受蕴,众生浊就是行蕴,命浊就是识蕴,空了五蕴便能到极乐世界见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10-02 22:29
                回复
                  2025-05-12 04:51:17
                  广告
                  释迦佛所说的一切经典,都教我们空五蕴,《心经》故然如此,《弥陀经》离五浊即空五蕴,《妙法莲华》经过五百由旬到宝所,五百由旬亦即五蕴,乃至解深密经空八识,转八识成四智。八识也是五蕴,眼耳鼻舌身识便是受蕴,所对五尘是色蕴,第六意识是想蕴,第七识是行蕴,第八阿赖耶识便是识蕴,是故八识便是五蕴。唯识教我们转八识成四智,不是教我们分别什么名相,转八识即空五蕴,四智即佛性,亦即是菩提心。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10-02 22:29
                  回复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时”字也要解释一下:一切法唯识所变,唯心所现。时指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过去、现在、未来都行深般若。所谓过去不可得,过去便有般若;未来不可得,未来便有般若;现在不可得,现在便有般若。时者,即过去、现在、未来不可得,故名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10-02 22:30
                    回复
                      把六百卷《大般若经》浓缩为五千字的是《金刚经》,再把五千字的《金刚经》浓缩为二百多字的是《心经》,我现在再把《心经》浓缩为一句,就是“照见五蕴皆空”。观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未来的菩萨亦照见五蕴皆空,过去的菩萨亦照见五蕴皆空;现在学佛的人亦要照见五蕴皆空,路就是这样行,把照见五蕴皆空,再浓缩为一个字?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0-10-02 22:30
                      回复
                        照!没错,这就是《心经》隐藏的神奇密码之二。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0-10-02 22:30
                        回复
                          照即照顾,人人可以照顾,例如带小孩子出外一定要照顾,不照顾便会跌倒;或是走失了,行路要照顾呀,不照顾便踏著粪秽,或是堕进坑内;讲话也要照顾,不照顾便会讲错话,拜佛也要照顾。当照顾时便发觉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所以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诵经时口诵心思惟,随文入观,照顾其义,便会发现经中义理无穷,便能演说经中道理。持咒时亦要照顾,照顾这个音声从那处地方出来,若能照顾看,跟着它入去,便能入定,一入定,这个世界便空了,从生死的此岸,到涅槃的彼岸,从娑婆的秽土,到毗卢性海。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0-10-02 22:30
                          回复
                            过去有一位和尚,脾气很坏,知客师要他清单,他便求情忏悔,从此止语。在藏经楼当香灯,一心持大悲咒,日夜用功,念了三年,跟着大悲咒一个字一个字的到了涅槃彼岸。持咒是一个无分别法门,若能跟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走入去,便能离开这个世界,到另外一个禅定的国土去,俗称三昧。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0-10-02 22:31
                            回复
                              2025-05-12 04:45:17
                              广告
                              参禅又如何?参禅更加要照顾,禅堂内称为照顾话头,时时刻刻要照顾话头。但照顾话头我不懂呀,就是要照顾这个不懂,在不懂中而摸索,在不懂中参究。谁不知一不懂,一切都不懂,人家骂你,你不懂;人家打你,你不懂;人家求名,你不懂;人家争权夺利,你不懂;是非人我,你不懂,念佛是谁?不懂,在这地方,不防不懂一年,不懂两年三年;虚云老和尚参“拖死尸是谁”,行不知行——不懂,食不知食——不懂,视而不见——不懂,最后,不懂的疑情断了,便悟过来,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空就是般若,般若便是佛性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0-10-02 22: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