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新县西河村:画里乡村·梦里老家 水清河畅山绿村净景美
西河村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古民居和村落环境保存完好,具有浓厚豫南特色的传统民居村落
11月6日上午,记者走进“画里乡村·梦里老家”——新县周河乡西河村,整洁、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村舍一屋一品,广场、池塘洁净,村街整齐,花草连连……整个西河村宛如一幅画。路边一家小卖部前,73岁的店主温伯光正在清点货物。说起村庄的变化,老人很是自豪:“过去,我们村房屋破烂,垃圾胡乱堆放,现在村庄变美了,大伙精神也爽了,每天还有不少人来参观。遇到过节放假的时候,我的小卖部货都不够卖。”
新县县长吕旅是西河村的名誉村长。他说,并不是谁当名誉村长,村子就变美了。如今在新县,越来越多的村庄和西河村一样,变成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新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制定出台了《美丽乡村生态新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国家生态县创建、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谐乡村建设、扶贫开发”六大工程为载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对100个重点整治村、100个扶贫村深入开展“整治农村八乱(即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扔乱倒、污水乱泼乱排)”。
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该县每年拿出1000万元建设专项资金,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行政村实行奖补。开展百局(企)帮百村活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美丽乡村生态新县建设,努力做到路通、水清、河畅、山绿、村净、景美。
新县县委书记杨明忠说:“农村美了,不只是‘面子’上的事情,借此带领农村的老百姓致富,就是‘根子’上的实惠。”县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先后培育了周河乡汤冲村葛根、苏河镇庙墩村红豆杉等特色产业村;发展丁李湾、西河、毛铺、河铺旅游经济,培育休闲观光村;发挥城郊村区位优势,引导群众发展物流、餐饮等产业,培育郭家河百市街、千斤乡戴湾等城郊商贸村。推进一、二、三产业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衔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西河村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古民居和村落环境保存完好,具有浓厚豫南特色的传统民居村落
11月6日上午,记者走进“画里乡村·梦里老家”——新县周河乡西河村,整洁、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村舍一屋一品,广场、池塘洁净,村街整齐,花草连连……整个西河村宛如一幅画。路边一家小卖部前,73岁的店主温伯光正在清点货物。说起村庄的变化,老人很是自豪:“过去,我们村房屋破烂,垃圾胡乱堆放,现在村庄变美了,大伙精神也爽了,每天还有不少人来参观。遇到过节放假的时候,我的小卖部货都不够卖。”
新县县长吕旅是西河村的名誉村长。他说,并不是谁当名誉村长,村子就变美了。如今在新县,越来越多的村庄和西河村一样,变成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新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制定出台了《美丽乡村生态新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国家生态县创建、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谐乡村建设、扶贫开发”六大工程为载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对100个重点整治村、100个扶贫村深入开展“整治农村八乱(即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扔乱倒、污水乱泼乱排)”。
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该县每年拿出1000万元建设专项资金,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行政村实行奖补。开展百局(企)帮百村活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美丽乡村生态新县建设,努力做到路通、水清、河畅、山绿、村净、景美。
新县县委书记杨明忠说:“农村美了,不只是‘面子’上的事情,借此带领农村的老百姓致富,就是‘根子’上的实惠。”县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先后培育了周河乡汤冲村葛根、苏河镇庙墩村红豆杉等特色产业村;发展丁李湾、西河、毛铺、河铺旅游经济,培育休闲观光村;发挥城郊村区位优势,引导群众发展物流、餐饮等产业,培育郭家河百市街、千斤乡戴湾等城郊商贸村。推进一、二、三产业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衔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