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易林上篇分享了《鬼谷子》忤[wǔ]合篇的核心思想,提到忤合篇为战国时期游说纵横之士的游说和跳槽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他们拓宽了政治活动的舞台。本篇会进一步讲述忤合的思想渊源,以便大家对忤合之术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上一篇中,我是这样总结的,战国时期纵横之士选择辅佐对象有两个原则:一是君主必须能干、有作为。二是君主能够接受自己的意见,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这两个条件有一条不满足,作为游说纵横之士怎么办?很好办,打包走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朝秦暮楚这个词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战国时期游说纵横之士的这种跳槽行为,早上还在为秦国打工,下午就到楚国了,这跳槽的速度不可谓不快!当然了,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即便现在你坐火车从陕西到武汉,速度也没有这么快吧。
我们都知道“朝秦暮楚”这个成语,这个成语有贬义,指一个人反复无常。其实它的本义并非如此。
朝秦暮楚有两重含义,一个是国家层面的意义,一个是个人层面的意义。
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交战,夹在中间的小国,处境很尴尬,为了求生存,这些小国时而倒向秦国,时而又依附楚国。而游说纵横之士也是如此,经常在不同国家之间倒来倒去。
江南易林之所以重点说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因为它与《鬼谷子》忤合篇的主旨相合,大家永远不要忘记《鬼谷子》此书当初写作的目的并不是给一般小老百姓看,而是给游说纵横之士看的,这些游说之士服务的对象是各个国家的君主。而忤合篇重点讲的是纵横游说之士的归宿问题,也就是讲他们如何选择君主从政的问题。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文官制度,天下只有一个皇帝,作为谋士你只能选择当官或不当官,不存在选择皇帝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秦朝以后的皇帝和儒家学者大都不待见《鬼谷子》,因为游说纵横之士的这种忤合行为其实是一种功利主义和投机行为,对君主不专一。
但是如果把忤合行为放在战国时期来看,就非常合理了,战国时期,周王室只是一个摆设,周王室对诸侯没有什么约束力。群雄纷争,鹿死谁手都未可知。而战国末期,聪明有远见的游说纵横之士已经看出中国已经出现了大一统的趋势,这种形势之下,哪个国君能听取正确的意见、实行正确的主张,谁就能统一天下,安定百姓。
而游说纵横之士选择有能力、有抱负而又能听取自己建议的国君来辅佐,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这样一来,有作为、有抱负、善于听取大臣建议的君主身边会聚集一大堆牛人,人才聚集对国家强盛有好处,国家强盛对游说纵横之士个人发展也有好处,这是典型的优胜劣汰。
战国时期,最有名的游说纵横之士莫过于苏秦和张仪了,他们两个人都是谷鬼子正儿八经的弟子,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记载。
下面简单讲一下苏秦的故事。
苏秦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自以为学成了,周游列国多年,潦倒而归,他的父母、妻子和哥哥嫂嫂都很轻视他,冷淡他。
而当苏秦改变游说对象大获成功之后,再回到家里,待遇就天壤之别了,大家都尽力地奉承他。所以,苏秦很感慨地说了一番话,其中有句话很经典: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翻译过来就是: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发达了亲戚都畏惧我。
苏秦说的这句话的确十分的世态炎凉,他的遭遇在小农封建社会有典型意义,所以许多希望飞黄腾达的知识分子十分地羡慕苏秦。
江南易林说苏秦的故事,其实并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因为苏秦的经历与《鬼谷子》的忤合之术有关,大家试着想一想,苏秦游说列国的时候,如果他一直“忠心耿耿”的待在第一个游说失败的国家,苦熬啊,希望该国君主哪天能慧眼大开重用他,结果会怎么样?如果真这样的话,苏秦就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苏秦了,他只会成为历史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已。
正是因为战国时期的游说纵横之士有忤合的思想和理论依据,他们才能在列国之间游刃有余,充分地发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策略,从而让自己的才华充分的施展。
江南易林,985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国内著名易学家。祖父为家乡知名风水命理师,也是江南易林最重要的易学导师之一。著有《周易零基础入门教程 》、《周易命理人生探秘》等书。拥有近二十年的易学实战经验,在八字预测、男女合婚、起名改名、剖腹产择日、梅花易数、算卦解梦等易学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颇深的造诣。
在上一篇中,我是这样总结的,战国时期纵横之士选择辅佐对象有两个原则:一是君主必须能干、有作为。二是君主能够接受自己的意见,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这两个条件有一条不满足,作为游说纵横之士怎么办?很好办,打包走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朝秦暮楚这个词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战国时期游说纵横之士的这种跳槽行为,早上还在为秦国打工,下午就到楚国了,这跳槽的速度不可谓不快!当然了,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即便现在你坐火车从陕西到武汉,速度也没有这么快吧。
我们都知道“朝秦暮楚”这个成语,这个成语有贬义,指一个人反复无常。其实它的本义并非如此。
朝秦暮楚有两重含义,一个是国家层面的意义,一个是个人层面的意义。
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交战,夹在中间的小国,处境很尴尬,为了求生存,这些小国时而倒向秦国,时而又依附楚国。而游说纵横之士也是如此,经常在不同国家之间倒来倒去。
江南易林之所以重点说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因为它与《鬼谷子》忤合篇的主旨相合,大家永远不要忘记《鬼谷子》此书当初写作的目的并不是给一般小老百姓看,而是给游说纵横之士看的,这些游说之士服务的对象是各个国家的君主。而忤合篇重点讲的是纵横游说之士的归宿问题,也就是讲他们如何选择君主从政的问题。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文官制度,天下只有一个皇帝,作为谋士你只能选择当官或不当官,不存在选择皇帝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秦朝以后的皇帝和儒家学者大都不待见《鬼谷子》,因为游说纵横之士的这种忤合行为其实是一种功利主义和投机行为,对君主不专一。
但是如果把忤合行为放在战国时期来看,就非常合理了,战国时期,周王室只是一个摆设,周王室对诸侯没有什么约束力。群雄纷争,鹿死谁手都未可知。而战国末期,聪明有远见的游说纵横之士已经看出中国已经出现了大一统的趋势,这种形势之下,哪个国君能听取正确的意见、实行正确的主张,谁就能统一天下,安定百姓。
而游说纵横之士选择有能力、有抱负而又能听取自己建议的国君来辅佐,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这样一来,有作为、有抱负、善于听取大臣建议的君主身边会聚集一大堆牛人,人才聚集对国家强盛有好处,国家强盛对游说纵横之士个人发展也有好处,这是典型的优胜劣汰。
战国时期,最有名的游说纵横之士莫过于苏秦和张仪了,他们两个人都是谷鬼子正儿八经的弟子,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记载。
下面简单讲一下苏秦的故事。
苏秦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自以为学成了,周游列国多年,潦倒而归,他的父母、妻子和哥哥嫂嫂都很轻视他,冷淡他。
而当苏秦改变游说对象大获成功之后,再回到家里,待遇就天壤之别了,大家都尽力地奉承他。所以,苏秦很感慨地说了一番话,其中有句话很经典: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翻译过来就是: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发达了亲戚都畏惧我。
苏秦说的这句话的确十分的世态炎凉,他的遭遇在小农封建社会有典型意义,所以许多希望飞黄腾达的知识分子十分地羡慕苏秦。
江南易林说苏秦的故事,其实并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因为苏秦的经历与《鬼谷子》的忤合之术有关,大家试着想一想,苏秦游说列国的时候,如果他一直“忠心耿耿”的待在第一个游说失败的国家,苦熬啊,希望该国君主哪天能慧眼大开重用他,结果会怎么样?如果真这样的话,苏秦就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苏秦了,他只会成为历史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已。
正是因为战国时期的游说纵横之士有忤合的思想和理论依据,他们才能在列国之间游刃有余,充分地发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策略,从而让自己的才华充分的施展。
江南易林,985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国内著名易学家。祖父为家乡知名风水命理师,也是江南易林最重要的易学导师之一。著有《周易零基础入门教程 》、《周易命理人生探秘》等书。拥有近二十年的易学实战经验,在八字预测、男女合婚、起名改名、剖腹产择日、梅花易数、算卦解梦等易学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颇深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