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吧 关注:4,565,557贴子:111,483,778
  • 2回复贴,共1

【转】《孔子》:活在自己的境界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孔子》是一部活在自己的境界中的电影,周润发戏言看过后不哭的人不是人,这是一种震慑人心的境界,胡玫讥讽找茬的“砖家”不懂电影,这是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境界,政策性清场和重点保护,这是一种真命天子衔玉而生的境界,综合起来就是一种untouchable的境界,换言之对《孔子》不敬也就是对孔子不敬,也就是对中华文化不敬。
其实《孔子》是一部更适合去阅读的电影,或者是作为一部传记小说,或者是作为一个文学剧本。孔子在后人眼中的面目很模糊,仅仅是一个思想的化身而已,提到他我们会想到他说的很多话,但未必能想到他到底做了什么。用电影去诠释这个形象的难度首要的一点应该是让这个人物血肉丰满起来,要让观众通过认识这个人来了解他的思想。但《孔子》应该说是采用了一个最不可取的方式来再现这位远古的圣贤,那就是用《论语》来代替了孔子,影片中的这个孔子出口成章,滔滔不绝,每句话都渗透着深厚的哲学内涵和治国理念,台词够精彩,但毫无灵动可言,人物只是孔子思想的传声筒,似乎所有的情节安排都是为了让他把这些经得起考验的金玉良言说出来而已,这让影片从本质上沦为《百家讲坛》式的图解释义。必须承认《孔子》与那些肥皂泡大片比起来很厚重,但越是厚重就越显得可悲,因为正是在这种厚重之下,《孔子》谋杀了才情,远离了观众。



1楼2010-01-25 03:15回复

        
    《孔子》是一部活在自己的境界中的电影,周润发戏言看过后不哭的人不是人,这是一种震慑人心的境界,胡玫讥讽找茬的“砖家”不懂电影,这是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境界,政策性清场和重点保护,这是一种真命天子衔玉而生的境界,综合起来就是一种untouchable的境界,换言之对《孔子》不敬也就是对孔子不敬,也就是对中华文化不敬。
    其实《孔子》是一部更适合去阅读的电影,或者是作为一部传记小说,或者是作为一个文学剧本。孔子在后人眼中的面目很模糊,仅仅是一个思想的化身而已,提到他我们会想到他说的很多话,但未必能想到他到底做了什么。用电影去诠释这个形象的难度首要的一点应该是让这个人物血肉丰满起来,要让观众通过认识这个人来了解他的思想。但《孔子》应该说是采用了一个最不可取的方式来再现这位远古的圣贤,那就是用《论语》来代替了孔子,影片中的这个孔子出口成章,滔滔不绝,每句话都渗透着深厚的哲学内涵和治国理念,台词够精彩,但毫无灵动可言,人物只是孔子思想的传声筒,似乎所有的情节安排都是为了让他把这些经得起考验的金玉良言说出来而已,这让影片从本质上沦为《百家讲坛》式的图解释义。必须承认《孔子》与那些肥皂泡大片比起来很厚重,但越是厚重就越显得可悲,因为正是在这种厚重之下,《孔子》谋杀了才情,远离了观众。
    周润发的表演不能说不好,但从头到尾人物都很扁平,或睿智,或正直,或沧桑,或哀怨,一览无余,唯独没有丰富人物个性的东西呈现,在他踽踽前行的时候脚下有没有过犹疑?在他备受冷遇的时候心里有没有过委屈?唯一灵光一闪的是孔子自认为丧家之犬的自嘲。《孔子》在烘托人物性格的细节选取上是很失败的,整整两个小时,孔子的形象在我心中都没有鲜活起来。关于孔子之死,我看过这样的记述:
    “孔子临死前,他背着手,拖着拐杖,在门前踱来踱去。他唱了一首歌,歌词是: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唱罢,回到屋里,面对大门,呆呆地坐着。子贡赶到门口,听到这绝望的声音,知道老师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孔子老泪纵横,呼唤着他的名字,赐!你来的怎么这么晚啊?贤明的君王怎么一直都不出现,天下竟没有一个人肯接受我的主张,我是活不长了。七天之后,他离开了人世。”(李零:《两种怀疑——从孔子之死想起的》)
    这样的文字足以把这个一生都在求入世,一生都在推销自己的思想,但一生都不得志的老人的落寞烙在我的心里,对比起来,电影实在是太苍白了。
    


    2楼2010-01-25 03:15
    回复

          
      《孔子》是一部活在自己的境界中的电影,周润发戏言看过后不哭的人不是人,这是一种震慑人心的境界,胡玫讥讽找茬的“砖家”不懂电影,这是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境界,政策性清场和重点保护,这是一种真命天子衔玉而生的境界,综合起来就是一种untouchable的境界,换言之对《孔子》不敬也就是对孔子不敬,也就是对中华文化不敬。
      其实《孔子》是一部更适合去阅读的电影,或者是作为一部传记小说,或者是作为一个文学剧本。孔子在后人眼中的面目很模糊,仅仅是一个思想的化身而已,提到他我们会想到他说的很多话,但未必能想到他到底做了什么。用电影去诠释这个形象的难度首要的一点应该是让这个人物血肉丰满起来,要让观众通过认识这个人来了解他的思想。但《孔子》应该说是采用了一个最不可取的方式来再现这位远古的圣贤,那就是用《论语》来代替了孔子,影片中的这个孔子出口成章,滔滔不绝,每句话都渗透着深厚的哲学内涵和治国理念,台词够精彩,但毫无灵动可言,人物只是孔子思想的传声筒,似乎所有的情节安排都是为了让他把这些经得起考验的金玉良言说出来而已,这让影片从本质上沦为《百家讲坛》式的图解释义。必须承认《孔子》与那些肥皂泡大片比起来很厚重,但越是厚重就越显得可悲,因为正是在这种厚重之下,《孔子》谋杀了才情,远离了观众。
      周润发的表演不能说不好,但从头到尾人物都很扁平,或睿智,或正直,或沧桑,或哀怨,一览无余,唯独没有丰富人物个性的东西呈现,在他踽踽前行的时候脚下有没有过犹疑?在他备受冷遇的时候心里有没有过委屈?唯一灵光一闪的是孔子自认为丧家之犬的自嘲。《孔子》在烘托人物性格的细节选取上是很失败的,整整两个小时,孔子的形象在我心中都没有鲜活起来。关于孔子之死,我看过这样的记述:
      “孔子临死前,他背着手,拖着拐杖,在门前踱来踱去。他唱了一首歌,歌词是: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唱罢,回到屋里,面对大门,呆呆地坐着。子贡赶到门口,听到这绝望的声音,知道老师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孔子老泪纵横,呼唤着他的名字,赐!你来的怎么这么晚啊?贤明的君王怎么一直都不出现,天下竟没有一个人肯接受我的主张,我是活不长了。七天之后,他离开了人世。”(李零:《两种怀疑——从孔子之死想起的》)
      这样的文字足以把这个一生都在求入世,一生都在推销自己的思想,但一生都不得志的老人的落寞烙在我的心里,对比起来,电影实在是太苍白了。
           这也不怪周润发,是剧本没有给他提供这样的空间。也许品评周润发的表演是在这部电影中唯一可做的事情,但真的是周润发演得足够出色吗?如果没有当年的英姿勃发,如今的老态龙钟能引起观众那么大的关注乐趣吗?基本上这是影片唯一的卖点,那就是看周润发变老人,其实从表演方法上来看,都是表层的做戏。
      胡玫是一个被电视剧毁掉的导演。中国的电视剧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用来当广播剧听的,即使没有画面支撑,信息量损失也很小。我发现《孔子》也是如此,这里是无休无止的对话和说服,还有四平八稳的结构和拖沓冗长的节奏,完全可以闭着眼睛观看,当然这很容易被那些说教的台词给彻底催眠了。作为一个第五代导演,胡玫在电影手段上的捉襟见肘让我很吃惊,她能利用的写意手法只有堆积鲍德熹拍摄的精美空镜和赵季平的催情音乐。听说胡玫接下来还要拍摄电影版的《红楼梦》,我真的很佩服胡导挑战自己的勇气,但不知道当投资方看到《孔子》之后对未来的《红楼梦》还有多大的信心。
      


      3楼2010-01-25 03: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