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一个艺术门类,艺术自有其内在规律。
在楼主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和书法这个艺术门类的某些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经常看到有人练字时说自己碰到了瓶颈,总也写不好,越写越难看,写不下去了,等等,在书法领域,每个人的瓶颈都不一样,瓶子有大的,也有小的,但是碰到瓶颈这个事件,是普遍存在的。对于不同的瓶颈解决方案也自不同,多数解决方案是继续临帖,要精临,认真反复体会古人笔法,笔法,你懂得,那是玄学,很难体会的。
曾国藩所谓“临帖宜徐,摹帖宜疾。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如果精临一家这件事做好了,自然还会有其它瓶颈在后面等着,自然也还有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遍临名帖,认真反复体会古人笔法。如果这一关也难不倒你,那就研习古今书家书论,认真反复体会古人笔法,嗯,反正绕来绕去,就是笔法。
赵孟頫所谓“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书法在中国发展了很长时间,已经形成了一套很完整的玄学评价系统。也不仅仅是笔法,还有字法、墨法、章法等等。
相比而言,摄影在这方面就显得差一些,毕竟发展时间较短,影响因素较多,不停地有新思想加入,但是从图片的基本构成,也是有内在规律可循的。我印象就有人建议翻开纽摄,一张照片一张照片地临摹过去,这一点上就和书法的临帖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到,在教育方面,摄影有极大的欠缺,很多人有这样的认识,摄影是不需要学习的,只要买了全画幅加大三元,就可以拍大片了。
而在书法领域,湖笔徽墨宣纸端砚,你买全了,如果不认真临帖,照样写不出好字,在书法领域,特别强调教育,没人说自己在搞书法,都说自己在练字,在习字,在临帖,基本功被特别地强调,学书者轻易不敢谈创作,顶多是临创结合,每笔都要有出处,都要有取法。在书法领域,临帖也是可以传世的,比如现存的兰亭序都是唐代临摹作品,赵孟頫、王铎也都有大量临帖作品传世。
但是在摄影领域,说模仿别人的作品则往往被鄙夷,创新被特别特别地强调,而摄影的基本功,比如用光、比如构图、比如瞬间,则往往缺乏应有的重视,以至于现在很多作品都以奇取胜,要的是第一印象中的视觉冲击力,而非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耐看。
说老实话,我在摄影方面的投入,主要是器材的投入,这个钱很多,我都不敢仔细算。但是在摄影书籍方面的投入,粗略算算不超过两千块钱。但是在书法方面,器材方面的投入可能也就在不到五千元,还是很多年累计下来的,但是在书法字帖书论等等上面的投入,肯定是在万元以上,我都不敢仔细算。